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改善氣虛,健脾益肺先行,這很重要!

現在大多數人都是亞健康體質,虛這個適用於多數人了,今天給大家分享氣虛,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或勞傷過度而耗損(「勞則氣耗」),或久病不復,或肺脾腎等臟腑功能減退,氣的生化不足等所致。從病發原因、癥狀和脈象來對照現代醫學,氣虛同現代醫學概念「亞健康」極為相似。

亞健康的根本原因是陰陽氣血不足,五臟功能低下,也與元氣不足、氣虛相符。在調治上中醫學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診治的原則和方法,進行心、肝、脾、肺、腎整體調理,使機體有規律地自我更新、自我複製、逐漸恢復元氣,也就把亞健康狀態轉化為健康。氣虛質人形體一般為肌肉鬆軟,不健壯。

氣虛的癥狀有哪些,平日裡的常見表現有氣短懶言,語音低怯,肢體容易疲倦,頭暈,健忘,易汗出,目光少神,唇色少華,毛髮不澤,大便或正常,或便秘但不結硬,或便後有不盡感。

改善氣虛,健脾益肺先行,這很重要!

脾運化水谷精微,是氣血生化之源,尤其是脾氣和肺氣,綜合形成人體的宗氣,是生命動力的基本源泉之一。

脾胃是先天之本,營養能量的來源,肺是人體重要呼吸器官,司呼吸,主氣,按照五行的說法,脾屬土,肺屬金,兩臟有著土生金的關係,常常體現在體液代謝和宗氣形成兩個方面。

水液代謝方面,土克水,脾運化人體水液,然後運輸到肺,再由肺運輸布散到各個臟腑,因此脾肺兩臟在維持人體中水液正常代謝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一旦脾肺出現問題,水液都可能會滯留在體內形成水腫、痰濕或者水濕,或出現大便稀溏腹瀉等現象,參苓白朮散就是有調理這方面功能的作用。

宗氣形成方面,脾肺是負責呼吸和飲食運化,脾吸收營養物質精微,和肺從大自然吸收的空氣結合形成宗氣。

我們說的氣虛,主要就是指的就是脾肺氣虛,容易會表現胃口差、疲倦無力、頭暈、氣短懶言等癥狀,補中益氣丸就是治療這方面的代表,所以,改善氣虛得從健脾益肺做起,健脾的中藥,除了我們經常說的黃芪,人蔘等,還有山藥、白朮、茯苓、薏仁、紅景天、刺五加等,都是不錯的健脾補氣作用,而益肺的中藥有太子參、西洋參、百合、蓮子、芡實、麥冬、五味子等,有補肺的功效。

除了這些,也還要保持好良好的心情,經常思憂脾肺容易損傷,外邪入侵,平常也要適當運動,採用慢跑等柔和的有氧運動,有利於氣生成和氣血通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