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公不帶娃,累死;老公帶娃,氣死

文:積木育兒,白芥子

提問:

心情不太好,希望能夠得到開解。

問題是這樣的。

我老公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只要孩子沒聽他的,或者玩了他認為不能玩的東西,他就會說「這孩子找打」之類的話。有時我受不了他的話,就說你想讓一個兩歲的孩子怎樣做?然後我們就會吵起來!

比如,昨天晚上我正在廚房忙活,忽然就聽見我老公兇巴巴地在吼兒子說:不要距離電視太近!

那麼大的人你好好說話不行,就知道吼?我想懟他可是忍住了,結果沒一會兒,又聽見出狀況了。

原來孩子自娛自樂,在沙發上爬著玩,從老公身上過了兩次,老公又怒了,不耐煩地說:上一邊去。結果兒子哭了。

我說:乾什麼啊!至於嗎?

他說:啊,沒深沒淺的,他手弄疼我了。

這種話他也好意思說出口嗎?我真的無語了!不知道兒子怎樣做是他能忍受的?反正昨天晚上我們又狠狠吵了一架。

這樣的例子很多,有時我都在想他不在家都行啊,關鍵是和孩子....哎,和我之間他真是什麼都順著我,我們結婚幾年裡沒吵過,算起來他是個不錯的人,怎麼到孩子這他就這樣?

我覺得再多讓我老公帶幾回孩子,我們的婚姻真的就要完了。我有認真考慮過離婚這件事。對他的憤怒與日俱增。心裡清楚不能無故讓孩子失去父愛,可與其每天這樣,他的那點愛我寧願不讓寶貝接受!讓他永遠都看不到孩子,讓他安靜過他的,我們過我們的。

如果收到我的問題,請抽出點時間回復,謝謝你們!


回復:

爸爸帶孩子這件事,的確挺多槽點的。男人的大(bu)豬(kao)蹄(pu)子屬性,在他們陪娃的時候總能輕易顯露出來。


線上線下,我們都聽過很多媽媽無奈吐槽:

我家男人就跟個小孩兒一樣,跟孩子玩不到兩分鐘,就把孩子整哭了,他們甚至還會跟小孩子賭氣,對著吵架或打架,分毫不讓。

總之,這些男人分分鐘會讓女人們有種自己生了倆娃的錯覺。正可謂是,老公不帶娃,媽媽累死;老公帶了娃,媽媽氣死。


話雖這麼說,絕大多數媽媽們仍然僅限於吐槽罷了。

然而,案例中這位媽媽,她是真的在考慮離婚了。她的提問的口氣,聽起來很迫切,很焦慮,很無助。


如果爸爸有一些很粗暴的言語,這個本身是4分的粗暴,但是在媽媽心中,這個卻是9分、10分的粗暴,是幾近無法忍受的粗暴。

為什麼會這樣?

這多出來的5、6分,是媽媽自己的某些部分被激活了,即媽媽的早年經歷中,可能有一些被粗暴對待的回憶。

提問的最後一段落裡,媽媽說出了一些很情緒性的話。這些話語背後應該是有故事的,或者說,是藏著一些屬於這位媽媽自己的遭遇的。

在每一次老公粗暴對待孩子的時候,她都會想到過往那些境遇,於是變回一個無助的、憤怒的小孩子,替自己還沒有足夠表達能力的兒子說出了一些話:



這種話他也好意思說出口嗎?我真的覺得無語了!不知道兒子怎樣做是他能忍受的?」……與其每天這樣,他的那點愛我寧願不讓寶貝接受!讓他永遠都看不到孩子,讓他安靜過他的,我們過我們的。


這些話我們可以翻譯一下。就是說,這個媽媽既是在幫自己的孩子說,也是在替心中的小女孩表達:

你為什麼這樣對我?我不是故意的,我哪裡知道什麼是遠近,什麼叫深淺?我很委屈……我怎麼做你好像都不滿意……

我不想失去你(爸爸)的愛,可是你給我的愛太稀少、太粗暴了,我不開心,這樣還不如不要……我好難過……


是的,這就是無助、憤怒和悲傷混雜的吶喊。

這就是這個媽媽面對自己老公,內心時時湧動著的無聲的抗議。

這些無聲的抗議,這些非常濃烈的情緒,都變成了一種強烈的要懲罰這個男人、恨這個男人,以及要和他分離的衝動。

這樣的心路歷程,真的很不容易啊。

我們首先想對這位媽媽說的是,把目光從丈夫身上收回來,去陪陪心中那個充滿委屈跟無力感的自己。不必做什麼,就是回歸內心,在那個悲傷的情緒裡待一會兒。


我們也留意到,媽媽提到,夫妻倆相處得很好,這是一件好事。

婚姻和家庭如同生命體,它是有周期的。不同周期有不同的主題。

在有了孩子以後,夫妻之間的感情,不僅僅是多了一個孩子那麼簡單。這時,家庭內部的二人關係主旋律,變成了三人關係的主題。

共同撫育孩子,是這階段很重要的爭議點。每個家庭都會遇到這種衝突。

這一時期,夫妻關係很容易被忽視,而恰好我們需要重視這一部分,去和另外一半進行一些溝通,增進彼此的了解。


媽媽需要做什麼呢?就是找到一個時機,坦誠地跟丈夫聊一聊自己的內心。

你很敏感,想要保護自己的小孩,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兒子被這麼對待。看到丈夫那般對待孩子時,憤怒背後是難過的,是對溫柔的愛有渴求的。

