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除了促消費20條,今年中國還頒布了這些政策加碼消費

中新經緯客戶端8月29日電(宋亞芬)中國促進消費的政策再度加碼。8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20條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的政策措施。專家認為,《意見》中最大的亮點在於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汽車限購、擴大農村消費和鼓勵新型消費。

促進汽車消費和農村消費是亮點

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表示:“和之前的政策相比,這次頒布《意見》的維度更豐富,從城到鄉,從白天到黑夜,從時間和空間全方位地去拓展居民消費潛力,是一個很有指導意義的文件。”

付一夫認為,刺激汽車消費市場,應該是整個《意見》最大的一個亮點。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7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93.3萬輛和1413.2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3.5%和11.4%,低迷依舊。

“汽車消費市場其實相對是比較低迷的,一部分原因和限購有關。《意見》提出要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這對汽車行業和消費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利好。”付一夫說。

另外,付一夫認為,促進農村消費能力也是一大亮點。“在農村,不管是基礎設施,還是流通體系、互聯網接入情況等等各方面,相對城市都是比較落後的,著力完善供給端,對於刺激農村居民消費來說,是有幫助的。”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則認為,《意見》的亮點在於創新導向、措施實、惠民生。“本次政策打破了傳統通過補貼的方式刺激消費,而是更關注夜間經濟、互聯網+等新供給、新業態、新模式對於消費的帶動和引領作用。對於便利店、商業步行街、社區便民服務設施等具體的領域,也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支持措施,有利於保證消費政策落到實處。”

輪番加碼的消費政策

2018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在促消費方面進行了系統、全面的部署。此後,各部委促進消費的政策不斷加碼。

據中新經緯客戶端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已頒布6個相關文件促進消費。內容主要集中於穩定消費、增強消費市場活力、深挖消費潛力等。

國家大力挖掘消費潛力背後又有哪些原因?付一夫認為,當前,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與風險日益增加,且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日漸增大,迫使我們要更加依靠自身的力量來推動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而產能過剩、投資回報率下降等問題的暴露,又使得傳統的投資驅動模式難以為繼,在此背景下,“三駕馬車”中的消費就成了穩定經濟運行的重要抓手。

劉哲則認為,內需是穩增長的重要支撐,前期已經進行了個稅改革,提振消費,但是從個稅改革到消費增長的傳導並不順暢。釋放消費潛力,提升消費的韌性,還需要更多的供給側的改革措施。基於此,國務院及發改委頒布的促進消費的政策,更多的是從增加供給的角度,頒布一些消費激活消費,豐富有效供給,提升邊際消費傾向的政策,打通擴大內需的“最後一公里”。

促消費還有哪些潛力可挖?

在加碼這麽多的政策後,還需在哪些方面發力?消費領域還有哪些潛力可挖掘?

付一夫建議,未來政策的頒布可圍繞著以下幾方面來落實:從需求端看,應從切實提高居民收入水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尤其是農村)、改善三線以下城市和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從供給端看,要著力推動技術進步與生產效率提高,以此來實現商品質量更加優化與商品品類愈加豐富,並且通過減少生產成本來帶動商品價格的降低,從而讓國人能夠提高自身的邊際消費傾向,激發消費潛力。此外,政府部門還應著力構建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推進國內消費品與國際標準對標,在支持企業培育新品牌等方面落實政策,強化監管,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等等。

劉哲則建議從需求側著手,加大收入分配改革,擴大中等收入人群,提升居民的總體消費能力。“中國的城市和農村的消費仍具有不平衡性,農村消費升級的趨勢依舊明顯,但從需求側刺激的效用在遞減,掣肘主要在供給側。農村商品的供給質量有待提升,供給渠道還不順暢,未來需要用改革的辦法,提升供給質量,推動渠道下沉,優化供給結構,啟動農村市場,擴大最終需求。”(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部門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