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眾道妙方產後:坐月子堅守8點,奶水多多而且快速減重25斤

坐月子可以說是一個女人調理體質的最佳時期。這裡最重要的就是坐月子期間,產後媽媽的身體就像一個打開的大門,這個時期可以把懷孕時積累的多餘的積水和毒素排出體外,如果產婦的月子坐得好,讓身體尋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產婦就有可以比懷孕前更健康、更美麗哦。坐月子是女人一生中最好的改善體質時機,也是人生重要裡程碑,如果坐得好,能夠改善體質,甚至讓你變得容光煥發,一輩子不落病根,輕鬆擁有好身材!

一、產後子宮的恢復尤其重要

生產後子宮的恢復尤其的重要,在生完寶寶之後,自己也可以在自己的下腹部摸到一個和自己拳頭大小相仿的一個硬包。媽媽經常說我肚子裡怎麼還有一個硬塊啊。其實那是子宮,她在生完孩子以後前兩三天,有一個收縮的過程。現在我們提倡產後的寶寶的早吸吮,這對縮腹起一個刺激的作用。那麼,生產後的子宮該怎麼注意恢復呢?

1.及時排尿

產後,常常會囑咐新媽媽要儘早排尿,一般在產後4小時小便。因為在分娩過程中,膀胱受壓、黏膜充血、肌肉張力降低、會陰傷口疼痛、不習慣於臥床姿勢排尿等原因,都容易發生尿瀦留,使膀胱脹大,妨礙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後出血或膀胱炎。

2.哺乳刺激

刺激乳頭能幫助子宮收縮。因此,不妨在產後讓寶寶儘早吃母乳,只要寶寶一吸吮,子宮就會收縮,寶寶頻繁地吸吮,頻繁地產生這種反射刺激,會使子宮的恢復加快。沒有餵奶的新媽媽,也可以採取按摩乳房或是熱敷乳房的方式,刺激乳頭。

3.分娩後別「賴床」

老人都講究分娩後要臥床,怕受涼。不過,產後6-8小時,新媽媽在疲勞消除後最好別「賴床」,第二天盡量下床活動,這樣有利於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的排出。

二、母乳餵養可以促進子宮恢復

母乳是公認的寶寶最好的純天然食物,通過母乳餵養可以讓寶寶獲得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提高寶寶免疫力,另外母乳的營養配比合理,能有效預防孩子過度肥胖。儘管它的好處多多,但是有一些新媽咪卻擔心哺乳後身材走樣而拒絕母乳餵養孩子。

產後母乳餵養真的會對新媽咪的身材恢復造成影響嗎?其實不然,專家告訴我們:產後哺乳能夠更好的排出身體多餘的熱量,讓新媽咪們能夠健康快速的恢復從前的窈窕身段,不僅如此,它還能促進子宮恢復呢。

通過孩子的輕柔吮吸不僅可以緩解漲奶的痛楚還能夠促進子宮收縮,使子宮可以早日恢復,對後期新媽咪的減肥也有所幫助,那種認為哺乳會讓身材變形的想法是錯誤,乳汁的分泌可以帶走身體中多餘的熱量,很多選擇母乳的媽咪能夠發現:經過一段的時間哺乳,自己的體重也下降了好多。

三、盆底肌修復的「黃金時間」

妊娠和分娩,是個特殊的生理過程。十月懷胎,不論準媽媽是順產還是剖宮產,分娩的過程中,盆底肌肉都會受

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此外,若是孕期或分娩時存在異常情況,例如胎兒過大、孕婦體重過甚、產程過長、難產、多次分娩等狀況的發生,則會加重女性的盆底肌肉受損的嚴重程度。因此,若不注意及時修復受損的盆底肌肉,容易在日後引致疾病。

現如今,如何讓產後新媽媽的盆底肌肉儘可能恢復到產前原有的狀態,已成為現代保健的重要課題。良好的盆底肌肉修復可減少女性因懷孕和生產過程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提高產後的生活品質。因此,產後盆底肌肉的恢復與鍛煉,也日益受到醫療界的重視。有人認為只有順產的產婦需要進行盆底肌康復,其實不然。懷孕的過程對女性的盆底本身就是一種損傷,只是多少和程度上存在差異而已。因此,剖宮產的產婦同樣需要進行盆底肌康復。而產後42天正是盆底肌修復的「黃金時間」。

