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螃蟹是發物?螃蟹:導致腫瘤複發?這口鍋俺不背!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一年四季皆有蟹,但每年9月~10月正是螃蟹黃多油滿之時,是吃螃蟹最好的季節。然而對於不少腫瘤患者而言,吃還是不吃,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民間有 「癌症患者不宜進食海鮮,海鮮有發物作用」的說法,認為海鮮、蟹這類食物是「發物」,都不能吃。所以,即使是病人很喜歡吃的,也不敢吃,怕萬一吃出什麼問題來。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螃蟹:導致腫瘤複發?這口鍋俺不背!

很多人懷著一種「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而不管這些「忌口」的觀點有無科學依據,只是一味盲從。但是很多營養學家都認為,這種說法並無確切的科學依據,也不能一概而論。

螃蟹不僅以味美而著稱,而且營養豐富。每100克蟹肉中含蛋白質17.5克,脂肪2.6克,碳水化合物2.3克,鈣126毫克,磷182毫克,鐵2.9毫克,鋅3.68毫克,維生素A、B1、B2,還有煙酸,膽固醇和10多種遊離氨基酸,是營養價值較高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適量食用,對於患者的均衡營養攝入和作為額外的營養補充而言,是非常有好處的。

實際上,腫瘤是否複發和擴散與腫瘤細胞的內在基因調控有關,而不是因為吃了所謂的「發物」引起的。

所謂「發物」,通常是指能使疾病加重或誘發疾病發作的食物,但這些疾病大多是指一些過敏性疾病,如哮喘、蕁麻疹等。所以,對於本身是過敏性體質的患者而言,螃蟹並不適合他們食用,容易引發皮膚問題。「有些人吃了螃蟹之後,就會發現身上會起一些一塊一塊的紅疙瘩,而且還很癢。」這就是典型的吃了螃蟹過敏的表現。有過敏史或有蕁麻疹、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炎的人,最好不要吃蟹。

忌口?到底應該怎麼忌?

其實,不吃「發物」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們的一種恐懼心理,即便知道能吃也不敢吃,因為有心理包袱,吃了心裡不安,更有盲從心理在其中作怪。

事實上,腫瘤病人的確應該忌口,並非道聽途說,而是科學的忌口:

1. 要避免高能量密度的食物或飲料的攝入,這些食物是導致你肥胖,並最終讓你癌症複發幾率上升的元兇。

2. 要改善飲食結構中,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攝入比例不合理的部分,如碳水化合物和食鹽攝入過量易導致胃癌,高脂肪膳食能促髮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和胰腺癌。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飲食結構合理(多樣化)能保證你的身體處於最佳狀態。

3. 改善進食習慣,避免進食過快、過燙,因為進食時速度過快、進食食物溫度過高致食管反覆損傷,易致食管癌的發生。

4. 少吃可能含有致癌物質的食物,如自製的醃製品、煙熏、燒烤製品、霉變腐敗的不新鮮食物等,過量攝入紅肉及加工肉類也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所以應該限制紅肉攝入,避免加工肉類。

5. 戒煙、限酒,雖然煙酒並不屬於飲食範疇,但在這裡,還是要呼籲大家清楚認識煙酒與癌症的關係,煙酒對人體的危害遠遠大於我們上述的大部分所謂不健康的食物,如果我們忽略這點,簡直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美國癌症研究所曾公布抗癌新食譜——低脂肪、高纖維、純天然。研究發現,只要飲食習慣合理,許多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1、多素少葷:只靠一種食物單打獨鬥無法降低癌症危險,但如果把它們合理地搭配起來,效果就會迥然不同。就餐時,素食至少要佔2/3,而動物蛋白最好不超過1/3。

2、每天5份果蔬:超重會增加結腸癌、食管癌和腎癌等多種癌症發病幾率。而水果蔬菜既有助於保持健康體重,又有助於降低癌症風險。專家建議,每天至少吃5份水果蔬菜。

3、葉酸早餐:美國癌症協會表示,補充葉酸的最佳方法不是吃藥,而是多吃水果、蔬菜和強化穀物食品。葉酸有助於預防結腸癌、直腸癌和乳腺癌。

4、少吃加工熟食:偶爾吃一次三明治或熱狗,對健康並無大礙。但少吃臘腸、火腿之類的加工肉食,有助於降低結直腸癌和胃癌的發病率。另外,熏肉和鹹肉中潛在的致癌物也會增加癌症風險。

5、炸、烤、焙增加患癌風險:在高溫下炸、烤或焙會導致肉食形成某些化學物質,增加致癌危險。而蒸、煮、燉等烹調方式相對較安全。另外,燉肉時最好加一些富含營養和防癌作用的蔬菜。

6、吃糖:雖然糖未必會直接導致癌症,但熱量攝入過多,是肥胖的重要病因之一。而肥胖又是一大癌症風險。因此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可以作為糖的替代品。

7、新鮮草莓和樹莓果汁:草莓和樹莓中含有植物營養素鞣花酸,這種強效抗氧化劑可通過多種方式抗擊癌症,使致癌物質失去活力並減緩癌細胞生長。

為了更好的為廣重大疾病患者朋友們提供幫助,歡迎進入「麻省醫療國際患者交流群」,這是一個線上自由交流、顧問疾病平台,歡迎各位參加暢聊討論;我們會在群裡定期分享專業的醫療科普知識、國內外專家影片直播等活動,也會應需提供線上免費專家顧問,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些專業性的就醫指導;如遇緊急問題,可隨時與管理員私聊,管理員將在第一時間給您回復。群管理員:麻省醫療小助手(myjk0122)。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