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半年閩系房企業績分化 拿地方式多元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陸肖肖 北京報導

進入9月份,房企的半年報披露接近尾聲。在這些上市房企中,閩系房企絕對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近年來,閩系房企以其高增長、高負債,激進發展的模式引起了市場的極大關注。

但高增長的另一面,則是企業負債率高企,如何尋求規模和利潤的平衡,仍是這些房企未來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業績出現分化

在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上半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200排行榜》上,TOP50的房企中,閩系房企佔到了11個名額。上半年業績普遍增長迅速,但也有幾家企業的業績表現並不如預期。

閩系房企的領頭羊世茂、泰禾、旭輝,早在2017年就已經邁過了千億門檻。今年上半年,這幾家房企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世茂、旭輝業績分別為723.2億元、660.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0.3%和40.0%。

提出了千億目標的陽光城、融信、正榮的業績表現也可圈可點,上半年的業績分別達到了700.11億元、545.3億元、581億元,全年完成千億目標可期。陽光城、融信、正榮3家企業的淨利分別為10.3億元、15.2億元和8.4億元,漲幅分別達到了214.3%、121.5%和171.9%。

同上述房企的快速發展相對的,閩系中有幾家房企的發展相對落後,寶龍、禹洲、三盛控股、冠城大通的業績分別為163.4億、214.9億、6.8億元、7.6億元。

除了業績表現同閩系房企第一梯隊拉開差距外,這幾家房企的盈利表現也不如往年。上半年,寶龍地產公司擁有人應佔利潤約為13.30億元,較2017年同期減少了約10.7%;冠城大通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億元,同比下降74.5%;三盛控股今年上半年虧損額為0.18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額增加了142.3%。

拿地異常凶猛

伴隨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規模化發展成為房企發展的重要路徑,房企在業績競賽中加速奔跑,房企土地儲備規模與結構對業績的影響越來越大,充足的土地儲備成為房企未來競爭的重要砝碼。

為了保證糧草充足,上半年,閩系房企沿襲了其果斷的拿地風格,成為土地市場上最醒目的圍獵者,也正因如此,閩系被貼上了“激進”的標簽。

曾有坊間傳言,閩系房企拿地隻做初步測算,拍賣時盯著其他公司的報價,比他們多加一口價拿下就行了。除了公開市場競拍,閩系房企的土地獲取方式還包括股權合作、收並購等方式。

作為拿地大戶,世茂上半年新增土地儲備773萬平米,集團土地儲備達到了5162萬平米;陽光城上半年拿下552萬平米土地,土儲面積增至4268萬平米;旭輝上半年則斥資291.9億元,將67宗土地納入麾下,總土地面積增至4040萬平米。

其中較為特別的是福晟集團,為廣泛獲取土地,福晟專門成立了“福晟飛虎隊”,主要以收並購的方式獲取新項目,這種方式比公開市場獲取土地的成本更低。福晟還未發布2018年上半年業績,其最近公開的數據顯示,兩年多的時間內,“福晟飛虎隊”拿下了123個項目,總建築面積達到了6000萬平米,項目貨值達8800億元。

高負債擴張

在規模增長的同時,許多房企的負債也在逐年走高。

《華夏時報》記者梳理寶龍地產近幾年的財報發現,其2012年至2017年的淨負債率分別為54.8%、65.8%、66.2%、70%、76.6%、86.8%。今年上半年淨負債率更是高達100.4%,相比去年同時期增長了13.6%。

同策谘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巨集偉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這些杠杆用得比較高的企業,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資金面會比較緊張。化解高負債的辦法一般有兩個,一個是借新還舊,但今年的融資環境趨緊,這個比較難實現,而且這種方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資金壓力;另一個就是通過加暢銷售,來加快資金回籠,但是由於今年樓市調控,這些企業在核心城市的銷售情況,不一定會達到預期。

近年來,正是採用“高杠杆、高周轉、快發展”的擴張方式,短短數年內,閩系房企走出福建,布局全國。正如一條鯰魚一樣,閩系房企攪動了房地產市場的一池春水。

對於閩系房企的發展模式,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閩系房企正是依靠高負債、高周轉、高地價,逐漸在上一個樓市快速發展的黃金周期建立了行業影響力。對於閩系房企而言,高負債率似乎司空見慣,一直以來的高價拿地也頗受爭議,由於運營能力較高,大多數房企的高周轉也很突出,正是這些能力幫閩系房企快速形成了規模優勢。

張波同時指出,以高負債博高回報,這種機會主義在房地產上升周期可能有效,所以閩系房企的這種操作受行情影響很大,淨負債高的風險在今年尤為突出。在房產行業被嚴格管控的當下,各房企的去化速度也會受到影響,地王項目受到的挑戰較大,這一點尤為值得關注。

責任編輯:袁曉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