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沈建光:展望2023——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六大信號

  意見領袖 | 沈建光

  上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與筆者在上期本專欄文章《2023前瞻:經濟工作的三大轉變》中的期待相符,本次經濟工作會議體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高度重視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和三重壓力,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並圍繞穩增長要求加大中央財政支出力度,將提振消費擺上優先位置,重新強調房地產的支柱產業地位,大幅調整平台企業和民營經濟政策。在筆者看來,越是全面認識問題的嚴峻性,頒布的政策才會更加到位、落實才會更加有力,市場的信心才會更快改善,明年的經濟才會更快回暖,對此,本次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了以下六方面的積極信號。

  信號一:工作重心聚焦穩增長和促發展

  此次會議重點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此次會議首先在方法論上提出了做好經濟工作的“九大堅持”,其中明確要求“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並在新聞稿中九次強調推進高質量發展。上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發展的還是在2015年,當時是為了加快經濟發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這次會議再次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則是為了緩解當前的經濟下行壓力和推進高質量發展。

  針對經濟發展問題做出針對性回應。對於今年以來一直備受關注的市場信心不足、中央財政力度不夠、消費持續低迷、民營企業投資、平台企業發展、青年失業高企、房地產持續惡化等問題,會議都作出了專門的政策部署,並要求“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強化政策落地見效。同時,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工作重心從“疫情防控”向“經濟發展”加快轉變的趨勢更加清晰。

  明年經濟工作要求突出做好穩增長。會議直言不諱地指出了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嚴峻形勢,“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進而要求2023年“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

  其中,穩就業主要是針對今年16-24周歲失業率持續維持在18%左右的高位,且2023年更多的高校畢業生(超過1130萬人)和留學回國人員就業壓力,但解決失業問題最終也要建立在穩增長的基礎上。物價方面,2023年大概率是CPI溫和增長、PPI落入通縮,整體通脹壓力並不大,穩物價則主要是針對疫情防控放開後感染人數大幅攀升給生產、流通帶來衝擊,是要“及時有效緩解結構性物價上漲給部分困難群眾帶來的影響”。

  信號二:各類政策聚力穩增長,重點加大中央財政支出力度

  為實現穩增長的目標,會議也給出了非常明確的部署。一方面,要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強各類政策穩增長的合力,要求“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增強全局觀,加強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

  杠杆率高企、利率創新低之下,貨幣政策轉向結構性寬鬆。正如筆者在前文《2023前瞻:經濟工作的三大轉變》(20221207)分析指出的,當前實體部門杠杆率也升至274%的全球高位,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34%)處於統計以來新低,專項再貸款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餘額超過5.5兆元,今年的貨幣政策已經較為寬鬆,但受製於有效需求不足,寬貨幣到寬信用傳導不暢。

  此次會議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有力”是要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而“精準”是通過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

  有效需求不足之下,加大中央財政支出強度成為新的重點。此次會議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意思非常明確。一方面,為緩解當前需求不足對經濟增長的製約,要求通過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促進經濟增長特別是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針對當前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缺口高企(前三季度31個地方的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差均為負),要求推動財力下沉,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確保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12月17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會上,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也明確表示“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適當擴大專項債券資金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範圍,確保政府投資力度不減”。預計2023年財政赤字率突破3%,甚至會提高至3.5%左右。

  信號三:擴內需,將提振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歐美衰退影響下,擴大內需成為應對經濟下行和長遠發展的新戰略。當前全球經濟下行帶動中國出口快速下滑,11月出口同比下跌至-8.7%,創2020年2月以來新低,預計2023年出口零增長或更低。為此,會議將穩增長的重點放在了擴大內需上,要求“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內需”,“要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提升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與此同時,12月15日黨中央和國務院聯合發布《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擴大內需也成為未來10多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中長期戰略。

  相對於投資,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擴大國內需求的優先位置。今年以來在地方專項債和政策性開發性基金支持下,基建投資持續高增長,但乘數效應較小,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並未帶動民間投資回暖,內需走弱的趨勢沒有得到扭轉。與此同時,近十年來我國最終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均保持在50%以上,2021年更是高達65%左右,提振消費對於穩增長至關重要。為此,此次會議在擴大內需上要求提振消費和擴大投資雙輪渠道,但重點是消費,要求“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預計2023年中央財政會加大提振消費支持力度。會議不再提通過降稅降費為企業紓困,表明提振消費的支出政策會優先於為企業減稅降費的收入政策,2023年將重點通過擴大消費來拉動企業銷售和脫困,不排除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發行特別國債等方式,支持地方政府加大消費券的發放和直接補貼特困人群。

