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複旦女神陳果:37歲,她這樣解釋自己為什麽至今未婚

幾年前,一段複旦大學女教師上課的影片刷爆了朋友圈,陳果神采飛揚、落落大方的樣子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成熟的人生是什麽樣子的?

是愈來愈八面玲瓏,老於世故?還是見過天地愈謙卑,慣看秋風更通達?

陳果說: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光源者,先熠熠生輝,後照亮他人。

-01-

複旦大三學生邱澤宇在《開講啦》節目中,自曝刷了兩年都沒有刷到陳果的思修課。複旦同學曾這樣說,陳果老師的課比雙十一還要難搶。

幾年前,陳果講思修課的影片便已經在網上瘋傳,同時刷爆了朋友圈。

她的課堂似乎有普羅米修斯手裡火種的功能,錯過了這門課,就像丟掉了取火種的茴香枝。而她的課堂如她本人一樣,像一束光,成了複旦學子心心嚮往的“殿堂”。

在課堂上,她神采飛揚,妙語如珠,那些或自出機杼,或啟人深思的觀點,經常令人如沐春風,豁然開朗。

後被她的學生們整理成了“陳果語錄”,和“陳果上課影片”一起,被廣為轉發。

有網友看後驚呼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也有人感歎:“如果當初大學的第一課是陳果講的,那我的人生也許會不一樣”。

教育就是如此神奇,你永遠不知道,你不經意間播下的一粒種子,會在哪些人的心中,會在哪些時刻,生根發芽,並開花結果。

俊眉修眼,落落大方;清風拂面,見之忘俗。這是很多人對陳果的第一印象。

講台上,她手夾粉筆。緩緩踱步中,也妙趣橫生地吐出她對人生的諸多感悟。

譬如對於自我的認知:別人喜歡你和你喜歡你自己都很重要,但是,當兩者不能兼顧的時候,你喜歡你自己更重要。

談到優雅,她說優雅並不是你穿多貴的衣服,不是你克制你內心真正的自己,做一些違背自己意願,裝模作樣表面看起來好看的動作。

所謂優雅,就是你遵從內心活成你自己的幸福快樂的樣子。

說到孤獨時:她說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談及朋友觀:她認為朋友不是實用之物,而是奢侈品。

……

“思修”課在很多高校淪為“邊緣學科”,但在陳果的思修課上,那些一直被視為畏途或束之高閣的理論和教義,在她深入淺出、精辟獨到的妙論下,竟也如金樽清酒,醇香甘冽,令人心醉神迷。

英劇Sherlock(《神探夏洛克》)中有句台詞:Brainy is the new sexy. 聰明是一種新性感。

她們思維“跳脫”,行事不拘一格,在眾語喧嘩的時代,她們往往有著更清醒的認知,更睿智的識見。

這樣具有顛覆性思維的陳果,更是性感撩人。

-02-

張愛玲在談上海人印象時,說上海人顯得個個肥白如瓠,像代乳粉的廣告。

張愛玲的讚美中頗有幾分戲謔。不過必須承認上海女人的海派與雅致。

出生在上海的陳果,就是這樣一個身量纖纖,儀態萬方,活得瀟灑通透的複旦女神。

1999年,陳果入學複旦讀本科;後來,進階碩士;其後,作為複旦大學哲學博士,曾在芝加哥大學師從心理學博士Evelyn。

她也在哈佛大學學過神學,論文題目是《耶穌為何如此言語?》。她曾是複旦大學哲學系學生會主席,連續五年拿獎學金。

大學聯歡會上,她跳過活力四射的熱舞。因身材高挑,還曾兼職過模特。

所以,在校讀博時她有“模特姐姐”之稱,是複旦“北區三寶”之一。

為了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理論水準,她去歐洲和加拿大做過訪問學者,還利用課余時間,致力於從事哲學翻譯和寫作。

