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澤厚:我現在非常擔心的是教育問題

編者按在當代堪稱思想家的學者,李澤厚先生無疑最當之無愧的。自己的青年時代精神最迷茫的時候,是先生的“三本史論”(《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與《中國現代思想史論》),給予了啟蒙。儘管今天先生已經極少發表言論了,但他的思想與智慧光芒,不僅沒有暗淡下來,反而更加映照了今天中國的現實。今天書話特別編發鳳凰網和正義網於2009年12月17日,就“2020,中國新十年”主題,對遠在美國的李澤厚先生的訪談文字。相信,先生九年前的看法,今天仍然可以引起朋友們的深入思考。

2009年12月17日,遠在美國的李澤厚先生就“2020,中國新十年”主題,接受了鳳凰網和正義網的聯合訪談,以下為書面訪談內容。

  

  中國現在當前最需要的仍是自由而非民主

  鳳凰網資訊:您在1995年的時候,提出了中國發展四個問題的順序:經濟發展、個人自由、社會正義、政治民主。十多年過去了,您的這一排序有無更改?目前到了哪個階段?未來10年又可能發展到哪個階段?

  李澤厚:如舊著所言:正好印證了我的“四順序說”。經濟發展是“硬道理”。二十年來經濟發展迅速而平穩,比好些國家原始資本積累時期的曲折和苦難要短、要少許多。經濟發展推動了個人自由……結束了幾十年將農民固定在土地上、剝奪十億人這項基本人權倒退到中世紀的情況。現在開始注意社會正義,重視三農問題……

  我曾說中國現在要的是自由而並非民主。香港在英國統治下便有現代法治統轄下的各種自由而並無民主。因之我仍然讚賞康德的政治哲學:遵守法律,告別革命,追求筆的自由,反對槍的自由。康德名文《什麽是啟蒙》,主題就是追求學者的言論自由”(《李澤厚近年答問錄》P.285,284)。

  “四順序”沒有也不能變動,但四項的輕重緩急如舊著多次所說應隨情況作出各種“微調”。逐步放開輿論便是當前重要問題,不應一再“收緊”甚至倒退。

  鳳凰網資訊:有人感慨近二十年處於思想混亂、信仰缺失的年代,在您看來,今後十年或更長時間內這種情況有沒有可能改變?中國傳統的思想與外來的思潮,哪一種可能會填補這種空白?或者中國有一天會不會探索出一種信仰?

  李澤厚:十年很難有太大改變。

  對“中國的未來”和“當下的年輕人”樂觀是一貫的態度

  鳳凰網資訊:未來10年,中國的知識分子在社會中會處於一個什麽樣的地位?是更加邊緣化、還是時代的迎合者、抑或是社會責任的擔當者?未來10年有沒有可能出現像您、馮友蘭先生這樣的思想家?怎樣的環境才可能再出一個思想大家?

  李澤厚:三者都將繼續存在。“時代的迎合者”最近幾年已愈來愈多。看其中某些人的各姿態的表現,令人悲惜。

  鳳凰網資訊:80年代年輕人的那種理想、激情和詩意有無可能在十年後重現?您對當下的年輕一代有著怎樣的期許?

  李澤厚:對“當下的年輕人”我從不貶抑。又抄一段舊著:“看似平平淡淡,無適無莫,甚至聲色犬馬,嬉戲逍遙,卻可隨時挺身而出,堅韌頑強,不顧生死,樂於承擔。仍然在特定的‘有’去確認和實現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去解決‘值得活麽’人生苦惱和‘何時忘卻營營’與‘閑愁最苦’的嚴重矛盾”(《關於美育代宗教的答問》)。這恰好是在汶川地震前一個月寫的,是為了說明並不一定要有基督教信仰或佛教信仰才可作出犧牲自己這種“激情和和理想”的行動。這也可作上述問題的回答。

  鳳凰網資訊:您對未來10年的中國有什麽樣的期許?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在未來10年可能會呈現怎樣的一種大致趨勢?

  李澤厚:如電話中強調,我從不敢作預言家,所以此題答不出。但在中國最困難的時候(如80、90年代某些歲月),我一再發表過我對中國是“審慎地樂觀”,現在仍如此。但當時更強調“樂觀”,現在更強調“審慎”。我現在非常擔心的是教育問題,從幼稚園到大學,問題非常嚴重,巨大惡果卻一時難被徹底認識,當政者與有責焉。

來源鳳凰周刊

\ END /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作者不詳。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好書推薦

關於·《世界秩序 》

近一年多來(出版時間),

烏克蘭亂局,盧布危機,日元歐元暴跌,美軍撤出阿富汗;

而同一時間中國也頻繁出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中美洲運河開鑿,一帶一路高調推進,亞投行創建……

世界格局迎來大洗牌。

在全球事務上,各個地區和國家奉行著各自的秩序規則,

結果導致了國際局勢的緊張、混亂和無序。

基辛格認為,地區秩序觀之間的衝突是當今最重要的國際問題。在本書中,他系統梳理了各地區的戰略邏輯和地區秩序觀——歐洲的均勢秩序觀,中東的伊斯蘭教觀,亞洲多樣化文化起源下形成的不同秩序觀,以及美國“代表全人類”的世界觀——從文化、宗教、地緣等綜合因素解讀了這些不同秩序觀的形成、衝突和合作,並結合網絡科技等當前新的戰略要素,解析了當下時局的挑戰與機遇。他不僅將視野拓寬到全世界,而且將時間拉長到400年,集結了他60年外交生涯的理念精髓,可以說是一部大開大闔、談古論今、求索國際關係治理之道的集大成之作。

關於·《論中國》

用國際視角、世界眼光,重新解讀中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寫到了中國歷史的淚點,他觸到了中國人民的痛處,

勾勒了中國這個古老而年輕國家的挑戰與未來

每一個曾經或正在閱讀中國歷史的人,

每一個曾經或正在思考中國命運的人

法國經濟學家、巴黎經濟學院教授托馬斯·皮凱蒂對過去300年來歐美國家的財富收入做了詳盡探究,通過大量的歷史數據分析,旨在證明近幾十年來,不平等現象已經擴大,很快會變得更加嚴重。

他認為,我們正在倒退回“承襲製資本主義”的年代。在這樣的制度下,經濟的制高點不僅由財富決定,還由繼承的財富決定,因而出身要比後天的努力和才能更重要。

皮凱蒂指出,最富有的那批人不是因為勞動創造了財富,只是因為他們本來就富有。一句話:人生而不平等。由於資本回報率傾向於高於經濟增長率,貧富不均是資本主義固有的東西,所以要徹底鏟除經濟中的這種不平等現象,就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對富人徵收累進稅來保護民主社會。

作者訊息:

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法國著名經濟學家,巴黎經濟學院教授,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研究主任,主要研究財富與收入不平等。2007年至今,在巴黎經濟學院執教。2013年,榮獲兩年一次的Yrj· Jahnsson獎,該獎項頒發給45歲以下、對經濟學研究作出突出貢獻的歐洲經濟學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