  信號四:房地產成為重回支柱產業地位

  房地產行業持續惡化,已成為當前經濟回暖和風險防控最大的製約。房地產投資佔總投資、房地產貸款佔銀行業總貸款、房地產相關產業產值佔GDP的比重都是25%,房地產相關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超過50%,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1月房地產市場主要指標仍在快速下滑,投資同比下降了19.8%,降幅超過2020年2月疫情爆發時期,新開工、施工、土地購置面積同比降幅均突破50%,建案銷售面積、房企資金來源同比降幅分別擴大至33%和35%。正因如此,會議將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作為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的重點。

  會議直面問題,要求從供給、需求、轉型三方面發力扭轉房地產市場形勢。在供給側,要求“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並購,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同時要堅決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在需求側,要求“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此外,會議著眼於長期可持續發展,要求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轉變當前房地產行業的“高負債、高杠杆、高周轉”發展模式。

  與此同時,重新強調房地產行業是具有發展空間的支柱產業。二十大之後,房地產相關政策已積極調整,金融監管部門為支持房地產市場回穩,“三箭齊發”(信貸支持、發行債權、股權融資)。12月15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第五輪中國-歐盟工商領袖對話上的書面致辭強調,“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針對當前出現的下行風險,我們已頒布一些政策,正在考慮新的舉措,努力改善行業的資產負債狀況,引導市場預期和信心回暖。未來一個時期,中國城鎮化仍處於較快發展階段,有足夠需求空間為房地產業穩定發展提供支撐”。

  12月17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會上,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再次強調,“房地產當前既是重點領域,也是薄弱環節,理應加大金融支持”、“房地產是支柱產業,支柱不能大幅度擺動,非保持總體穩定不可。前期的宏觀調控已經化解了大漲的風險,現在大跌已成為主要矛盾,亟需止跌”。隨著相關政策的不斷實施,預計房地產市場會在2023年年中之後逐漸企穩反彈。

  信號五:明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五大要求

  民營企業經營壓力巨大,不敢投不願投問題突出。今年以來民營企業利潤大部分時間都處於負增長,1-10月民營工業企業利潤下降8.1%,小型企業製造業PMI已連續19個月低於榮枯線,經營壓力持續居高不下。與此同時,民間投資持續低迷,11月民間投資同比下降3.4%,創2020年4月以來新低,增速已連續7個月在0附近或之下。

  為此,會議要求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並明確民營企業發展五方面支持要求。在政策方向上,要求對不再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必須亮明態度,毫不含糊;在制度和法律上,要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在政策和輿論上,要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權益保護上,要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在行政管理上,要求各級領導幹部都要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在二十大之後,11月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意見》,從政策支持方向、存量資產盤活、金融服務支持、改善制度環境等方面,明確了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具體舉措。隨著這些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以及宏觀經濟企穩回升,預計2023年民間投資會有明顯反彈。

  信號六:平台政策大調整,平台企業發展空間打開

  此次會議從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高度,要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準,支持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較之前的政策部署調整尤為明顯。

  在政策基調上,相對於2020年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的“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依法規範(平台企業)發展”、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的“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這次會議做了很大轉變,從反壟斷、反無序擴張轉為了積極支持發展。

  在發展定位上,2022年5月底國務院發布《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對平台企業的發展定位做了詳細闡述,主要是穩就業、企業紓困、防疫保供、技術研發突破,此次會議“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的定位更大、更廣、更高,為平台企業未來釋放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監管要求上,會議不再提完成平台專項整改、設置“紅綠燈”,改為“提升常態化監管水準”。這表明平台經濟的專項整改已基本結束,平台監管政策不會進一步收緊。而且相對於之前的“實施常態化監管”要求,“提升常態化監管水準”不再是針對平台企業實施監管,而是要求監管部門提升監管能力。

  整體來看,筆者認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直面當前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政策部署長短結合、針對性非常強,並要求“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和切實緩解當前的“三重壓力”。展望2023年,如果這些政策部署能切實落地見效,加上“謀劃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助力,中國經濟無疑會重回較快發展的軌道,成為全球經濟整體下行中的“逆行者”。

  (本文作者介紹: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