這位媽媽有必要跟自己的丈夫說出這一部分,這樣對三角關係都是有利的。

說完了媽媽的部分,我們想聊一聊爸爸的部分。


很多爸爸陪孩子的時候,似乎都愛生氣,缺乏對孩子的耐心。當真男人生來就不會帶孩子?不,這是社會文化塑造的結果。


我們社會對性別的期待有很大的差別。

女孩哭,有人給揩眼淚。

男孩哭,就憋回去。

我們鼓勵女孩依賴,溫順,柔弱,懂事,要能照顧人。同時,我們鼓勵男孩強大,勇敢,負責任,最好是能夠功成名就。

但如果一個男孩缺少競爭意識,愛哭,膽小,那麼就會被批評,需要被馴化。


最男人的形象,一般都活在文學作品裡。

你看金庸老先生的武俠世界裡,那些真正的高手,你從他臉上,從來看不出太多情感。所有的壓力獨自扛下,所有的痛苦打落牙齒和血吞。

我們的文化對男人的要求一貫如此。


他們小時候哭鬧就會被嫌棄,或者被製止,所以他們無法耐受自己孩子的哭泣,總是動不動就煩躁,就炸毛。

他們小時候被鼓勵表達攻擊和憤怒,被認為更有男孩子氣,所以他們不會表達情緒,卻很擅長生氣。


再加上,一個小小孩本來情緒表達能力就不夠,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弱,動不動就可能哭,這就很容易讓爸爸們無法招架。

這時媽媽再來指責爸爸,這些爸爸很可能就破罐子破摔了。

所以,怎麼辦?


  • 第一,放寬心。

看得出案例中這位媽媽很擔心丈夫會對兒子有不良影響。然而,如若按照媽媽的設想,去隔離開父親和兒子的血脈聯繫,其實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因為,將丈夫撤離隔離齣兒子的生活,直接後果是媽媽和兒子的關係將更加緊密,緊密到很可能孩子該長大的那一刻,都無法順利走向分離和真正的獨立。


並且,哪怕一個完美媽媽也不能完全替代一個糟糕的父親。

那是你兒子的父親,是你兒子基因和命運的一部分。媽媽如何能夠替代這個男人呢?媽媽做不到的。

我們沒有男性生殖器,沒有長鬍子和遺精的經驗,更無法體會一個男性看世界的角度和體會。

哪怕媽媽很努力地讓自己變得中性,看起來既當爹又當媽,那也只是在表面上對孩子負責,但仍然不能對所有問題,特別是男孩的情感方面的問題做出回答。


所以,有時候,男人僅僅是能夠在場,即使他的言行不夠合格,我們依然無法抹殺他的貢獻。

他的存在本身,就會是天然的男性榜樣,同時也會自然而然地隔離開過於緊密的母嬰關係,讓孩子的成長和獨立,來得更加容易。

  • 第二,放低期待。

說實話,男人的確是比女人們更加「自私」的動物,換個詞,叫做「自我」。他們很少會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投注在別人(孩子)身上,自己快活不快活,似乎更要緊。


意識到男人的「自私」或者說「自我」是有好處的。

一般情況下,媽媽當了媽媽容易自戀,希望把一切好的給到孩子。不接受自己做的不好,同樣對爸爸的要求也會很高。

這樣子一來,不僅累,對孩子也並不好。因為一個身心疲憊的、不快樂的父母,如何養育出快樂的孩子呢?

所以,不如向爸爸們學習一下他們的「自私」,減少對爸爸們的批評指責。

指責只會讓他們順水推舟,樂得安逸啊。聰明的媽媽怎麼能給大豬蹄子們這種溜掉的機會?


所以,媽媽們必須要巧妙地調教自家男人,包括耐受爸爸的不完美,以及學會誇他們做得好的地方,忽略他們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嗯,跟哄小孩沒什麼兩樣。

  • 最後一點建議是送給所有男人們的。

那就是爸爸們要想做好爸爸的角色,自己也是要成長的。陪孩子成長的那個過程,可能也是溫柔自己,療愈自己的一個過程。


我認識一個男性朋友,他小時候是在自己爸爸的棍棒下長大的。等他做了爸爸,堅決不動自己兒子一根手指頭。

他也的確做到了。

那個過程當然很艱難。你會忍不住對孩子動怒。你越不想變得像父親,就越覺得自己像他。

怎麼辦?其實就是兒子身上,那些像極了自己的地方,總會喚起我們的無力感,激起我們情緒上的波瀾。要想破解,就需要去一點點去覺察和體會兒時淤積在心底的情緒,包括憤怒、委屈、無助感和悲傷。


這個體會的過程,就是一個消化和打開心結的過程。心結打開了,我們變得慢慢能夠接受所發生過的一切,能夠接受當初那個幼小的、可憐的自己,以及能夠一點點跟當初那個暴虐的父親和解,我們的情緒管理能力才能一點點得到改善。

這樣說起來,父親回歸家庭,受益人不僅僅是孩子,更加是父親們自己。

要改善父親們的陪娃囧境,必須要男性朋友們去自我覺察,才可能一點點拿回父親們做父親的那個能力。

當然,如果案例中這位媽媽願意適度放手和鼓勵,那就更好了。


只有夫妻雙方都能夠帶著覺察去育兒,才可能找到真正適合你們家庭的育兒辦法。

這條路很難,但卻是唯一有效的路。

你們自己的幸福,再難,也值得你們努力去試一試。你說呢?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