2017年出版的《好的孤獨》一書,已然是當下熱賣的哲學讀本。

曾有讀者問她,讀書何用?她的回復是:以我觀書,以書觀我。

為了盡量把課上好,她博覽群書。在她眼裡,哲學從來不是單一的體系,它是人類知識和智慧的融會貫通。所以,深耕,博采,才能讓自己內蘊豐厚,久蚌成珠。

為了取經,她跑去複旦其他老師的課堂上當“旁聽生”,從同行、從先賢、從智者那裡汲取養分,加以消化和理解,再淬煉出屬於自己的真知灼見。

一名畢業多年的網友,看了陳果的講課影片,直言陳果老師的上課方式顛覆了自己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印象,“大學時,我覺得上這種課是一種煎熬,經常聽得昏昏欲睡,但陳老師上得文采飛揚同時又言之有物,讓人內心溫暖而豐富。”

她的思想從複旦課堂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也影響了越來越多的人。

因此,複旦成就了她,她也成為複旦的一塊“金字招牌”。

2016年,複旦大學110周年校慶時,陳果曾在她的微博裡對母校深情告白:

“我不知道該如何感激你,目前我的方式就是用你的精神活出我自己,我身上有你的光,有你一百年來的魂魄,有你的氣息,活出我自己就是活出你,就是讓你活下去,你看,其實一回事,不是麽?”

陳果在這樣踐行著,她以一種向上的力量走向認識自我的路,並以一種輕靈的姿態活出了一個豁達率性的自我,同時也毓出一種時代應該有的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新聞聯播》中這樣讚美她:“心靈偶像”彰顯時代正能量。

從走紅複旦大學,到上《新聞聯播》,再到紅遍全網。陳果對自己意外走紅並不抵觸,她表示能夠走出校門,給更多人帶去心靈的力量,是一件很好的事。

柴靜說過:“人類的心靈需要互相幫助,我要做的就是把它呈現出來讓大家看到。每個人都深深地嵌在這個世界裡,你不幫助他,你可能也會孤立無援。傳播的力量就是要把這些東西滲透下去,然後才能生長出新的葉子”。

當陳果的語錄在網上瘋傳,當她的書一紙風行時,她也以自己的智慧和光芒在感染和照亮著更多的人。

很多人為此表達對陳果的感激:“從陳果老師的課裡找到了力量。”還有網友說:“比起貌美,她的智慧更值得叫好。”

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03-

縱觀陳果的很多講課影片,發現她更關注人的精神成長。

一堂《知己與知人》的課,她說,什麽才是自知,當你知道你是一支檸檬,請你幫助你自己活成一個最健康的檸檬;當你知道你是人中一隻鳥的時候,請你幫助你這個知己,飛得越來越高,成就一個鳥人的夢想;當你是一條魚的時候,請你基於你對這個終身知己的了解,幫助自己成為一條美麗的人魚,這才是沒有辜負這一生啊。

生活中,陳果是自己的知己;課堂上,她為學生找到了知己;在熒屏前,她為那些迷途人找到了知己。

談及師生關係,她說自己和學生是人與人的關係。

細究一下,在任何一種關係中,“人”才是最核心的定位。靠任何依附於其上的職業、身份與地位去達成尊嚴和禮敬,其實是最禁不起推敲的。

所以,在學生面前,她從不擺架子。只有才不配德,德不配位,名不副實,才會虛張聲勢。

無論什麽時候,師生之間,醫患之間,還有屬下之於上司,布衣之於官吏,如果都能首先將彼此的關係界定為“人”與“人”的關係,才能達成平等與尊重,這個社會才會真正和諧。

哲學在很多人眼裡,是形而上學的,是空洞乏味的,但在陳果那裡,哲學不止是一門學科,更是看世界的一種態度,一種視角。一種廓清迷霧的達觀,一份不畏浮雲遮望眼的清醒。

熱愛哲學的人,也往往熱愛生活。對此,她有獨樹一幟的見解:“一個人喜歡自己,他就會去喜歡這個世界,就會喜歡你正在展開的生活,而一切厭世其實某種程度上都是來自於自厭,你不喜歡這個世界,你不喜歡你的生活,其實你往下挖挖到底,一定是你不喜歡現在的這個你。所以一切自愛,必會帶來熱愛生活,而一切厭世必會帶來自我厭倦!”

說到底,哲學是幫助我們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與人生相契合,並完善自身,與世界協調相處的方式。

-04-

撒貝寧在《開講啦》中,直言不諱地問道:“哲學女博士會擔心自己嫁不出去嗎?”

