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腫瘤患者能吃「發物」嗎?

大家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有的時候醫生會建議我們禁食一些辛辣食物,或者是發物。以有利於病情的恢復。那麼什麼是發物呢?腦瘤患者能吃發物嗎?以及腦瘤患者的飲食應該怎樣安排才科學呢?今天我們就講講這些內容吧,

關於「發物」,民間流傳最廣的恐怕當屬朱元璋誅殺徐達的典故,相傳明朝開國大將徐達背部生了一個癰疽,郎中囑咐切忌鴨、鵝肉一類發物,而朱元璋此時卻派人給他送過去了一整隻燒鵝「慰問」,還囑咐使者監督徐達吃完,徐達含淚吃完後三天即病發身亡。如此典故林林種種,不勝枚舉。

日常生活中,腫瘤患者「發物」的禁忌之說在民間非常流行,除雞蛋、蝦蟹、牛羊肉、鴨鵝等常見的發物之外,不少我們習以為常的食材如菜油、擺酒、豆腐也被歸納進了發物的行列,如果嚴格按照各地的發物習俗,腫瘤患者將面臨一長串禁食菜單,「發物」之說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什麼是發物?先認識所謂的「發物」理論

何裕民教授表示,「發物」這個概念本身就值得商榷,「發物」的出現多來自於民間經驗的歸納總結,其主要對象是腸胃疾病和過敏性疾病,食用某種食物容易引起某種疾病或者加重某種疾病,只有與腸胃疾病及過敏性疾病發病有關的食物才能稱之為「發物」。腫瘤患者沒有必要顧忌所謂的「發物」菜單。

針對發物,除傳統中醫外,當代中醫和西醫均少有人承認這個概念的科學性及合理性。如竹筍和香椿芽,兩者均是流傳已久的「發物」,而實際上確定他們為發物的理由頗為荒誕,竹筍被定為發物是由於竹筍生長很快,「發」的勢頭很猛,因此被確定為發物;而香椿芽則同樣是由於「發散」很快則被確定為「發物」,其命名及推理過程均缺少臨床試驗及科學論證,而韭菜名列發物名單不是因為「發」,而是因為熱量高,損害腫瘤患者健康,而且大多重金屬、農藥超標。

營養過剩致癌症高發 控制營養攝入為第一要務

近30年來癌症發病率迅速上升,除了環境汙染等因素外,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肺癌、腸癌、乳腺癌、卵巢癌都與富營養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營養過剩中主要是熱量過剩,特別是脂肪和蛋白攝入過多,長期在體內堆積會導致代謝紊亂導致癌症,粗纖維和蔬菜水果吃的太少,肉類太多。

清淡為主 蔬菜水果為王

城市癌症患者大多營養過剩,因此飲食安排總體上要清淡一點,蔬菜、水果、粗纖維食品要多吃,紅肉少吃,醃製品少吃,嚴格控制蛋白和脂肪的攝入,確保身體正常的代謝及營養供應即可,遠離煙草,親近大自然。

*的體質千差萬別,如果本身就是過敏體質,一定要找出過敏原,諮詢專業醫師確定食譜;如果是腫瘤患者,更要根據自身的病情和治療的階段,如放療和化療期間的飲食也都略有不同,不同的腫瘤吃法也是不一樣的,比如乳腺癌患者高蛋白食物就要控制,腎癌患者高嘌呤的東西就要控制一下,腸癌高蛋白高脂肪都要控制。

讀了這篇文章,不家對發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如果你是腦瘤患者,完全沒有必要在意吃的食物是不是發物!,只要注意不要暴飲暴食,不要吃一些大魚大肉含脂肪太多的食物,以免營養過剩造成毒素在體內的堆積,不利於病情的控制。還有其他朋友在平時的飲食生活中也要以清淡為主,多吃一些白肉,平時再輔一定的鍛煉,你肯定會遠離疾病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