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他是中國全球化進程的先驅

1847年的1月4日,在美國傳教士布朗(Rew.S.R,Brown)的資助下,容閎從珠江口的黃埔港乘船出發,前往美國留學。經過98天的辛苦顛簸,終於到達紐約。隨後即往紐海文(New Haven),先入中學補習,後考入著名的耶魯大學,1854年順利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成為中國受過美國高等教育的第一人。

他本來可以在美國找到很好的工作,但強烈的愛國心和振興中華的美好理想,驅使他毅然返回祖國,為中國的近代化四處奔波。他先是為洋務運動貢獻聰明才智,後又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為抗擊日本侵略竭盡全力,之後投身戊戌維新運動,晚年支持孫中山長官的辛亥革命。

他基本是一位與中國近代進步事業相始終的先進的中國人。容閎的不朽業績促成了中國公費留學生的派遣,被公認為是中國的留學生之父。正是有了他的拓荒之功,才逐步形成了近現代中國日益高漲的留學潮。

容閎:中國全球化進程的先驅

文丨雷頤

選自《先行者容閎》序言

一部風起雲湧的中國近代史,幾乎就是一幕幕你死我活的民族、階級間的生死大搏鬥,刀光劍影,險象環生。在這充滿血與火的歷史舞台上,無論“進步”還是“反動”、肯定還是否定、讚揚還是批判,人們的目光自然容易長期“聚焦”於林則徐、洪秀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袁世凱、孫中山、黃興……這些叱吒風雲的人物。不過,他們都是某一歷史階段的“主角”,而未能參與近代史的“全程”。而遠非風雲人物的容閎,卻是唯一“全程”參與近代史的幸運者。容閎被稱為中國近代“留學之父”,“新式教育”的催生者,其實,他的貢獻遠不止於教育領域。而他的一生,不僅像鏡子一樣映照了近代中國的歷史走向,且有迥異於他人的獨特意義。

1828年深秋,容閎出生在廣東香山縣(今珠海)一戶貧困農家。此時,原屬香山縣的小島澳門已被葡萄牙殖民者佔租近300年。中國歷有邊患,對一個遠離中原、荒蕪不堪的彈丸小島被“紅毛夷”佔租,長期以來並不以為意。然而,自15世紀地理大發現之後,全球化的過程已經開始,澳門的被租佔其實是“全球化”序曲中的小小一節。這種背景,與傳統邊患完全不同,其意義遲早將在歷史的進程中表現出來。因此,在華夏文化版圖中長期處於“邊陲”的嶺南地區,必將一躍而得全球化的“風氣之先”,成為引領近代中國的先進之區。可以說,香山是全球化中國進程的“起點站”,是全球化大潮打向中國的第一朵浪花。當時尚屬偏僻之地的貧窮農家之子容閎,因緣際會,成為歷史新潮中“向濤頭立”的弄潮兒。

通過在教會學校的學習,年幼的容閎就已經開始了解世界歷史、地理、文化,知道了拿破侖的偉業、紐約的繁華。如果說林則徐、魏源是近代中國“精英”開始“睜眼看世界”的代表,那麽容閎等幾個鄉間窮小子,則是“草根”開始“睜眼看世界”的代表。林、魏的“看世界”是“自覺的”,而容閎的“看世界”則是“自然的”。

在美國大學的學習,使容閎無疑成為最早接觸、接受近代啟蒙思想的中國人,其象徵意義不容低估,預示著近代啟蒙思潮即將激蕩古老的中華帝國。作為具體的個人,容閎的經歷純屬偶然;但作為“符號”出現的“容閎”,卻是全球化中國進程中的必然。

1840年開始的中國社會現代性轉型,從傳統社會迅速轉向現代社會,關鍵之點就是容閎所說“以西方之學術,灌輸於中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富強之境”,簡括為“西學東漸”。容閎第一個明確意識到這個時代主題,顯示了他的遠見卓識。此後,他一直為此目標努力奮鬥,忠貞不渝。

19世紀60年代,中國出現第一次現代化運動——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容閎是其中的重要推手之一。洋務運動是以單純生產軍工產品發端的,但容閎認為中國的落後不僅在於武器,或者說主要並不在於武器,而在於整個經濟體系落後;沒有基礎性工業,國家就不能真正富強。他的超前認識影響了曾國藩,使曾國藩從最初僅想創設製造來複槍的工廠改為建造機器製造廠,不僅生產軍工產品,還生產農具及其他各種民用機械,中國近代工業化因此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更重要的是,容閎預言了中國的未來:“以中國幅員如是之大,必須有多數各種之機器廠,仍克敷用。而欲立各種之機器廠,必先有一良好之總廠以為母廠,然後乃可發生多數之子廠。即有多數之子廠,乃複並而為一,通力合作。以中國原料之廉,人工之賤,將來自造之機器,必較購之歐美者價廉多矣,是即予個人之鄙見也。”一個半世紀後,在八十年代開始的改革開放大潮中,歷史終於應驗了容閎的預言。

