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易綱履新百日:力推金融開放 結構性貨幣政策支持小微

  央行行長易綱履新百日: 力推金融開放 結構性貨幣政策支持小微

  21世紀經濟報導 張奇 北京報導

  “風雲際會,易行不易。”一位央行系統官員如是點讚易綱。履新以來,他力推金融對外開放,明晰具體措施和時間表。多次提及小微,並在政策方面給予支持。此外,推動利率市場化等改革。

  “我的心情是平靜和莊重的,使命是非常神聖和光榮的,我一定按照宣誓的誓詞來做好工作。”3月19日上午,剛被任命為央行行長的易綱,在人民大會堂被媒體團團圍住時說。

  隨後,他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當前金融方面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為三句話: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推動金融業改革開放;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保持金融業整體穩定。

  時光飛逝,易綱上任即將滿百日,這近一百天市場並不平靜。國際上,中美貿易摩擦更新,同時美聯儲加息周期啟動;國內來看,去杠杆之下違約時有發生,市場情緒緊張。在6月19日股市大幅波動時,他甚至打破常規,公開表態安撫市場。

  “風雲際會,易行不易。”一位央行系統官員如是點讚易綱。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在易綱主導下央行操作保持了平穩。“他還是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的行長,如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等,不過中國很多問題解決還是需要一個過程。”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這段時間以來易綱的公開講話、會見、調研重點有幾方面:一是出席國際活動,加強國際合作;二是力推金融對外開放,明晰具體措施和時間表。三是多次提及小微,並在政策方面給予支持。

  就兩次調研來看,一次是在人民銀行營管部調研支持小微,一次是上海總部調研金融開放,可見易綱對二者的重視。

  貨幣政策方面,央行在控制總量的情況下,更重視結構調整。年內三次定向降準並擴大MLF擔保品範圍,同時保持定力,並未跟隨美聯儲加息。不過目前來看,未來穩增長與去杠杆的平衡仍將是易綱面臨的難題。

  國際首秀與對外開放

  擔任央行行長後不久,易綱出席了一系列國際會議,並開啟了一輪密集會見。尤其是4月19日以來,金磚國家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會議等連續在華盛頓舉行。

  這是易綱接任央行行長後首次在國際重大金融會議上亮相,也被媒體稱為國際首秀。這些會議上易綱多次提及開放。“中國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易綱在這些國際會議上重申。

  一位國有銀行人士如是點評,易綱向國際社會表達了中國金融開放的態度,也凸顯了中國金融開放的決心。

  據央行官網梳理,上任至今,易綱會見了10名央行行長、2名開發銀行行長及1名副總理、1名財長。會面交談內容雖有區別,如與美聯儲主席Jerome H. Powell談及貨幣政策,與瑞士財長Ueli Maurer和瑞士央行行長Thomas Jordan探討加密貨幣等,但幾乎都涉及金融合作。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央行長官的出訪、會見能擴散國際話語權、影響力,如果過程中與別國央行達成合作等,還會帶來一些實際益處。

  “央行是對外進行金融合作的重要平台,融入國際化平台中對未來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金融對外開放等都非常重要。”郭田勇稱。

  開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來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仍然要靠改革開放。易綱上任以來也多次談及金融對外開放並進行相關調研。

  “金融開放絕不意味著國門大開、一放了之。在開放過程中,一要加強金融監管;二要堅持持牌經營。”5月29日,易綱在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說到。這是他任上第三次公開談金融業開放。

  3月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易綱提出金融業對外開放的三條原則。4月博鼇亞洲論壇上,易綱宣布了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外界對金融開放充滿期待。

  除了公開講話之外,易綱還於6月到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調研,與部分金融機構和企業代表進行座談,就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上海自貿區和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資本項目可兌換等問題進行交流。他在調研時說,要積極有為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穩步提高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程度。

  人民幣於1996年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但因為兩次金融危機以及經濟改革情況比較複雜等因素影響,人民幣資本項可兌換不斷延後。分析認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將是易綱任上面臨的重要課題。

  破題小微融資難

  易綱的另外的一次調研則關於小微企業融資。他5月29日到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調研並召開小微企業融資情況座談會。

