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父母對孩子最可怕的綁架:把孩子當作傳聲筒

夫妻吵架後讓孩子當傳聲筒這個方法,估計很多家庭都自然而然地用過,而且代代相傳。即使孩子已經成年,父母們仍然無法擺脫對這個方法的依賴。那麽它帶給孩子的又是什麽呢?

文︱Momself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Momself,本文經Momself授權轉載

水希,一個五大三粗的北方漢子,來到杭州的第三天,就掉了眼淚。

「那是生我養我的爹娘,我放心不下!」

他來杭州找工作,朋友的朋友托我幫忙,我介紹他加入一家不錯的公司。剛入職三天,就要辭職。他委委屈屈的語氣,讓人氣不起來:「我爸媽在鬧離婚,我必須回去看看。」

其實早有預感,見到他的時候,他講過自己的故事:

「我媽從我上幼稚園開始就不工作了,一直陪著我,事無巨細,照顧吃喝拉撒,一直把我拉扯到15歲。我小時候特別不懂事,老跟她對著乾,特別盼望能去離家遠一點的地方讀大學。後來她生病了,沒辦法,我就讀了家門口的大學。不過,我心裡還是很希望去別的地方看看。」

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逃離,發生在今年年初。

「我下決心報考浙江傳媒大學的研究生,雖然失敗了,但卻喜歡上了杭州,決定留在這裡發展。」

我問他:「杭州離你家那麽遠,你媽能同意嗎?」

「不同意啊,我跟她反覆談了好多次,才算做通了工作。她其實也是擔心我,因為我沒離開過家嘛,社會經驗少。她就讓我考慮清楚,到外面闖社會有多不容易,怕我吃虧受騙。」

社會經驗少,這事兒怪誰啊?我心裡默默地想。

「那你還不如在老家找個工作算了。」我故意說。

「那不行,畢竟我要過自己的人生啊,」水希信心滿滿地說,「之前留在家也是為了照顧她的身體,現在她身體好了,我就不會再聽她的了。我這次來杭州入職,她到機場送我,一直哭,我也哭了,但是孩子長大總是要走的啊。也是自我意識的覺醒吧。

然後,第三天,他爸媽就要離婚了。

接收水希的老闆還不錯,也是多年的交情了,特意問我:

「給他留著這個offer嗎?讓他料理一下家事再回來,晚幾天入職沒關係。」

我想了想:「算了,先別算上他了。你們該招人就招。」

果不其然,過了幾天,收到水希的消息:

「崔璀姐,真的很抱歉,我不能再繼續工作了。我家裡情況有些嚴重,父母已經分居了,本來他們兩個人互相有個伴兒,我還挺放心的。現在她沒人陪,離婚的事兒又不能跟別人說,覺得丟人。我不在家的話,她只能自己過了,對她的打擊太大了。我無論如何放心不下。真的很抱歉您為我花了那麽多心血,但我還是想好好處理家裡的事情,父母年紀都大了,我不想留下遺憾。」

放下手機,我想起他臨走之前,打來的最後一次電話。

「離婚?怎麽消息來得那麽突然?」我問他。

「是啊,我也沒想到,」水希歎氣,「以前爸媽也會吵,但是從來沒有這麽嚴重過。我想還是因為我離開了。我在家的時候,多少可以緩和一下他們的矛盾。」

我故意說:「你爸媽之間的關係,為什麽要你來調節呢?」

「可能是他們平時溝通太少了吧。」

「你有沒有想過,他們怎麽會溝通得那麽少?」

水希仍然不明白我的意思:「唉,他們那一輩的人,就不懂這些啊。」

水希遭遇的情況,是典型的「三角化」。

我們每天遇到的大部分都是二元關係。爸媽和孩子,丈夫和妻子,長官和下屬,彼此怎麽相處都很簡單。一旦出現了問題,誰的問題就跟誰提出來,解決掉。關係之間是彼此獨立的。但有時候我們處理不了二元關係裡的問題,就需要用到第三個人,指桑罵槐也好,借刀殺人也罷,是借第三個人表達對第二個人的需要。這種關係比兩個人的關係複雜得多。在心理學裡,叫做關係的三角化。

小時候遇到過這種情況,我爸媽吵架互不理睬。快到午飯了,一家人還僵在那兒,我爸跟我說:「你去問問你媽,中午吃什麽。」我蹬蹬蹬跑到隔壁房間,傳話。「不知道,你爸不是嫌我煩嗎,讓他自己想吧。」然後我蹬蹬蹬再折返回去。

小時候每到此時都不知所措,長大一些也就覺得無所謂了。再遇到這種情況,也懶得理他們(有時候還會覺得他們好幼稚),自己悶在房間看書。

反正最後總有熬不住的,會自己打破僵局。

這是最輕鬆的情況。也有複雜的。

我以前有個同事,工作很負責,就有一點,她總會覺得「不公平」,如果合作方不配合,她總覺得對方是故意卡她,就特別抗拒再去推動合作。我們跟她解釋說不是這樣的,合作方也想多做業績,如果一時間不能釋放資源,肯定有一些原因。她只是聽,憋著,不說話。後來有一次她約我談績效,我把數字算出來給她時,她忽然大哭起來,我措手不及,杵在會議室裡看著她哭。

那天我才知道,她小時候爸媽就離婚了,爸爸拖欠撫養費,媽媽會讓她上門去要錢。有一次爸爸說了很難聽的話,而且隻給了一點點錢,「從那天起,我就下定決心,絕對不會再問他要一分錢。」

我不知道她的爸媽之間發生了什麽,但我知道,那是段非常不開心的婚姻,收場很難堪。他們推著孩子去要錢,去面對「被拒絕」,去承擔「彼此間的怨恨」……對那個小小的孩子來說,真的是太艱難的任務了。而且,那本不該是她承擔的任務啊。

那一刻,我忽然理解,為什麽她跟我談績效,這麽普通的職場動作,會羞恥到忍不住大哭,也忽然理解了,為什麽同樣是被合作方拒絕,有些同事會想別的辦法推動,但她會覺得對方是故意的。

夫妻關係出了問題,拿第三個人來調整。「第三人」如果是孩子,你不會覺得,太不公平了嗎。

我問水希,你回去之後,怎麽樣?

