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讓你站立體式事半功倍的重要知識

幻椅式,雙角式,戰士系列,

習練中如此多站立體式,

我們真的像勇士一樣站穩了嗎?

有沒有想過,

站不穩也許並不是肌肉的問題。

瑜伽體式中,站立體式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無論是基礎體式山式、三角式、戰士系列,還是難度高一些的平衡體式,樹式、鷹式、舞王式。要想在體式當中穩定的保持,通常能想到的是加強腿部肌肉力量,但是一直訓練似乎還是不夠穩定,可能還有「重點」被我們遺忘了。

足弓的重要性

在站立體式練習中,無論是直腿或屈膝腿,若足弓形態過高或塌陷,身體為了獲得在此狀態下的平衡從而出現腳掌受力面失衡,進而導致足部關節產生張力的不平衡,趾關節變形,也同時改變膝關節原有的形態。就好比汽車,輪胎的狀態會直接影響到整個車況。

(上圖為足弓狀態對體式影響對比圖)

若我們看到的只是某一個點?或是某一種現象?而為了去調整膝關節的正位,會選擇讓膝蓋向外打開或者向內扣,以完成看上去還不錯的體式形態。打個比方,樹榦與樹枝長歪了,如果直接把樹榦或樹枝掰直能帶來改善嗎?力度掌握的不對,甚至有可能會物極必反。

如果只是調整表面的現象,讓膝關節與骨盆的移動,並非源於其支撐面與足弓的調整所牽引帶來的移動,那麼,在「表象」的調整動作下,與此同時也將會失去身體在體式中的完整度。

以下圖為例:

從此圖可以看出,若沒有調整足弓形態,只是調整膝蓋的朝向,並不能改變骨盆及體式整體的狀態。

支撐面與足弓的良好形態一旦被破壞,身體將無法獲得穩定的支撐力,同時也打破了原有身體的平衡。這時我們需要狠狠的了解下「足弓」。

身體的支點—足弓

站立時,重量被放在「腳」上。腳的結構以及相關的骨骼,肌肉,展示了大自然協調並消除對抗力量的無與倫比能力。

足弓包含,內側弓、外側弓與橫弓。

足弓在我們日常生活及瑜伽習練中起到穩定,承重,緩衝、推進的作用。在現代物質文明發達的時代,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比如過早穿鞋,路面平坦,走路時間少,穿高跟鞋等等……足弓被刺激的環境隨之減少,不夠堅強。若再加上身強體胖,體重增加,足弓不能承擔,便易形成扁平足或高足弓。

足弓的承重能力

在課堂上,通常聽到引導腳掌三個「點」往下壓,點真的可以承重嗎?

面與面的支撐才會獲得穩定的足弓。

橫弓形態取決於大腳趾與小腳趾面的穩定,

內側弓形態取決於大腳趾與腳後跟面的穩定,

外側弓形態取決於小腳趾與腳後跟面的穩定。

當這三個面同時承重,足弓才能回到原始形態,骨與骨的連接(關節)的對合度變好,肌肉的緊張度隨之而降低,身體所獲得的支撐力將不再是蠻力,而是自然的平衡,肌肉的狀態飽滿,體式生命力呈現。

猜你想讀

我們做最專業最有品質的內容,秒殺所有瑜伽號!

版權聲明

本文版權歸瑜伽檸檬所有,轉載請獲取授權,並註明來源及版權聲明。

Yogalemon瑜伽群

聚集全國各地的瑜伽愛好者。加檸檬妹紙微信yogalemon2018,拉你入群哦!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