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腫瘤免疫治療無所不能?你的誤會太大了!

去年,兩位免疫學家因腫瘤免疫治療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5年8月,美國前總統卡特因擴散到腦部的黑色素瘤接受了腫瘤免疫治療,僅4個月後他自稱成功戰勝了癌症。近幾年,全球腫瘤免疫治療和研究極為火熱。專家指出,相比於以往常說的手術、放療、化療及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並非更先進,而是一種治療手段,也並非有益無害治百癌。

■新快報記者 梁瑜

誤區1 腫瘤免疫治療能治百癌

腫瘤免疫治療的原理是通過重新啟動並維持免疫系統對腫瘤細胞的識別和殺傷,恢復機體正常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從而控制與清除腫瘤的一種治療方法。這種療法不僅效果好,還減少了對機體的損傷,因此近年來備受關注。

「按理說,所有腫瘤都能通過這一理論治療,目前所有腫瘤也都在做免疫治療的研究,但目前隻明確抗PD-1治療在惡性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腎細胞癌、肝癌等腫瘤領域有較好表現。」王思愚認為,腫瘤免疫治療通路複雜,目前只知道表淺機制,而腫瘤微環境等因素可以造成用於不同腫瘤有不同效果,因此腫瘤免疫治療藥物並不是能治百癌的萬能葯。

誤區2 腫瘤免疫治療有益無害

「免疫治療只是使一部分病人獲益了,但並不是所有肺癌病人都獲益,更不是所有腫瘤病人都能獲益。」廣東省胸部腫瘤防治研究會(GASTO)會長、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王思愚教授對新快報記者稱,所有肺癌病人中能通過免疫治療長期獲益的僅有20%,但這部分人無法事先準確篩選出來。「雖然現在能檢測PD-L1、TMB(腫瘤突變負荷),但它們仍不是很好的預測指標,並非能完全準確地預估免疫治療的療效。」他稱,「有的病人接受免疫治療後活了五六年,也有用了一個周期就進展,一發不可收拾的。」

另外,腫瘤免疫治療也不是百利無一害的,其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副作用,最嚴重的是心肌炎。心肌炎發生概率不高,但一旦暴發進展,卻有著極高的致死率。此外,腫瘤免疫治療還可能導致相關的間質性肺炎、腫瘤爆發性進展等,還有其他常見的皮疹、腹瀉等,但這些副作用會少於化療。「這些副作用一樣無法預測。」王思愚稱。

誤區3 腫瘤免疫治療是最先進的治療方法

「全球都在關注腫瘤免疫治療,也有很多對腫瘤免疫治療的報導和新葯上市,折讓很多病人認為『腫瘤免疫治療是更高級的治療手段』,這其實是一大誤區。」王思愚告訴記者,腫瘤免疫治療其實是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外的抗腫瘤的又一大方法,並不是最先進的方法,不能替代其他治療手段。

王思愚指出,比如說不少有驅動基因的肺癌病人用上了靶向藥物,但驅動基因陰性的晚期肺癌病人還是應該進行放化療。現在我們又發現免疫治療可用於這部分驅動基因陰性的晚期肺癌病人。

誤區4 只要治療幾次就夠了

「很多病人主動要求進行腫瘤免疫治療,但卻以為治療一兩次就行了。」王思愚稱,目前對使用免疫藥物有效的患者推薦用藥兩年,頭一年要嚴格執行每三周或六周用藥一次的頻率,第二年根據醫生對腫瘤的評估,每3-6個月用藥一次。因此,接受腫瘤免疫治療要有長期用藥的打算,一般起效也要3個治療周期(9周),每三個周期要做一次檢查評估腫瘤情況。

誤區5 免疫治療等於不用放化療

由於對化療的恐懼,不少患者出於對化療的恐懼而寄望自己能用上腫瘤免疫治療藥物,以遠離細胞毒藥物。據了解,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單用藥有效率在30%左右,少數達到50%以上,四年生存率達到18%。但有的情況,免疫藥物需要與化療葯聯合、與靶向葯聯合、兩個免疫藥物聯合、與放療聯合等,以產生1+1>2的療效,延長病人的無進展生存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