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政協委員:「SCI」正毀掉一批年輕醫生

一個好的醫生,他不一定能寫出很好的文章,但是很多寫出好SCI論文的未必就是一個好醫生。

文丨陳朝陽

來源丨醫學界

「SCI論文不能作為臨床醫生職稱考評中一票否決的指標。」全國政協委員、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張澍今年提案重點圍繞臨床醫生評價制度、醫生職稱考評評估改革。

以下內容根據張澍主任近日在中國醫師協會主辦的「聲音·責任」2019兩會醫界代表委員座談會上發言整理而成。

「SCI」正毀掉一批年輕醫生

社會輿論有問題,評估體系有問題,比如說SCI論文變成很多醫院的「政績工程」,院長一開會就比這個,醫生水準的高低也全部以SCI論文一把尺子量到底。

SCI論文發表數量與絕大多數臨床醫生都沒有關係,或者說,與廣大看病的老百姓沒有關係。老百姓最關心的事情是,誰是合格的臨床醫生?誰能治好病?所以,用SCI作為醫生職稱評估的指標是不合理的,很多臨床醫生的考核當中拚命追求醫學論文,這是我們反對的。

我不反對在學科層面上讓醫生有研究能力,多發表好的文章,但不能拚命追求這些東西。一個好的醫生,他不一定能寫出很好的文章,但是很多寫出好SCI論文的未必就是一個好醫生。

SCI論文正在毀掉一批年輕醫生:

第一,為了發文章佔用了大量精力和時間不好好學臨床;

第二,為了發表文章,年輕臨床醫生寫假文章、買版面,這種行為被發現,將會成為其一生的汙點,對其學術生涯造成重大影響。

我們能說這個醫生道德品質壞到什麼地步嗎?很難說,為了職稱晉陞必須找人寫這些文章。

考核醫生不能「唯論文」

好醫生來自臨床,在臨床醫生的考核評估方面,過於傾向「唯科研、唯論文」,而忽視了臨床工作能力這一基本功的重要性,從而引發了諸多現實問題。

臨床醫生的考核評審制度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對主要從事臨床實踐的醫生和主要從事科研的醫生,予以區別對待,建立更為科學、可行的評價體系,從而遏製學術不端行為,提升臨床醫生的臨床水準和醫療技術能力,使更多患者從中獲益。

為什麼要SCI論文,因為沒有其它好的考評機制。

對於臨床醫生的科學合理考評不是難事,我們可以建立臨床工作資料庫,對醫生平時的工作進行數據搜集,比如他的門診量、手術量等數據,可以進行量化考核。

另外建立臨床考評專門的系統和專家委員會,對醫德、業務水準等有一系列的主觀、客觀考評指標,如果不建立這個考評指標怎麼辦,肯定還需要用SCI論文。

征 稿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