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脾虛怎麼辦? 忌吃10種寒涼食物

脾主肉,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無論是肌肉失去彈性、皮膚沒有光澤、膚色暗淡、腰間長出「游泳圈」,還是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歸根到底,都是脾氣虛弱導致的。

脾主要是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氣血自然差了,表現出來是「虛」;脾虛了身體裡的水分代謝也會出問題,濕濁在體內排不出來,就產生了紅疹子,濕濁在舌頭淤積就令舌頭變「胖」,從而舌邊產生齒痕。脾虛之人要注意飲食調理,要忌口。

脾虛的人不能吃什麼?

脾胃不好的人不宜多吃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會使肝氣更盛,而肝木又是克脾土的,這樣就會使弱者愈弱。所以平時有消化不良、大便溏稀、說話聲音低微等脾虛癥狀的人要少食。如果患有胃潰瘍、胃酸過多,也不宜吃,否則可能會使癥狀加重。

更別吃這十種:

1、鴨肉

性涼之物。《飲食須知》中曾說:「鴨肉味甘性寒,滑中發冷氣。」清·王孟英亦雲:「多食滯氣,滑中,凡為陽虛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虛之人,尤其是脾陽不足者忌食鴨肉。

2、甲魚

有涼血滋陰作用,屬於清補食品,滋膩之物,多食久食則有礙脾之運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虛之人,應當忌食之,正如《本草從新》中所告誡:「脾虛者大忌。」

3、田螺

性寒,味甘鹹,有清熱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質大涼,《隨息居飲食譜》中才明確告誡:「多食寒中,脾虛者忌。」

4、螺螄

性寒,味甘,雖有清熱作用,但對脾胃虛寒之體則不相宜。正如《本草匯言》中指出:「此物體性大寒,善解一切熱瘴。胃中有冷飲,腹中有久泄不實,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亦說:「多食令人腹痛不消。」故凡脾虛者,法當忌食之。

5、蚌肉

性寒,味甘鹹,能滋陰、清熱,但脾虛之人不宜多食,食之易傷脾胃陽氣。所以,清代食醫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告誡:「蚌,甘鹹寒。多食寒中,脾虛便滑者皆忌。」

6、牡蠣肉

性質微寒,味甘鹹,雖有滋陰養血作用,但多食久食則導致脾胃虛寒,加重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的病情,凡因脾虛所致的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症、慢性腹瀉者均忌多食。清·黃宮綉還說:「脾虛精滑者忌。」

7、梨子

生梨性涼,脾虛切忌。正如《飲食須知》中所言:「多食令人寒中,損脾,生食多成冷痢。」《本草經疏》亦雲:「脾虛泄瀉,法鹹忌之。」清·王孟英也曾指出:「中虛寒瀉者忌之。」因此,凡脾虛之人,尤其是脾胃虛寒腹瀉便溏者,切勿食用。

8、山楂

又叫棠株、山裡紅。能開胃消食,但有損害脾胃之弊。如《本草綱目》中曾說:「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脹悶者,於每食後嚼二三枚絕佳,但不可多食,恐反克伐也。」《本草經疏》中也指出:「脾胃虛,兼有積滯者,當與補藥同施,亦不宜過用。」元·朱丹溪還認為:「山楂,若胃中無食積,脾虛不能運化,不思食者,多服之,反克伐脾胃生髮之氣也。」因此,脾虛之人勿食之,更忌多食常食之。

9、甜菜

又叫君達菜。其性涼,有損脾氣。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脾虛人服之,則有腹痛之患,氣虛人服之,則有動氣之憂,滑腸人服之,則有泄瀉之虞。」由此可見,對脾氣虛弱,尤其是脾虛便溏之人,不宜多食常食之。

10、枸杞子

性平,味甘。但古代醫家也有認為,枸杞性寒。如《別錄》中說它「微寒」。《食療本草》認為「寒,無毒」。《本草求真》中還說:「枸杞,甘寒性潤。」正因如此,對平素脾胃虛弱,或素有脾胃虛寒便溏者,皆當忌之,正如《本草經疏》中告誡:「脾胃薄弱,時時泄瀉者勿入。」

脾虛的人吃些什麼食物好?

宜食: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燦米、鍋巴(焦鍋)、意米、熟藕、粟子、山藥、扁豆、證豆、葡萄、紅棗、胡蘿蔔、馬鈴薯、香菇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