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英國下午茶文化世界聞名,但英國茶真的比中國茶好嗎?

英國的下午茶文化世界聞名,因此,有很多茶小白總是會疑惑,不是說我們是茶葉大國嗎?到底中國的茶好,還是英國的茶好呢?

今天,就來仔細掰扯一下這個問題。

英國推出的品牌茶,幾乎都是「紅茶」,中國茶則依發酵程度,有綠、紅、青、黃、白、黑六種,到底要拿哪種來比?

不過畢竟我的國地大物博,退個一萬步,就隻用紅茶來比較吧。剛好紅茶也是世界茶消費的主體,佔全世界的消耗量的75%以上,可以講的故事也比較多。

接著從紅茶的茶種、產地、工藝、味道來和你們好好科普一下!中國茶和英國茶,應該怎麼比。

1) 去哪裡找英國產的茶啊!

首先還是強調一個前提:英國不產茶!

英國自己最大的紅茶品牌「立頓」,「川寧」都是從亞洲進口茶葉,再加工製成茶包販售。

相反的,厲害了我的國不僅產茶葉,還是全世界第二大茶葉出口國,另外還肩負全世界第一的優質綠茶出口國的責任。這代表啥,這代表你要在國外喝個綠茶,不管買啥品牌,90%的機會都會喝到自己人。

厲害了我的國!

2) 有本事來偷啊!茶樹種只有中國有

首先科普一下,紅茶是一種製作茶的工藝,全發酵的茶葉就是紅茶,和茶的品種無關。

當初中國人是不喝這種全發酵茶的,中國人喝茶喜歡清飲,那種沒發酵的綠茶才符合品味。所以當福建武夷山的桐木關第一次首創「正山小種紅茶」的時候,商人黑心了一把,把這種次級品賣給洋人,沒想到在英國就火了。

正山小種紅茶 @東家APP

火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英國工業革命後水汙染嚴重,水質過硬,泡不出來綠茶的清香味,香味厚重的紅茶就挺適合蓋住水的怪味。

總之紅茶真的紅紅火火以後,英國人也跟著恍恍惚惚了,忽然腦洞大開「

不給中國賺了,要自己種茶。」

那麼當務之急就是要找到茶的種子或茶苗。但是鴉片那年代洋人是禁止進入中國境內的,怎整?於是17世紀的英國出現一種特殊職業,被稱為「植物獵人」(plant Hunter),專門收集全球的植物。

這群植物獵人為了進入中國找到種茶和製茶的秘密,幾啥都做的出來。

有人組成10幾人的冒險小隊,花錢雇轎夫把自己浩浩蕩蕩抬進武夷山。結果走到一半轎夫嫌錢少,不走了不說,還直接在當地村落招呼吃瓜群眾來看洋人,看一次收費一百文錢。

到中國聘人扛竹轎的插圖,選自英國植物獵人的回憶錄

來看的人還真不少,這麼勞師動眾的情況下也引來了清軍,直接把他們岸邊的船轟了,叫洋鬼子滾回去。

這起炮擊事件也有中文記錄。原任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的梁章巨(1775-1849),在一八四二年七月寫信給當時福建巡撫劉鴻翱(1778-1849),提到:

「某記得道光乙未年(1835)年春夏之交,該夷曾有兩大船停泊臺江,別駕一小船,由洪山橋直上水口。時鄭夢白方伯以乞假卸事回籍,在竹崎江中與之相遇,令所過塘汛各兵開礮擊回。」

還有英國人剃頭,戴假辮子假裝成中國人。他聘用當地苦力幫自己喬裝打扮,自我解嘲地說,自己可能是苦力第一名「顧客」,也由衷希望是最後一個,因為苦力根本不是在剃頭,而是在刮他可憐的頭皮,讓他痛得叫出聲來。

但是,意外的是,在翻譯的幫助下,他在中國竟然沒有人認出來。

他就這麼順利運了個各種中國的茶苗和茶種出境,帶到印度去種。

扮成中國人入境收集茶種和茶苗的Robert Fortune,到底怎做到不被認出來的 @wikipedia

3) 製茶的工藝也只有中國人會

這群英國人忙活了這麼久,好不容易偷盜一堆茶種到了印度。

結果印度傳來了讓人哭笑不得的「消息」:「阿薩姆地區發現原生種茶樹了!」

這批人到底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啊?

但是,只有茶樹是不行的,英國人不會製茶啊,阿薩姆地區的人也不會。於是英國人一拍腦袋,直接重金禮聘中國工人去教。

這不是個好生意。當時的阿薩姆地區原始叢林密布,出入只能靠大象。但是人工馴養的可愛大象是很少的,當地多的是會傷人的野生象群。中國勞工遠離家庭,沒有女人和娛樂,周邊只有當地的少數民族星荷人,完全無法交流。

大象清理阿薩姆地區的土地以便種植茶葉 @《綠色黃金》)

因此在阿薩姆地區負責招聘中國製茶工人的英國主管只能盡量看管他們避免逃跑,然後發現他的中國工人其實懂茶的不多,很多只是來淘金的。

不過中國工人跑能跑到那裡去?阿薩姆地區到處布滿蚊子和瘧疾,老虎也多的可以用水蛭和老鼠般的傳染病來形容。

總之在這種環境下,英國人很艱苦地向中國學習到新製茶方式。然後他們又有了新的不滿:

中國人的製茶方式太浪費效率了!

