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60歲糖尿病友用飢餓療法降血糖,卻差點被低血糖擊倒

作者 邵華 王麗

很多人在患上糖尿病之後,為了控制血糖,就開始注意起自已的飲食,特別是含糖的食物以及水果幾乎不吃或是少吃,甚至還有一些人對正常用餐都有了限制。這些僅靠控制飲食就想控制血糖的糖友在醫院屢見不鮮。比如曾在糖尿病醫院就診過的和叔叔。60多歲的和叔叔,是一位老糖友了,最先得知自己患糖尿病後,經常為降血糖餓肚子,每頓飯都吃一點點,水果更是沒吃過,可血糖卻控制不佳,經常發生低血糖,有一次因低血糖暈倒差點出了人命。這讓和叔叔很是苦惱!

一次偶然的機會,和叔叔遇到了在社區義診的瑞京醫務人員,向其顧問他這種癥狀緩解的辦法:「我每天隻吃一點點飯,水果更是沒吃過,可血糖就是控制不好,經常發生低血糖,到底是怎麼回事啊?」醫務人員聽後,對他進行了飲食、運動方面的指導,並向他介紹了瑞京醫院的共同照護,和叔叔抱著試試的態度走進了醫院的大門,加入了共同照護。

加入共同照護後,醫生、衛教師、營養師了解到他的情況,知道他幾乎僅靠飲食控制血糖,很少運動。營養師告知他:「控制血糖,不僅要靠飲食控制,還要與運動、藥物等相互配合,而且你每天隻吃一點點飯,也是不對的,這樣長期造成的低血糖比高血糖的危害更大。」為了讓和叔叔對糖尿病有更多的認識,營養師、衛教師、醫生每天都會到病房為他講解糖尿病飲食、運動、藥物、血糖監測等相關知識。在醫院醫務人員的共同幫助下,大約一周的時間,和叔叔的血糖已經基本控制平穩,再也沒有發生過低血糖的情況。出院時,和叔叔開心的說:「感謝你們的悉心照顧,住院一周時間,不僅讓我血糖控制好了,還懂得了這麼多糖尿病知識。以後一定會好好吃飯,多鍛煉,多監測,將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並駕齊驅,控制好我的血糖。」

適當運動和飲食控制可有效降低血糖,但是還有很多糖友對運動、飲食控制存在誤區,導致血糖不升反降,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那麼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應如何飲食、運動呢?

1、糖尿病的飲食控制,並非吃的越少越好。太少則可能造成營養不良,消弱體質,發生低血糖危險。要多吃營養價值高,有耐咀嚼的蔬菜,雜糧和豆類,特別是把精白米、精白面改成含一半澱粉豆類的八寶粥,可以兼顧營養供應、飽腹感和控制血糖三方面。

2、新鮮,清淡,少油,少鹽飲食。糖尿病患者必須做到控油控鹽,才有利於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食物的營養品質要比健康人更高,特別是愛吃新鮮蔬菜,得到更多的抗氧化成分,才能避免提前衰老和殘疾。

3、吃一點水果和堅果。做菜時少放油,用一小把堅果仁(25克)來替代,會增加膳食纖維和礦物質成分;用餐時減少兩三口主食,留出份額來,餐間少量吃點水果(如每次100克左右,每天200克),血糖不會劇烈波動。

糖尿病患者血糖降至正常水準並平穩一段時間後,是可以食用水果的。水果主要含果糖,其甜味明顯,但生糖指數並不高,且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無機鹽和膳食纖維。但糖友吃水果一定要定量,應根據水果中含糖量、澱粉的含量以及各種不同水果的血糖指數而定,要選擇生糖指數不高的水果。(生糖指數:指每一種食物吃進去以後,升高血糖的一種速度和能力。)

4、還有一些糖友覺得運動強度越大越好,其實卻適得其反。 劇烈運動會使體內釋放一種兒茶酚胺激素,這一激素會導致血糖升高。

對於年輕糖尿病患者,游泳是好的選擇;如果較胖,也可每天以5—6公里/小時的速度快走40分鐘;另外,還可以騎自行車、爬山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收腹走、跳廣場舞,拉彈力帶等,也可每周進行兩次舉啞鈴等無氧運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