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維生素B12的怪異現象

攝取維生素的變異

維生素是人體所需各種營養元素之一,是一種必需品。人們為了保證體內不缺乏維生素,努力保證膳食平衡,甚至還常常食用維生素片。但事實上,維生素並不是都需要從飲食中攝取。比如維生素Q(又稱輔酶Q10、泛醌),對人體非常重要(它於營養物質在線粒體內轉化為能量時起重要作用),但卻不是必需的,因為人體可以自行合成,製造出這種生物分子。也就是說,日常飲食中可以忽略維生素Q。

實際上,靠身體自行合成並吸收維生素,是大多數動物尤其是靈長類動物的普遍情況。維生素C就是一例,對大多數動物的飲食來說,它都不是必需的,只有對人類的飲食才是必需的。據估計,遠古時代人類祖先的遺傳基因可能遭遇突變,破壞了體內合成維生素C的基因,才導致必須在膳食中攝取的情況。

如果從優勝劣汰的角度來看,這些所謂的進化無疑都是有問題的,它使人類對外界特定食物的依賴度增加,某種程度上這會導致生存能力下降。在這些變異中,維生素B12可算是其中最嚴重的表現之一。

既必需,又重要

維生素B12,是唯一一種含金屬元素的維生素。它分子結構中含有鈷離子,因此又稱鈷胺素,這也是目前唯一已知鈷元素的生物學用途。它對人類生存極其重要,人體每一個細胞要正常運轉,都離不開維生素B12。

在製造脂肪酸、氨基酸,複製並修復DNA的過程中,維生素B12都不可或缺。而且許多脂肪酸被用來製造髓鞘,髓鞘再包裹神經元和神經束,這使神經系統特別依賴維生素B12。

缺乏維生素B12還有一個嚴重後果,就是惡性貧血。骨髓乾細胞可以分裂產生紅細胞,這是人體內最活躍的分裂細胞之一。在縱橫諜海過程中,當DNA複製受損時,如果沒有維生素B12的修復,紅細胞數量就會大幅下降,人體機能就會受干擾,免疫力也會下降。如果惡性貧血持續時間長,就會危及生命。

另一方面,植物和真菌是不需要維生素B12的,它們也不含維生素B12。也就是說,從飲食角度來看,只有從動物類食物中才能攝取到維生素B12,這也是人類食譜中唯一必須從肉類食物中攝取的營養元素。大部分動物的身體裡都含有維生素B12,豆製品經發酵也會產生一部分。對於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來說,不吃蛋、奶或豆製品是十分危險的。

源自微生物製造

既然動物類食物是維生素B12的唯一來源,那麼自然界中的草食動物又是怎麼生存下來的?

其實,肉類食物中的維生素B12也不是動物自己製造的,都是由微生物合成的,合成地點就在動物的腸道裡。動物腸道內生活著細菌,它們之間是共生關係。動物為細菌提供食物、居所,而細菌則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維生素B12,動物便吸收利用。草食動物就是靠這種方式維持生存。

這種共生模式在人體內也不陌生。維生素Q的合成就是這樣,另外維生素K也是。它們都由人體的腸道細菌產生,並在腸道內直接被人體吸收。維生素K在血液凝固中起重要作用,不過由於它可以在體內自行產生並吸收,就不太受到人們關注,在營養列表中也不太「出名」。

假如維生素B12也是這樣,人類的生存能力豈不更加強大?事實上,許多產生維生素K的細菌,同時也會產生維生素B12。那麼,人體內為什麼不能生產維生素B12呢?

腸道大轉變

研究證明,問題出在吸收環節,人類消化系統發生了「功能紊亂」。對人類來說,能製造維生素K和B12的細菌都寄居在大腸裡,但能吸收的地方卻不是大腸。維生素K可以在大腸吸收,但維生素B12只在小腸裡才能吸收,大腸裡根本不能。

小腸位於大腸前面,在消化過程中食物不可能從大腸進入小腸。細菌製造的維生素B12最終都隨食物殘渣進入了廁所。研究也發現,人類糞便中的鈷含量非常高,足夠滿足人體日常所需的維生素B12。當然,沒人會想把糞便當作吸收維生素B12的來源。

這種消化功能紊亂究竟是怎麼產生的,至今仍是一個謎,科學也難以解釋。與人類關係最近的大多數靈長類動物都是食草動物,考古也發現早期人類基本都以素食為主,因此人類祖先肯定能吸收腸道細菌產生的維生素B12,否則他們根本無法存活。

後來當人類開始吃肉,並伴隨著狩獵、畜牧技術越來越高,膳食中提供的維生素B12漸漸穩定而豐富,於是科學家推測,正是在這時候,吸收維生素B12的功能漸漸由大腸轉至小腸,然後大腸就「光榮退休」了。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