四、剖腹產後這些動作很危險

剖腹產後的危險動作一:平臥

因為剖腹產之後,隨著麻醉效果的逐漸消退,就會出現切口的疼痛,而平臥位子宮收縮的疼痛最敏感,故應採取側臥位,使身體和床成20-30度角,將被子或毛毯墊在背後,以減輕身體移動時對切口聽震動和牽拉痛。

剖腹產後的危險動作二:坐浴或盆浴

進行剖腹產後的媽媽,在傷口拆線前不能淋浴洗澡,要保持腹部傷口的乾燥、清潔,可用溫水擦洗局部,或是請醫生將腹部傷口做好防水保護後再進行淋浴。

要注意的是:在產後四周之內子宮頸尚未閉合,不要進行坐浴或盆浴,以免引起子宮或盆腔感染。但是應該每日沖洗外陰2~3次。有側切傷口的產婦,應該在每次便後均沖洗外陰。

剖腹產後的危險動作三:不活動

術後知覺恢復後,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24小時後應該練習翻身、坐起,並下床慢慢活動,因為活動了腸道才能活動,腸道活動了才能排氣,排氣了才能慢慢進食,恢復飲食了才可以吃一些下奶的東西,讓乳汁進一步分泌。這樣助於產婦體力恢復,促進排尿、排便,促進惡露排出,還可預防腸粘連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它部位的栓塞。

剖腹產後的危險動作四:不敢大小便

剖腹產後,由於疼痛致使產婦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及時排泄,易造成尿瀦留和大便秘結,故術後產婦應按平時習慣及時大小便,平時多喝水,沖洗尿道,預防感染,但是不要喝太多,膀胱有一些感覺的時候就要解小便。

剖腹產後的危險動作之五:性生活

惡露未乾凈或產後42天以內,由於子宮內的創面尚未完全修復,所以要絕對禁止性生活。如果為了一時之歡而忘了「戒嚴令」,很容易造成產褥期感染,甚至造成慢性盆腔炎等不良後果。惡露乾淨較早的產婦,在恢復性生活時一定要採取可靠的避孕措施,因為產褥期受孕也是常見的事,應引起重視。

五、掌握階段性食補的概念

產後為給產婦補充營養,並使她們有充足的奶水,一般家庭都很重視產後的飲食滋補。但要知道的是,大補特補既浪費又有損健康。很多媽媽產後在飲食上沒有注意,剛生完就大補特補,結果導致身材發胖走形,其實科學飲食是預防產後肥胖的關鍵。

正確的進補觀念是:先排惡露、後補氣血,惡露越多,越不能補。要掌握階段性食補的概念。簡單地說,就是前2周由於惡露未凈,不宜大補,飲食重點應放在促進新陳代謝,排出體內過多水分上。如,第1周以「麻油豬肝」為主要菜色,幫助子宮排出惡露與其他廢物;第2周則以「麻油腰子」以形補形,預防腰酸背痛。等到第3、4周,惡露將凈,才可以開始吃「麻油雞」,補血理氣。有些產婦不忍心拒絕媽媽婆婆的好意,生產一結束就大量吃雞蛋、鴿子、雞湯、豬蹄湯,從第一天到月子的最後一天,不胖才怪。

除此之外,飲食上更應力求清淡、少鹽、忌脂肪、禁食辛辣、趁熱吃飯、細嚼慢咽、謝絕零食等等,如能遵守這些原則,月子內的進補就在全面補充營養同時不會有發胖之虞,可謂兩全其美。

如果嬰兒消化能力較差,不能充分吸收,就會出現腹瀉,而長期慢性腹瀉還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

六、坐月子可以喝水嗎?