「嗯嗯,媽媽好多了。我跟爸爸談了一次,他也有點回心轉意了。」(還用說嗎…… )

「我是說你,你覺得怎樣了?」

「媽媽好多了,我也感覺挺好的。」

「那以後呢?就在家裡了吧?結婚生子,找附近的工作?」我故意問。

「我不知道,我這幾天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為什麽會這樣。就覺得現實和自己想法一直在衝突。他們的溝通真的太少了。」

「他們的溝通太少,會不會是因為,你參與溝通的太多了?」

我終於還是忍不住說了出來。

「啊?什麽意思?」

我盡量委婉地說:「他們有你在中間就夠了,就不需要兩個人面對面地直接溝通。」

「差不多吧,從小我就覺得,他們像兩個孩子,我是那個大人。」

「現在也是一樣的?」

「嗯是啊,現在就是一種習慣了。」

「你想過嗎,我瞎說啊,如果把你的爸爸媽媽放到一個孤島上,告訴他們,此生就只有你們兩個人互相照應著生活了,你覺得,他們會不會有各種方法相愛相處?」

手機對面沉默了一會兒:「我沒這麽想過。」

我想,他心裡真正的聲音可能是:「那他們肯定活不下去!」「你這個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

啊不,這正是我要說的。

在這個情況下,他們是夫妻,你們是父子、母子,夫妻要解決的就只是夫妻關係問題,是日益不暢的溝通,是愛情遞減,是修複感情還是離婚分手,各自成長;父子母子要解決的,是看清楚彼此的依戀,是父母從子女生活中得體地退場,是子女堅定地踏向自己的生活,無論苦難或者挑戰。

我還有一句沒說出來的話呢:「如果他們真的過不下去了,他們就離婚,又怎樣?」

把兩個成年人的關係交回給他們自己啊。

很難嗎?非常難。尤其是面對父母,他們把我們拉扯長大,現在是他們需要我的時候!我怎麽能允許自己說出「這是你跟你老公的問題,你們自己去想辦法」這樣的話!

還有一種說法。

有時候我們會自願卷入一段三角化的關係,是為了滿足我們的自戀。

畢竟,他們兩個人的關係,要靠「我」發揮極大的作用。沒有我,他們就不會好。我回來了,你看,一切就好起來了!他們兩個人真的是沒有辦法,只有我才能幫助他們,我責無旁貸。

上帝幻想。

既成為了別人的救星,也把生活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裡(「你看,只要我想讓他們好好過下去,他們就會好好過下去」)。

這樣的代價是,徹底地完全地卷入了另外兩人的生活,讓渡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夢想,自己無限的可能性。雖然短暫地滿足了「掌控感」的需要,可是長久下去,將會徹底失去自己生活的邊界。

不要誤解自己的重要性,不要幻想自己可以拯救別人的生活。哪怕他們是父母。

他們是有幾十年閱歷的成年人。沒有你,他們會好的。

我倒也不覺得自己特別冷血。

想清楚這一點,並不是讓你「什麽都不做」,反而是可以做些「不一樣的」。

我一個閨蜜朱迪,讀大學開始就一直在外地,後來留下結婚生子。春節回家,她忽然發現,爸媽的溝通變得特別少。「我爸吃完飯就去樓下溜達,我媽在家收拾。我根本見不到他們正面說話。」

「人啊,真的是很孤獨的。我有時候在想,我爸在花園裡溜達的那一晚又一晚,到底在想什麽呢?我媽也是一直跟我抱怨,說我爸這個人性格不好,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來。」

「我媽又說起,當年我畢業,讓我回老家進事業部門,多好啊。現在一家人在一起,也不至於這麽孤獨了。」

前段時間,朱迪爸爸肺炎住院,媽媽焦慮得不行,非讓朱迪回去,「他沒多久就要出去跑步,簡直是不要命,他這個人真的是說什麽都不聽,你快回來跟他說。」

「那你打算怎麽辦?」我知道朱迪在創業,忙得腳不沾地。

「我?就盡量抽時間跟他們打打電話嘍。我媽不爽的時候,我就聽她抱怨。但你仔細想想啊,人家這麽多年夫妻,總是會有辦法的。如果我跟我爸說,我爸能聽進去,那說明我爸很明事理啊,為什麽我媽說就沒用呢?他們可真要反思了哈哈哈!我猜啊,我媽真正焦慮的是,我爸生病她有點害怕。我這段時間會多給他們打電話的。而且我聯繫了醫院,都是最好的醫生,我爸已經恢復了。」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做父母的,要學會放手。」或許也需要同樣的聲音,一個真正成熟的人,也要學會從父母關係中脫離出來,也許童年不可逆 ,也許一些無意的傷害已經留在我們身上,但生命的可貴在於,我們一直擁有著「優化」的能力,只要你願意,也可以說一句:

「爸媽,你們真的要開始學會處理自己的問題了,而我也有我自己的人生。我們首先要為自己負責。我們相愛,這永遠不可改變,但愛,不是把彼此綁在自己的生活中。」

作者介紹

Momself,原載於公眾號:Momself,他們關心你怎麽養孩子,我隻關心你。關注Momself,換個角度,洞察關係,發現更好的自己!

文章插圖出自電影《一次別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