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尹建莉對話李雪,覺醒:從原生家庭回歸當下幸福

2019年《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出版十周年,這本出自中國人的家庭教育圖書已經全球發行超過1000萬冊,創造了無數奇跡。值此之機,尹建莉父母學堂特舉辦系列活動,邀請教育界、心理界明星大咖與尹老師進行對談,解密家庭教育熱點難點,碰撞經驗學識兼備的核心觀點。

6月14日下午,尹建莉與著名心理學者李雪就“原生家庭”和“女性獨立”話題進行了對談。現將對話擷英,呈現如下,以饗讀者: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

李: 小時候的我們是如何被對待的,被灌輸了什麽樣的信念,就會成為今天遇到各種事情時,我們的自動反應模式。這些自動反應模式不是說一定是錯的,而是說,我們一遇到這樣的事情,就會有這個反應模式。

那我們是什麽?是程序嗎?是被原生家庭寫好程序的一個自動反應機器嗎?

從原生家庭回歸當下的意思就是我們回歸被寫入程序之前的本源的自己,去獲得真正的自由。遇到事情,我可以這樣反應,也可以那樣反應,我是不可以被定義的存在。

尹: 古聖先賢的哲學最後都指向一個問題,就是成為你自己。可惜整個人類科技越發展,人的社會化程度越高,對自己的丟棄越嚴重。這種丟棄很多是從原生家庭開始的,我們不斷被要求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

如果原生家庭這種限制性少一些,孩子能夠更好地發展他自己,他成年以後的面貌就會更接近於他真實的樣子。

如果原生家庭限制太多,這個孩子最後真的就完全丟掉自己了。一個人,如果他這一生都活的是別人的樣子,下意識的反應都是家長和社會灌輸給他的要求,他從來不曾為自己活過一天,這是一個巨大的悲劇,這樣的人生也注定不會幸福。

·母嬰關係如何影響我們對世界的感知,父母該如何回應孩子的需求?

李: 嬰兒的需求就是我想吃的時候喂飽我,我需要情感的時候有人回應我。

如果媽媽看到她哭泣的嬰兒,母性的本能是心疼,是湧出很多的愛要去擁抱他、親吻他,這個嬰兒將來對世界的回應模式也會是這樣的——他每天來上班,是因為這裡有眾多的關係,眾多的資源,他覺得我可以去創造、去親吻這個世界,這就是他上班的動力。

如果媽媽看到嬰兒哭泣,她的劇情式反應是:這是一個無底洞,永遠都安撫不了,永遠喂不飽,我抱他一次,他就要讓我抱兩次,別把他慣壞了……媽媽覺得嬰兒是貪得無厭的,孩子未來看待工作可能就是:工作是無休止的對我的需要和榨取,我永遠滿足不了我的上司,我的同事,我只是為了吃口飯,不得不來上班。

尹: 這其實就是為什麽我跟李雪都強烈反對所謂的哭聲免疫法。當嬰兒哭泣,你不去回應他,卻用冷漠的方式把他一個人放到屋子裡,直到他自己哭累了睡著,那麽他將來可能會學得很乖,不再需要你的擁抱,不再需要你去安撫他。孩子成年以後,生命的底色是灰暗的。這就是為什麽很多人賺了很多錢也不快樂,那是一種死亡的感覺。

·如何避免將原生家庭的創傷傳遞給孩子?