老一輩的人生產後會自行服用生化湯;傳統禁忌認為坐月子時不可喝水,常常會告誡媳婦或女兒說:「喝水會造成大肚婆!千萬不可以喝水!」臨床上,在婦產科病房或媽媽教室對產婦做中醫產後調理衛教時,最常被一般民眾問到的問題就是:「坐月子真的不能喝水嗎?」

坐月子是重塑體質的關鍵時期,若飲食錯誤,則容易破壞身體細胞的再生能力,影響新陳代謝,因此對於一些食物必須稍微有了解。

盡量少喝水。因水分子較重,此時產後全身細胞呈現鬆弛狀態,若喝下過多的水分,品質重的水分子進入體內,水分子會擴散,便會破壞了產婦細胞收縮的本能而造成了「水桶肚」、「水桶腰」,並易造成「內臟下垂」的體型,進而使身體機能老化,可能患上腰酸背痛、手足冰冷、黑皺紋、元氣不足、神經痛等各種未老先衰的婦女病,大大錯過了生產這一改變女人一生健康的最大機會,真是得不償失!在此建議飲用水份子小的過濾水。

七、產後及時管理腹部

  • 十月懷胎,寶寶的重量使得媽媽的骨盆變大,這就是從少女變成大媽的重要一步,進而分娩時恥骨分離,使得整個骨盆變形,髖關節移位,形成「大屁股」的骨架,大媽的形態顯露無遺。所以產後恢復要做的就是配合適量的運動進行骨盆的恢復,把「大媽」的屁股給拉回來。

鬆弛的肌膚、堆積的脂肪和凸出的肚子!這情況對於剛生產完的媽媽而言,一定不陌生。甚至還有好多,寶寶都六七個月了,看上去仍舊像懷孕5個月的樣子。曾經,我也跟許多媽媽一樣,天真的認為只要寶寶一出世,就會恢復到孕前的體形和尺寸。但實踐證明,實際上,這一過程遠比我想像的時間更長,而且更難後來產科上班的阿姨介紹我去購了一套,束縛的,試了試挺好的,餵奶很方便,看起來很小可是穿上舒服極了,不覺得勒,於是我就每天堅持穿了,大概倆月下來,我減了有23釿,大肚子完全緊緻

八、產後體質調理的四大原則

1、平和體質新媽媽調理原則

癥狀表現:不熱不寒,面色、膚色潤澤,頭髮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味覺正常,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食慾良好。

飲食調理:在飲食上注意粗細葷素合理搭配,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即可。

生活指導:平和體質的新媽媽起居應有規律,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還要進行適度的運動,同時要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

2、寒性體質新媽媽調理原則

癥狀表現:面色蒼白,怕冷或四肢冰冷,口淡不渴,大便稀軟,頻尿且量多色淡,痰涎清,涕清稀,舌苔白。

飲食調理:適當吃些溫熱性食物,進行溫補,食物如麻油雞、參芪燉烏雞、四物湯或十全大補湯等,原則上不能太油膩,以免腹瀉。忌吃寒涼蔬果如西瓜、梨、黃瓜、苦瓜等。

3、過敏體質新媽媽調理原則

癥狀表現:遺傳性疾病有垂直遺傳、先天性、家族性特徵,對氣候、異物等不能適應,易引發宿疾。

飲食調理:過敏體質的新媽媽飲食宜清淡、均衡,粗細搭配適當,葷素搭配合理。要避免食用易發生過敏反應的食物,比如蠶豆、白扁豆、牛肉、蝦、蟹、茄子、白酒、辣椒、濃茶、咖啡、腥膻發物及含致敏物質的食物。

生活指導:注意鍛煉,增強體質,要保持室內清潔,被褥、床單要經常洗曬。春季盡量減少室外活動時間,因為這個時候花粉比較多,容易引發過敏。

4、熱性體質新媽媽調理原則

癥狀表現:面紅目赤,怕熱,四肢或手足心熱,口乾或口苦,大便乾硬或便秘,痰涕黃稠,尿量少、色黃、赤味臭,舌苔黃或乾,舌質紅赤,易口破,皮膚易長痘或痔瘡等症。

飲食調理:可以適當吃些寒涼性食物,如白蘿蔔、冬瓜、白菜、黃瓜、竹筍等,宜用食物來滋補,例如山藥雞、黑糯米粥、海蜇荸薺湯、魚湯、排骨湯等,多食水果蔬菜。

生活指導:熱性體質的新媽媽睡前不要飲茶、鍛煉和玩遊戲,要早睡早起,保持一定的午休時間。避免熬夜,適當做些簡單的運動,還可以多聽曲調舒緩、輕柔、抒情的音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