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教育學發展萌芽時期“人物思想”,快收藏

1

中國

1.《學記》:不僅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的關係,其主要思想如下:

(1)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與政治的關係:“化民為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2)啟發性原則:“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君子之教,喻也。”

(3)循序漸進:“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不陵節而施之謂孫”【孫】。

(4)教學相長:“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5)長善救失:“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6)及時施教:“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

(7)課內外相結合:“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藏息相輔”。

2.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和弟子的言論專著《論語》中。即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主張,因材施教、循循善誘、不恥下問、身體力行、學思結合、溫故知新的教學方法,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態度等,都有重要體現。

孔子的學說是以“仁”為核心的最高道德標準,並且把仁的思想歸結到服從周禮上(“克己複禮為仁”);繼承西周六藝教育傳統,教學綱領是“博學於文,約之以禮”,教學基本科目是詩、書、禮、樂、易、春秋;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強調“學而知之”,重視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啟發誘導。其主要思想如下:

(1)啟發性原則:“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2)全面教育:“有教無類。”

(3)因材施教:朱熹總結“夫子施教各因其材。”、“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4)學思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知行統一:“力行而近乎仁。”

(6)榜樣示範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2

西方

西方主要就是古希臘的三哲: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古羅馬的昆體良。

1.蘇格拉底的“產婆術”。他認為:教育是思想上的接生,強調教育應該是由內而外的,是將兒童心靈中的智慧不斷引出、發展的過程。第一步是蘇格拉底諷刺,他認為這是使人變得聰明的一個必要步驟,因為除非一個人很謙遜自知其無知,否則他不可能學到真知;第二步是定義,在問答過程中經過反覆詰難和歸納從而得出明確的定義和概念;第三步是助產術,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索,自己得出結論。

2.柏拉圖的《理想國》。人類要從現實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就是通過教育。柏拉圖是“寓學習於遊戲”的最早提倡者。

3.亞裡士多德,是古希臘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秉承柏拉圖的“理性說”,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注意兒童心理發展的自然特點,主張按照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對兒童進行分階段教育,提倡對學生進行和諧全面發展的教育。在歷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則。

4.古羅馬的昆體良。他的《論演說家的教育》(又稱:《雄辯術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學法的書。在這一著作中昆體良將學習過程概括為“模仿—理論—練習”三階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