李: 當你意識到這裡有一些輪回,不想再把這樣的輪回傳遞給小孩,這就是智慧、勇氣和力量。

不論因為什麽原因,父母沒能勇敢地和孩子建立有回應、有溫度的關係,就會影響孩子對事物慣性的第一反應。比如孩子在駝著背刷手機,原生家庭給你的反應八成是恨不得給他一巴掌,讓他不要再刷了。把這個第一反應放慢一點,不馬上做,後退一步,用自己的心去看這個孩子,可能看到的是這個小人兒好緊張啊,他好像在怕什麽。那我是不是可以過去說,慢慢來,不用怕,如果坐在那兒不舒服,媽媽給你弄個舒服的椅子,刷手機不用那麽緊張。這樣你就看見了他,你的反應是對這個真實的當下,真實的孩子,是一個你重新編碼的反應。

尹: 怎樣預防給孩子製造創傷?你把握一條——當你跟孩子相處是愉悅的、快樂的,基本上你就沒給他製造陷阱。家長們一定要趁孩子小的時候多滿足他,他想買點名牌就買點,想買點好吃的就買點,想玩手機就玩玩,都不是問題。只要減少衝突,就可以減少創傷。

·孩子總要新玩具怎麽辦?

尹: 兩個建議。如果你家經濟條件還行,想買就買唄。如果你認為孩子玩具夠多的啦,那你衣櫃裡的衣服是不是正好啊?你的包包是不是買得正好?如果家長可以買多餘的東西,為什麽不容許孩子買多餘的東西?如果你家經濟條件差,每月只能拿出100或200塊錢給孩子買玩具,那你就如實地把家底兒給孩子交代一下,把這一兩百塊錢直接給孩子自己支配。有這兩條我覺得足夠了。

李: 嗯,如果父母不加劇情,乾淨地告訴孩子這些,沒有孩子會跟父母糾纏。產生糾纏的原因一定是這裡面有劇情,就是這個母親無意識地扮演一個含辛茹苦的母親,把孩子投射為一個貪得無厭、永遠沒法被滿足的小孩。如果家長有這樣一種能量投射出去,孩子真的就會變得不停地買。

·如何與父母建立界限,從共生到分離?

李: 在我們沒有建立獨立的邊界感的時候,會有一種跟父母在一起的幻覺,父母是好的,才證明我是好的。父母陰陽怪氣地向你提一個要求,這是他的劇情,通常無論孩子怎麽做,他都能挑出毛病來,他就是不開心。那麽最重要的是,你能分清楚,這是他的故事,不是我的責任。父母有受苦的自由,不是你能改變的。就像我爸爸,他對我說,你看我的病又犯了,你妹妹也各種壞。我知道他的意思是讓我去管。我就對他說了兩句話:

1、妹妹是你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

2、你的那個病,我上次給你寄的藥用完了沒有?你用完的時候再告訴我。

我不會負擔他人生的喜怒哀樂,所以我爸爸現在對我說話越來越客氣,知道我們是兩個獨立的成年人。

尹: 有時候孩子用自己的行動劃清這個界限以後,短時期內,好像父母親不願意接受,但是從一個較長的時間來看,其實也是倒逼父母去成長。

·女性在婚姻中感到沒有情感聯結,自己被當作工具使用,怎麽破?

李: 中國女性也包括我自己,真的受到很深的第二性的催眠。最成功的女人就是謀得一個男人為你遮風擋雨。說什麽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你為什麽不直接去征服世界呢?說留住一個男人的心,就要留住他的胃。做飯那麽好吃,幹嘛不直接留住自己的胃呢?所以當你問我,在婚姻中被當作工具怎麽辦?很簡單,不再去希望男人要怎麽樣,我才能夠開心,而是直接去想我怎麽能讓我自己開心,直接去做滋養自己的事情。

尹: 有很多女性有了孩子就離開職場,我覺得這是一個不太安全的選擇。孩子小的時候如果你確實難以在職場工作,有幾年可以回歸家庭,但最終還是要能夠自己養活自己。哪怕是老公賺錢,你也要保證你自己的財務自由。

女性在財務上一定要永遠有安全感,在思想上永遠要是獨立的,不要把喜怒哀樂都跟老公綁到一起。

·如何選擇好的伴侶?