中國人的紅茶手藝,用現代話來說叫做「工夫紅茶」,新鮮的茶葉經過人工採摘後,要經過萎凋、揉撚、發酵、乾燥等手續才能作為沖泡茶葉,每道手續都要耗費大量人力,而且做好的茶還要靠船和大象運到海邊港口,才能送回英國,成本很高,而且相當沒效率。

不過英國人果然是工業革命起家的,他們嫌棄完以後,很認真想到改良方式,19世界70年代茶葉滾輪機被發明,而且馬上投入實際運用,人工製茶的每項流程開始被不同的專門機器取代。

揉撚、發酵和烘乾茶葉都有專門的機器代勞,而且可以用水力電力驅動。

舊型的製茶滾輪機器 @台灣紅茶博物館

到了1930年代,CTC滾輪機的發明,更重新定義了全世界的紅茶製作工藝。從此世界紅茶的工藝分成兩種,以機器為主的「CTC製法」和以中國手工為主的「工夫紅茶」製法。

CTC是Crush碾碎、Tear撕裂、Curl捲起等三個英文字的縮寫,過程主要使用專門的CTC滾輪機,茶葉在採摘、萎凋後,便直接送入機器,將茶葉高速碾壓切碎揉捲成極細小的圓粒狀,發酵均勻而迅速,然後必須快速及時進行烘乾,好處是快速而且成本低廉。

CTC滾輪機,新鮮茶葉一倒進去就會變成碎茶葉出來

CTC製法做出來的碎茶葉

從此以後,英國大量從殖民地的阿薩姆和錫蘭進口茶葉,也出口到歐洲等殖民地,中國茶葉在國際上的銷量一落千丈。

「從1881年開始,茶葉價格就非常低……開茶莊的、做茶箱的都倒閉了,從事生產的勞工無法依靠茶葉過活,曾經在茶田勞動的人,如今多麼悲慘啊!--《綠色黃金》「

4) 英國的紅茶教你憶苦思甜

前面講到CTC的機器製茶方法,因為量大價格低廉,成功打垮中國的茶葉外銷市場。事實上即使到今天,紅茶也不是中國茶葉外銷的主流,中國出口的大宗是綠茶。

而英國紅茶的主要進口國家是:肯亞,印度和斯裡蘭卡,我的國缺席了。

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喝茶重視清飲,講究茶的原味,而且傳承了歷史悠久的「工夫紅茶」工藝,讓每片精心製作的茶葉香味甜味兼具,喉韻好,回甘快。

工夫紅茶的代表「正山小種紅茶」 @東家APP

只是這樣的茶葉量低成本高,而且每片茶葉揉搓成條狀後,再沖泡就都需要舒展空間,當然不適合英國那種裝在茶包裡的沖泡方式。

漂亮完整的條索狀是中國「工夫紅茶」的特徵 @東家APP

目前國內輸出CTC紅茶原料的大宗是雲南的滇紅

回到CTC製作的紅茶的風味問題:CTC的紅茶是苦澀的。

由於製作的時候茶葉、茶枝和其他沒精選過的老葉都一股腦兒丟進機器裡,也沒有給予適當的發酵時間,所以單純很難喝。印度當地的CTC紅茶的標準試茶程序甚至規定:要以加奶方式品鑑,確定茶水能與牛奶水乳交融,夠香才是上品。

不就因為茶太苦了嗎?

但是人家就是不影響銷量,因為歐洲人喝紅茶要加牛奶和糖。

一個喝工夫紅茶喝慣的人,如果也用中國紅茶的習慣去喝一包不加糖奶的立頓紅茶,肯定全噴出來。這是茶嗎?這是加過染色劑的苦水吧!

5) 買一杯中國茶,讓鬼變成人

經過前面簡單的勾勒,我們可以從紅茶的品種、工藝、味道等方面了解英國茶和中國茶的區別。

但還沒回答最核心的問題:到底英國茶和中國茶那個好?

嗯,作為一個專職推廣東方美學的APP,當然會告訴你中國茶啦。

這才不是因為中國的紅茶:有這麼多條索結實、香氣濃鬱、顏色艷麗、喉韻回甘、茶湯帶甜,種種吊打的優點。

更深度的一個原因是,中國有許多人愛茶,這裡說的不止是愛喝茶。

有一批人,他們竭盡心力去種茶,天還沒亮,頂著涼露中注視著新芽的茂生,春光乍現的時分,他們的指尖挑剔的在千萬片新葉中的逡巡採摘,他們支起鐵鍋,盯著焰火的吐舌,不畏懼於汗水滴落眼中的刺痛,只希望每次手裡炒出來的茶都是獨一無二的。

作為紅茶輸出大國的印度工人和中國相比,由於大量的種茶、採收甚至製茶工作都由機器代勞,他們就只能重複一成不變的機械勞動,缺乏工作成就感。更令人不安的是,當地的茶園工人待遇很差。他們進行長時間負荷量大的勞動,負重量有時候高達100公斤,薪水卻很低。每周七天在機器旁團團轉,別說擁有屬於自己的閑暇時光。

而中國的茶人,尤其是堅持親手製茶的,即使常常體會種茶、製茶的勞累,身上總有一種明亮的愉悅感,那是一種把製茶視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把所有的勞動都化為興趣,把所有成品都當做作後代在孕育的喜悅。

你買了一杯中國匠人炒的茶,飲下了那杯紅艷。茶湯的紅,就是流動在中國匠人脈動中的血液,流動著、撼動著,在人生的肌理上隱隱浮現著紋路,與自己的生命難捨難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