1872年,中國最早的官派留學運動——120名幼童遠赴美國,這是容閎十數年如一日推動而得的最大功業,開創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新篇章。雖然,以留學為核心內容的教育興國計劃中途夭折,但這是中國教育走向近代的艱難一步,是中國教育制度近代化的先聲,是後來越來越強勁的“教育救國”思潮的先導。今日提出的“科教興國”,亦可溯源至此。

甲午戰爭中國的慘敗,將制度變革提上中國的歷史進程,容閎以花甲之軀積極投入,推動一系列的變革。他提出的銀行計劃和鐵路計劃,在晚清中國實業救國史上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他參與了百日維新幾乎所有重大活動的策劃,以他的遠見卓識深深地影響了維新運動的方向;在他人生的最後十年,全力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臨終前還致信孫中山,對革命的未來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未雨綢繆的警醒。

容閎的一生,有其獨特的意義:

他的出現,是中國全球化的最初體現,意味著古老的中華文明將遇到一種新的文明的挑戰、碰撞,並漸漸與之融合。全球化背景下的古老中國,一個重要的時代課題就是“現代化”,容閎是中國現代化當之無愧的先驅人物和重要推動者。

老大帝國整體轉型從何入手?容閎提出從改變教育制度入手,強調新知識對社會變革的重要性。他成為近代中國最重要的啟蒙思想家之一,並且成為影響深遠的“科教興國”論的思想萌芽者。

中國的現代化是從經濟層面向制度層面遞進的,因此現代中國的歷史發展軌跡便是一個時代、階段被另一個時代、階段迅速取代。前一個階段的進步人物,往往成為後一個階段的保守人物,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守舊力量。現代中國,這種歷史人物不可勝數,因為思想認識或自身利益的原因,他們不能超越自己原來的立場、觀點,然而容閎卻能超越自己曾經參與甚至起過重要作用的歷史階段,決然投身新的歷史階段,從太平天國到洋務運動,再到維新運動,最終參加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運動。敏銳把握歷史潮流和動向,與時俱進,是容閎思想和實踐的重要特點,在現代中國確實少見。

他的超越性源自隻忠於自己的理想、原則,而不忠於、不依附任何其他政治利益集團。換句話說,他一直在尋找、利用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的政治力量,一旦發現這種政治力量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新出現的政治力量更接近於自己的理想,便轉身而去。獨立性與超越性是現代知識分子的本質特徵,所以容閎無疑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第一人”,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產生的標誌。

像容閎這種理性、溫和者最終也一步步走向革命的過程,也是清王朝拒不主動變革甚至鎮壓體制內改革者,因此把許多原體制內的改革者推到體制外,一步步自取滅亡的過程。

中國的現代化路線是在列強侵略的背景下展開的,在帝國主義一次次侵略、打擊下,現代中國一直面臨著亡國的危險。愛國、救亡,無疑是近代中國最急迫的任務。面對強敵侵略,特別容易產生兩種“情緒”。一種是充滿激情卻盲目排外的愛國精神、愛國主義。這種愛國主義在堅決反抗侵略的同時,又非理性地排斥、拒絕任何現代文明。對強國不能不引進的任何新事物都堅決反對,實際是誤國。另一種情緒正好相反,或是由中國的失敗轉而對中國完全失去信心,認為中國反抗、抵抗是沒有意義的;或是完全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乾脆成為漢奸,賣國求榮。然而,在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關頭,容閎的愛國思想、愛國精神卻別有境界,尤其值得關注、發揚。他長期接受美國教育,畢業時中文甚至已經遺忘,對美國的富強有深刻的了解,但他卻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對自己的祖國沒有失去信心。畢業於美國第一流大學的容閎本可以在美國過上安逸富足的生活,但他毅然返國,想以自己的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救國救亡。他的救國理想是充分汲取現代文明成果、使中國實現現代化,從而國強民富,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面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他的愛國精神的實質是愛國而不盲目排外,愛國而開放,充滿愛國激情卻又富於理性,確實難得。

《先行者容閎》

鄭安興、徐惠萍 編著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以歷史文獻紀錄片《容閎》(2015年8月在央視第9頻道播映)的文本為底本補充編寫而成的傳記,全景式講述“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1828—1912)的一生。本書圍繞容閎的生命軌跡,拉開了一幕大時代巨變下波瀾壯闊的百年中國夢故事。其早期在美國學習,成為較早接觸、接受近代啟蒙思想的中國人;作為重要推手參與“洋務運動”;數十年如一日推動並促成中國最早的官派留學運動,開創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新篇章;甲午戰爭後,以花甲之軀推動一系列變革,提出銀行計劃、鐵路計劃,在晚清中國實業救國史上有特殊意義;以遠見卓識深深影響了“百日維新”的方向;而在晚年,全力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並非風雲人物的容閎,是全程參與近代史的幸運者,本書編著者以敬意和熱忱表現了他波瀾壯闊、救亡圖存的一生。

-END-

這是我們為你準備的第1300次推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