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原生家庭之傷:我最大的遺憾,是從未和父母談過心

關於《育兒書房》:騰訊育兒親子閱讀欄目,精選優質書籍,展現多元化育兒理念,助寶爸寶媽一臂之力。

如何與父母有效溝通

對於許多人來說,親子之間的關係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人際關係。因此,相當一部分遭受過原生家庭之傷的成年子女,經過了一定的自我愈合,也會期待著與父母重新建立起有效的溝通,讓親子之間的相處變得更加愉快和自然。

我很理解這些子女的期待,有效的溝通能夠幫助我們和父母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確是親子相處中的黏合劑。然而,我也在谘詢工作和生活中意識到,親子間的有效溝通很多時候不由得我們自己決定。在親子相處中,建立邊界是我們單方面的責任,而溝通則需要我們和父母的共同參與。有效的親子溝通不僅需要我們能夠積極地表達自己,也需要父母能夠積極地回應我們,更需要親子之間平等、相互尊重的關係作為溝通的前提。所以,進行有效溝通是比建立邊界更深一層次的親子相處模式。

由此可見,子女與父母的有效溝通不一定能夠在所有的親子關係中實現。尤其是施與原生家庭之傷的父母,在毒性羞恥感的影響下,他們可能並不願意平等、尊重地看待我們,或者並不能夠理性、積極地參與溝通。這時,我們只能盡量嘗試與父母交流,來實現自我表達的需求。然而,我們的嘗試不一定能夠獲得父母的積極回應。這並不是我們的錯,也不全是父母的錯,是威力十足的創傷電量阻止了我們與父母更進一步地相處。在父母沒有辦法改變自身的情況下,有些時候,我們和父母的相處只能遺憾地停滯在建立邊界的層面上,沒有辦法真正進行情感上和思想上的有效溝通。

跨越親子溝通中的代溝

來訪者麥琪在美國生活、工作多年,而她的父母一直在國內。近幾年來,麥琪發現自己越來越難以與父母溝通了,主要矛盾的焦點集中在麥琪的婚戀生活上。每每與父母影片通話,他們總會提起麥琪已經年過30,卻依然單身這件事情。好在麥琪已經與父母建立起了良好的邊界,父母雖然忍不住抱怨幾句,但是也並不會用言語傷害或者逼迫她。只是一談起這件事,麥琪和父母總是情不自禁地爭辯起來,各不相讓。

“我父母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女孩子30多歲不嫁人就永遠嫁不出去了。我卻覺得年輕女性不必著急結婚,我身邊的女性朋友,30多歲還未婚根本不是什麽新鮮事,40多歲事業穩定下來之後才結婚的也大有人在。父母的觀點太老套了,我想跟他們溝通都沒有辦法!”谘詢室中,麥琪向我無奈地傾訴。

麥琪的事例體現了成年子女與父母溝通中的典型障礙—觀點的矛盾。成年離家之後,我們和父母的生活環境、人生經歷越來越不同。自然而然地,我們與父母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也相差得越來越多。在不少問題上,我們的觀點與父母的觀點放到各自生活的環境中都是正確的,然而擺在一起來看卻是相互矛盾的。這就是所謂的“代溝”。

在親子溝通中,光靠爭執誰的觀點更加正確,是無法幫助我們和父母跨越代溝的。不同的生活環境和人生經歷塑造了我們和父母如今相互矛盾的觀點,三言兩語之間,我們和父母都不可能輕易轉變自己的觀點。因此,如果我們的目標只是說服父母,那麽,就算我們和父母彼此尊重,並且積極回應對方,也必將陷入誰也說服不了誰的僵局。

事實上,在與父母溝通時,觀點的孰是孰非往往是最不重要的。歸根到底,我們想與父母有效溝通的主要原因,是希望父母能夠傾聽、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親子溝通不是緊張激烈的辯論賽,也不是爾虞我詐的商業談判,而是聯結、增強、鞏固親子關係的紐帶。因此,想要和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我們就應當接納父母與自己觀點不同的現實,把重點放在交流彼此的感受和需求上。在溝通中,我們和父母應當是隊友而不是對手,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既努力地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也盡可能地去理解對方的感受和需求。這樣,我們和父母的溝通才能跨越代溝,在情感層面上建立起良好的聯結,為親子相處帶來和諧融洽的感覺。

作者:朵拉陳

本文摘自《走出原生家庭創傷》,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