  易綱在座談會上表示,不斷加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靈活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推動金融市場產品創新,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十餘天后的陸家嘴論壇上,他系統地闡述了改善小微金融服務的方法。一是需要構建覆蓋小微企業全生命周期的融資服務體系;二是使正規金融成為小微企業融資的主力軍;三是要堅持財務可持續;四是要各方共同努力;五是以單戶授信500萬以下的小微企業作為政策聚焦點和發力點。

  “正規金融提供的融資多一些,會降低小微企業融資的加權平均成本。”易綱說。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平均在6%左右,網絡借貸利率約13%,溫州民間借貸登記利率15%以上,小額貸款公司等類金融機構利率則為15%-20%。

  為了讓正規金融給小微企業更多融資,央行在貨幣政策上也做了傾斜。

  年內的三次降準均有支持小微,1月25日的定向降準為支持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業務,4月降準置換MLF後新增投放的4000億資金被要求用於小微企業貸款投放,6月的定向降準也有2000億用於小微。此外,部分小微貸款也被納入MLF擔保品範疇。

  不過,貨幣政策原則上是總量政策,支持小微還需“幾家抬”。日前,央行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從貨幣政策、監管考核、內部管理、財稅激勵、優化環境等方面提出23條短期精準發力、長期標本兼治的具體措施。

  不過,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提醒稱,迄今為止,中國金融監管具有很強的不對稱性。一旦加強監管與緊流動性,受害者往往是中小企業;而一旦放鬆監管與松流動性,受益者往往是國有企業與投機者。

  總量穩健與結構寬鬆

  觀察央行行長的執政思路,除了公開講話、調研之外,貨幣政策操作也是一個重要視窗。中國的貨幣政策目標包含經濟增長、價格穩定、促進就業、國際收支平衡等,也因此其決策受多重因素製約。

  自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以來,金融嚴監管、去杠杆持續。受此影響,社融表外融資收縮,表外轉表內趨勢持續,同時社融增速出現放緩。央行數據顯示,5月社融增長7608億元,創下22個月來新低。

  社融增速放緩,尤其是表外融資受限使得部分企業資金鏈緊張。年初以來,信託違約、債券違約頻頻見諸報端。Wind數據統計,截至6月22日,今年已有24隻債券發生違約,債務違約金額達233億。

  此外,當前中國金融市場還面臨中美貿易摩擦這一不確定因素,而這或將對出口形成利空。而近期投資、消費疲弱,經濟下行壓力加劇。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5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6.1%,創2000年以來新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5%,創2003年6月以來新低。

  穩增長與去杠杆的權衡之下,央行採用了結構性貨幣政策。易綱履新以來,央行以多次使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包括4月降準置換MLF並引導資金投入小微、6月定向降準支持債轉股和小微以及將MLF 擔保品擴容至AA+、AA級信用債等。

  “今年貨幣政策特點一是資金面穩定,流動性波動比去年小很多;二是定向寬鬆,支持小微、債轉股等。這與外部貿易摩擦及內部金融風險有關。”聯訊證券首席巨集觀研究員李奇霖。

  分析認為,結構性政策的使用反映央行面臨兩難,一方面實體融資乏力、經濟有下行壓力,需要貨幣政策進行支持;另一方面貨幣政策全面寬鬆不利於去杠杆及匯率穩定。目前結構性政策亦引發市場對資金流向的擔憂,畢竟貨幣政策仍屬總量政策。

  當前人民幣匯率貶值頗受關注,李奇霖認為,貶值一是貨幣政策邊際寬鬆,二是一季度經常账戶逆差且之前人民幣以美元為錨,對其它國家匯率偏強勢,通過匯率貶值可以緩解貿易逆差壓力。“貶值不會對之後寬鬆帶來壓力,從結售匯數據來看,資金沒有出現不可控的外流。”

  郭田勇認為,未來央行面臨的挑戰在於貨幣政策是總量政策,而當前的經濟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結構性問題,用總量政策修正結構性問題,會起到作用,但可能與期望值存在差距。

  趙錫軍認為,最主要的挑戰在於國際環境變化,這也會對人民幣國際化、金融對外開放帶來挑戰。

  據悉,為了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近期央行成立國際金融風險跟蹤組。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在美元、美債走強時,國際金融風險發生概率較大,跟蹤國際金融形勢很有必要。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