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特立獨行,與羅丹並肩━卡蜜兒·克洛岱爾

歡迎關注奧賽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

César創作

《18歲的卡蜜兒·克洛岱爾》(Portrait de Camille Claudel à 18 ans),

創作於1881年

於蛋白紙上, 15,5 x 10,3 cm

藏於羅丹美術館

? musée Rodin, Paris, 2008

Ph. 527

1864年,出生於法國費爾昂塔德努瓦(Fère-en-Tardenois)

1876年起,學於雕塑家阿爾弗雷德·布歇(Alfred Boucher)

1882年,和其他女性藝術家一起租借了一個位於巴黎6區的工作室

1884年, 進入羅丹的工作室

1886年,前往倫敦,創作,展出

1890年代,與羅丹的愛恨糾葛,從熱戀到分離

1913年-1943年,在療養院度過餘生,直至去世

卡蜜兒·克洛岱爾(Camille Claudel)

法國十九世紀藝術家精於雕塑。她的天賦和勤奮呈現在了作品上。她有著敏銳的洞察力,能夠賦予作品“生的氣息”,她提倡簡化的形體表達,用形的存在明示內在精神和跌宕起伏的情緒。她常常以文學、神話故事和現實人物為主題。雕塑糅合了女子的敏感和細致以及男子的大氣和粗曠,整體粗而局部細。

如果說作為一名十九世紀的女子,成為一名雕塑家是反抗世俗、實現自我的第一步;那麽當她創作巨型雕塑作品的時候,便是在向社會挑戰,證明女性在這個被男性主導的社會和藝術領域有著同樣強大的精神和力量;而當她創作出超越主題本身含義且質疑人類命運的佳作的時候,勝利無需言說。

卡蜜兒1864年出生在法國費爾昂塔德努瓦(Fère-en-Tardenois)的一個寬裕的新興貴族家庭,父親劉易斯-普羅斯珀·克洛岱爾(Louis-Prosper Claudel)是一名稅務員。她在費爾河畔維勒訥沃(Villeneuve-sur-Fère)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她喜歡和弟弟保羅一起待在樹林裡,觀察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尤其觀察那些被自然氣候雕琢的滾石。12歲時候的小卡蜜兒便決定要當一名雕塑家這樣的決心讓父母很擔憂:十九世紀的社會畢竟相對封閉,女子和雕塑家是不可兼容的兩個身份;但同時父母也有喜悅的一面,因為自己的女兒才華出眾。

隨著父親工作的變遷,全家在1876年搬到了塞納河畔諾讓(Nogent-sur-Seine),12歲的小卡蜜兒在這裡師從雕塑家阿爾弗雷德·布歇,後者是她的啟蒙和長期指導老師,是她的支持者,也是後來他和羅丹的“牽線人”。在這古典式的培訓中,她迷戀上了神話主題,喜歡臨摹文藝複興大家的作品,比如美第奇家族的紅人“多納泰羅”(Donatello)的雕塑。

1881年的時候,她來到了巴黎,進入了克拉羅斯藝術學院(Académie Colarossi,也稱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當時的很多院校是不收女學生的。由此可見,當時的社會對女性從事藝術這一行為並不友好,側面反映出克洛岱爾的特立獨行。

1882年,和其他女性藝術家一起租借了一個在6區的工作室,位於Notre-Dame-des-Champs路。同年,她的啟蒙老師布歇在榮獲沙龍大獎後前往意大利進修,也因此,布歇將卡蜜兒托付給了羅丹。自此,卡蜜兒和羅丹糾葛的感情拉開了序幕。

最初的師生關係充滿了工作上的互相欣賞之情。卡蜜兒在1884年進入了羅丹的工作室。這一階段是羅丹構思、創造地獄之門的時期,卡蜜兒被委任雕塑一些類似於手部、腳部的精細塊狀塊狀的人體不同部分的雕塑是羅丹的特色之一:一來可以通過塊狀雕塑的拚接帶來整體創作的靈感,二來可以當作備用的替代物,同時,這些塊狀也可以成為獨立的藝術作品。尤其是當那些身體的部分被放大,被細細雕琢,似乎人的情緒可以被那些褶皺的肌膚,那些暴起的筋等表達出來。