李: 我有一個判斷方法,就是當遇到挫折、困難、衝突的時候,你看看對方是把關係和你的感受放在第一位,還是把對錯放在第一位。如果他第一時間去講一個道理,分一個對錯,這種人就絕對不會給你帶來幸福了——他不是人,是一套程序,關於對錯的程序。

而當你有痛苦的感受,對方第一時間是心疼你,想了解一下你發生了什麽,關心的是怎麽陪伴你從這個痛苦的感受中一點點走出來,這樣的人是真正情商高和心理健康的。

尹: 李雪說的這個衡量標準其實也同樣適用於親子關係。家長在和孩子發生一些衝突的時候,不要老搞政治正確,給他講一堆道理,你應該首先體會他的情緒和感受。這個感受要大於那個正確。

·看了書,聽了課,面對孩子時還是不知道怎麽做怎麽辦?

尹: 第一,當你實在不知道這個事情該怎麽做,就什麽也不做。第二,當你特別想做,你問問孩子,觀察一下孩子,孩子願意怎麽你就怎麽就行了。把孩子當成你的指導教師,哪一個老師都不如孩子自身給你的反饋更準確。你能做到我不知道做什麽的時候就什麽都不做,就已經好過99%的父母了。

李: 對。99%的父母都在拚命把孩子的腿打折,只要你不打斷你孩子的腿,他就是人生贏家。

尹: 現在整個中國社會,家長們做的不是太少,是太多了。如果大家都懈怠一些,把更多的關注力放到自身的成長上,少去關注孩子,孩子反而會成長得更好。

·孩子自覺性差,不督促就一直玩遊戲,不寫作業怎麽辦?

李: 我想問問你現在能否自覺地晚上九點放下手機去讀書,然後十點上床睡覺?你能否自覺地每天健身一小時?你能否自覺地不斷在人生路上提升自己?不要把你的眼睛盯在孩子、老公身上,回到你自己身上。

尹: 當你把所有的精力用於自我成長,同時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自我成長的時候,他會長成一個不錯的樣子的。

像我女兒,她從初一開始就打遊戲,打得很瘋狂,我開始也是不太理解的,後來跟我女兒交流她就說,打到半中間真是不願意停下來,那我就容許她。到現在她還是比較喜歡玩遊戲,但也並沒有因此耽誤了人生。

一個健康和正常的孩子,不會被這些東西耽誤的。反之,那些被電腦遊戲耽誤的孩子,即便這個世界上沒有電腦遊戲,如果家長的管理方式不改變的話,也會有別的讓他耽誤掉前程的東西。

·養育孩子當中如何調動爸爸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李: 很多父親習慣於推卸責任,孩子有問題就問媽媽為什麽沒做好,背後的邏輯是:媽媽的責任就是讓孩子不要生病,不要在學校出任何事,免得打擾到我。你識破他這個邏輯,問他,OK,現在孩子生病了是個事實,你能為此做些什麽?如果他就是不願意做,沒關係,我是孩子的母親,我還是會出於我的愛,去做我相應的事情,但是當你這樣去問的時候,你已經不再默認他的那個邏輯。

尹: 並不是說建議大家去換老公,而是要調整跟他的相處模式。我們只有放棄第二性的意識,知道我跟他是平等的,內心是篤定的,老公會慢慢調整自己的。

·兩位老師在生活中如何滋養自己?

李: 這個我們倆非常有共性,首先都在物質上極度的滿足自己,想買什麽買什麽,想幹什麽幹什麽。然後就是不斷去看清關係中的真相,對自己當下的情緒感受負責。再來就是選擇什麽樣的伴侶、什麽樣的朋友關係——這種關係是把感受放在第一位的,是不斷滋養自己的。

尹: 物質上的滿足並不是說我要寅吃卯糧,而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量滿足自己。再一個是借助閱讀獲取內在的力量。還有就是成年以後,不管你結不結婚,兩性關係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伴侶彼此能夠呵護對方,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滋養。

作者介紹

小豬豬,傾聽者,感受者,記錄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