陳果笑著回復:“有成見的人通常不會要我們這種人,但是我覺得心胸豁達的人,他可以接受所有人。我想要尋尋覓覓的,也是心胸豁達的人。所以我覺得世上沒有任何一個職業,應當限制你的情感生活。”

81年出生的她雖至今未婚,卻毫不自怨自艾,也不顧影自憐,更不會降格以求。

不攀附,不將就。如果愛情與婚姻不能讓你找到更快樂更好的自己,而僅僅是為了世俗和他人的目光而綁架自己,為了讓自己在這個世上不那麽形單影隻而抱團取暖,那麽,婚姻,便成了一個你向世俗和自己妥協的工具。

我們美其名曰活得更“入世”一點,其實,當我們迎合了那些世俗的標尺時,便也在某種程度上背叛了自己。

兩個人的孤獨,其實比一個人的寂寞更悲哀。

只是很多人寧願在孤獨中踽踽而行,也不希望一個人單槍匹馬面對世間的質疑和敵意。

所以,那些一個人便能活成一支隊伍的人,更強大。

因為,她們真正地活出了自由和生命的節奏。

-05-

陳果曾寫下這樣一段文字:真正的幸福,是讓自己活成一束光……對自己負責,就讓自己活成一束光;對世界負責,仍然要自己活成一束光。

因為這個世界上,當你活成一束光的話,誰要接近你,誰就是接近了光明,那也是對他者的負責和對他者的造福。

每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的身上,都凝聚著思想之光。從這思想之光中,活出了精彩的自己。

《朗讀者》開播之際,董卿隔著螢幕向觀眾表達自我心願,她說這是她21年來最想做的一檔綜藝節目。

有人問董卿,為什麽要做《朗讀者》這個節目?

董卿說:“互聯網和手機讓我們漸漸變成了健忘的人……《朗讀者》在這樣一個喧囂的時代,敢於回歸到文字的世界,讓大家體會到安靜的、雋永的、美好的體驗,並且在心靈的共振當中,有了一種重新認識自我、認知這個世界的可能。”

在《我要上春晚》中,她是親切隨和的主持人;《中國詩詞大會》中,她是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詩人;在《朗讀者》中,董卿又是一個富有情懷的傾聽者。

看得出來,比起侃侃而談,她更喜歡聆聽。她認真聆聽的樣子,就是朗讀者最溫暖的場景。

那麽多朗讀愛好者,看到董卿,就像重新認識了自己一般。那麽多手機重症患者,在朗讀中,在聆聽中,遇見了另一個自己,也發現了這個世界,別有一番在滾滾紅塵中,清風朗月的天地。

與董卿同為知性主持人的,還有柴靜。

26歲時,柴靜成了央視主持人;2014年時,從央視離職。

在總結自己十年記者生涯時說:“看見,就是從蒙昧中睜開眼來,看見自己,看見他人。”

有關離職,邱啟明曾在微博上寫到:《看見》是柴靜之前在央視唯一主持的一檔節目。但做得好好的一檔節目,突然停播了。這類似一個優秀的大廚,讓你突然去端菜,不讓你在真正的空間裡去施展專長的時候,提出離職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伽達默爾曾說,世上都是路,通向自我認識。

是啊,若是一條看不見自我的路,糊塗地走下去,即將來臨的便是無路可走。

真的無法欺騙自己,所以柴靜選擇以退為進。2015年初,她自費100多萬拍攝的環保紀錄片震撼播出。

她看得見自己,也做著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並以自己新聞人的使命擔當起了她的責任。

所謂安身立命,不僅要找到自己生命的坐標,更要找到在這個世間堅實的位置。

小我,反觀自身;大我,惠及廣眾。

像董卿,像柴靜,像陳果……

她們用自己的智識、用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責任,涵養著體內的這顆神奇又耀眼的靈魂。她們知道,追逐這顆靈魂有時是冒險的,也是痛苦的。可一旦與它欣然相逢,那必將會有妙不可言的人生體驗。

陳果說過,“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

在我看來,風情萬種,便是你熱愛生命,輕舞飛揚的樣子;與世無爭,便是你能面對人生的諸多境遇,淡定從容,恬然自適的襟懷。

“有魂,有根,有趣”。一個女人最優雅的樣子,無非是將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