此時,卡蜜兒也有進行獨立創作,常在法國藝術家沙龍上展出自己的作品。

《Clotho的軀乾》(Torse de Clotho)

創作於1893年

石膏,H. 44,5 ; L. 25,0 ; P. 14,0

藏於奧賽博物館

?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René-Gabriel Ojéda

RF 4216

此外,羅丹所注重的雕塑的可能存在的“情緒狀態“的呈現,恰恰是卡蜜兒的強項。因為卡蜜兒本人天賦在此,脾性亦是如此。她時而有著雕塑家的堅韌與耐心的一面,時而有著女子嬌媚任性百變的一面,如此的美態,使羅丹被她深深吸引,工作室內合作創作的兩人很快墜入了愛河。

世人常說是羅丹影響了卡蜜兒,但事實上,沉溺於愛情中的兩名感性藝術家又何嘗不是彼此的繆斯呢?1885年代,兩人的作品風格幾乎是不分你我。

而如此炙熱的吸引讓卡蜜兒有些茫然和難以自持,她決定適當拉開距離,因而在1886年的時候,她前往英國,寄宿在以前的同僚,也是女藝術家的傑西·裡斯康伯(Jessie Lipscomb)處,不斷創作,再展出。然而86年末的回歸並沒有澆滅這種燃燒的激情,她幾乎是“逼迫”著羅丹簽署一份表明“隻收她一名學徒,將來要成婚”的協定,最終協定不了了之。儘管1890年代,兩人相伴的創作和生活狀態看似美好,羅丹為了距離卡蜜兒更近一些,甚至就近租房。然而當羅丹拒絕離開自己相伴多年的情人羅絲·貝雷(Rose Beuret),而卡蜜兒親愛的弟弟保羅又遠渡重洋,到紐約任職的時候,卡蜜兒的情緒失控,並產生暴力行為。她與羅丹產生嫌隙,儘管彼此有情,卻不得不分開。

《成熟時期》(L’Age m?r)

創作於1902年

銅塑,H. 114 ; L. 163 ; P. 72 cm

藏於奧賽博物館

?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Thierry Ollivier

RF 3606

這座雕塑源於政府1895年的訂購,卡蜜兒在完成石膏版本之後,並沒有交付。當前的作品是1902年製作的銅塑版本。

這是一個三人組合:下跪並伸出雙手挽留的裸體女子似是卡蜜爾本人的內心絮語,而低頭閉眼、困於選擇的男子則被動地被另一名展翅、衣飾飄揚的女子帶走。作品創作於卡蜜兒和羅丹的分離之後,似乎是在暗示卡蜜兒本人與羅丹及其情人羅絲的三角關係。

其實,作品的意義遠不止如此,既是生活的寫照,也是哲理的呈現。作品也表明了卡蜜兒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思考;以及對人生的沉思:人活在過去與未來間,成熟在稍縱即逝的時光中。

就這件作品,卡蜜兒弟弟保羅曾說過:“我的姐姐卡蜜兒,哀求著,卑微地跪著,那樣美好的人,那樣驕傲的人,你可知道她被剝離的是,此刻你眼前,她的靈魂。”

此後,卡蜜兒的創作有一定停滯和轉變之相,她憂於情感,同時想要擺脫羅丹的影響。創作的作品也被這一系列的 “生活巨變” 波及到,有些作品顯得缺乏靈氣和活力。

1913年的時候,卡蜜兒的精神狀況堪憂,長期將自己關在波旁碼頭(Quai de Bourbon)處的工作室裡。最終被家人送往了療養院,待至1943年去世。

也許是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隕落”。

她的作品為她說話,卡蜜兒·克洛岱爾,堪與羅丹並肩,而不是在其身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