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喝粥養胃又營養?並非人人適宜

播放GIF

由於氣溫的不斷升高,在炎炎夏日裡,人很容易會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出汗、昏昏欲睡等癥狀。因此,很多人認為夏季多吃粥可補充體內水分,又可養胃護胃,是一種健康營養的生活方式。那麼,喝粥是不是真的能夠養胃呢?

因人而異

不少胃病患者認為粥細軟,易消化,能減輕胃的負擔。事實上,這種觀 點並不全面。粥屬於流質食物,不需要經過大量咀嚼與胃部蠕動即可快速進入小腸,分解為葡萄糖並被人體吸收利用,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腸胃的負擔。一般胃炎患者胃酸分泌不足,喝粥能促進胃酸分泌,有助於食物消化,還能提升血糖,從這個角度講,喝粥確實「養胃」。

稀飯是流質,容易導致反流,連同胃酸一起反流的話就容易產生反酸的感覺。所以,對於一部分容易燒心、反酸的胃食管反流患者來說,不建議進食過多流質食物,而應該進食半流質或固體食物,以免傷及食管。而胃酸分泌過多的消化性潰瘍患者,則也應當減少喝粥的頻率,以免刺激胃酸過多分泌,加重病情。因此,喝粥養胃一說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此外,喝粥不用慢慢咀嚼, 不能促進口腔唾液腺的分泌, 而唾液中的澱粉酶可幫助消化 , 再者粥水分多,稀釋了胃液,加速了胃的膨脹, 使胃運動緩慢 , 不利於消化吸收。若喜歡喝熱粥,其溫度對胃的刺激也是不利的。因此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粥 , 而應選擇易消化吸收的飲食, 細嚼慢咽, 促進消化, 才更有益。

因料而異

人們往往認為白米粥營養又養胃,而浮於粥面上的那一層米油更是粥的精華,最有營養也最為養胃,實際上白米粥的營養價值遠低於小米、糙米等全穀物熬的粥。為了追求口感和風味,精白米面往往更受歡迎。其實提高穀物加工的精度降低了穀物的營養價值。由於加工過度,穀物籽粒的穀皮、糊粉層、胚芽被分離出去,僅留下澱粉含量高的胚乳部分,從而導致營養價值下降,膳食纖維損失嚴重,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約佔60-80%。

而且,就食物加工而言,穀類加工越精細則血糖生成指數(GI,是表示某種食物升高血糖效應與標準食品(通常為葡萄糖)升高血糖效應之比,指的是人體食用一定食物後會引起多大的血糖反應)越高。如精白米飯GI值為83,而加工程度較低的全穀物的GI值較低,如發芽糙米GI為54,燕麥麩GI為55,均屬於低GI食物。除了加工程度,煮粥軟爛、煮粥時間過長及加鹼,在增加粘稠度的同時也增加了血糖應答。因此,糖尿病人不宜喝熬煮時間較長的精白米粥。

如何正確喝粥

1.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潰瘍患者不建議喝粥,胃部疾病病患者需根據自身病情,向專業營養師尋求幫助,調整飲食;

2.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穩的情況下,只要掌握好熬粥的材料搭配,也能適當喝粥。可以在粥裡加入一半以上的澱粉豆類(菜豆、紅小豆、綠豆、乾扁豆等)之後 ,穀物類則選擇使用燕麥、糙米等血糖反應較低的食材。這樣不但血糖反應放緩,還能夠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和其他營養素,飽腹感也更強,能夠更好地控制進食量。

3. 健康人喝粥,應進行巧妙的搭配和處理,增加雜豆類、其他穀類或者薯類,就能極大地豐富一碗粥中所能含有的營養素,再搭配以一定的蔬菜、肉類進食,營養攝入就會更加充分和全面。

播放GIF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