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身體五個變化,證明肝臟不好了!牢記三多與三少,肝臟恢復健康

肝臟的健康狀況,會影響到一個人整體的健康狀況。

可是。隨著人們生活作息的變化,通宵,不鍛煉,和不好的生活習慣等等已經在逐漸的損壞著我們的肝臟,使肝臟的解毒功能逐漸的下降,以至於「毒素」留在人體內部,引起肝臟「藏毒」,危害身體健康。

怎麼知道自己的肝臟是否還健康?日常多留意身體變化,一旦有下面癥狀出現,就是肝不好了

變化1、口乾、口苦、口臭

口乾、口苦、口臭,是肝臟「藏毒」較深的表現。

究其原因,是因肝氣不通暢、瘀滯導致的。惡臭的毒素在人體內部累積往往會讓呼吸中都伴有霉味和臭味!

一旦你早晨起床,會感覺口乾、口苦、口臭,那麼,這個時候表明肝臟「藏毒」較深,必須排毒了!

變化2、忽然間變敏感

對於一個不是過敏體質的人而言,近期忽然感覺敏感,身上會發癢,或者是「抓一下」就呈現「一條子紅色印記」,這個時候,很有可能是你的肝臟「藏毒」太多了。

肝臟是會抵禦過敏原的抗體的。如果肝臟開始「罷工」時,人體對一部分過敏原的抵抗功能就會減弱,當太多的組胺較長的一段時間積累在身人體內部,就有過敏癥狀,如瘙癢。

變化3、尿液異常

肝臟是影響排泄的一個重要的器官,一旦肝臟異常,不單會呈現尿液偏黃的狀況,更加會有特別嚴重的氣味。

對於又吸煙習慣的我男性而言,肝臟不正常,排掉的尿液也就伴有一股濃濃的煙味。

變化4、呈現「肝斑」

「肝斑」也就是俗稱的黃褐斑,中醫認為,黃褐斑與臟腑能力失調、氣血失和、陰陽失衡等相互關聯,並且與肝鬱、脾虛、腎虛密不可分,這三種因素都會引起毒素淤積呈現黃褐斑。

說到這裡,必須表明一下,肝臟能解毒,但真不放毒,因此肝臟損傷要修。

變化5、手掌發黑

手發黑表如今三個地方:一個是肝掌;二個是指甲有黑色豎線;第三個是掌背出現黑死色。

正常人的手掌顏色是淡紅色的。如果手掌上呈現一片片的充血,或者是斑點等,微微按下會變白,這就是「肝掌」的癥狀,表明肝臟的代謝能力呈現了問題。

指甲呈現呈現黑斑表明血液流動呈現障礙,可能有腫瘤和壞疽。肝臟病變到後期,全身呈烏黑色。

想要養肝,要從日常生活習慣的改變做起,這些肝臟不愛的事情,就真的別做了

1暴飲暴食

許多人都是知道的吃東西盡量吃八分飽,不要飢一頓,飽一頓,可是因如今自己的一生活壓力都相對大,難以規律的用餐,因此,就會呈現餓了就暴飲暴食的狀況。

但其實,暴飲暴食不但會傷害腸道的健康,更加會導致人體內部自由基增加,而肝臟有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幫助身體對付自由基,消除毒素,凈化血液。人體內部的自由基越多,肝臟能力損傷就越嚴重。

2亂用藥物

肝臟是有名的「解毒器官」,它參與了藥物代謝,能分解毒物。

一旦你留意過藥物表明書中「不好反應」一欄,就會發現相當多的藥物寫了一句話:長期吃可能導致肝酶上升,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因此,所有藥物,都不要亂吃(包括所謂的「補藥」),必須要在醫生指導下吃,依照表明書介紹的方法來吃。

3睡眠太少

當代社會,通宵已經是家常便飯,可是通宵最是傷肝。

因在晚上,人體往往進入了自我修復的方式,常常通宵,會引起身體的抗病力下降,更加會影響到肝臟自我修復的過程。

已經感染肝炎病毒的群體通宵更加會加劇病症。「晚睡族」應盡量調節作息時間,在0=11點前入睡,保證每晚睡夠7~8小時,以便讓肝臟有效排毒,保證全身健康。

養肝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像以下這些小習慣,做好了也是護理肝臟關鍵

1多敲打

敲打肝膽經,有利於肝臟健康,常常敲擊肝經、膽經可以助肝疏泄、清肝瀉火,是不錯的保健方法。

雙腳與肩同寬,蹲馬步,雙手握空拳,從膝關節內上方開始,四拍,敲至腹股溝,然後轉至膽經,從環跳穴開始,四拍,敲至膝關節外上方,逐漸收回。

2多吃酸

「養肝」指的是通過「滋肝陰,養肝血」,達到柔肝、調肝作用的意思。

只有肝陰、肝血足夠了,肝臟的各項生理能力方可正常發揮。腹脹、食慾減退、水腫、月經不調、眼睛不舒服等症,往往從肝論治。

在日常進食中,可以適當食用一部分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葡萄等,在用餐或做一些菜肴時,依需要和習慣適當加點醋也不錯。

3多補水

在肝臟代謝人體內部所造成的廢物和有害物質的時候。一旦人體內部水分不足,毒素無法完全被稀釋、分解,那些剩餘的毒素就會蓄積在肝臟中,損壞肝細胞,影響肝能力。

平時一旦不喜愛飲水,也可以多喝保肝茶。

蒲公英玫瑰茄茶是一種在生活中常見的調理肝臟的茶飲,其中包含了六種成分,比如蒲公英,葛根,苦蕎,玫瑰茄,菊苣,白茅根。

其中,蒲公英和菊苣,皆入肝經,都是「葯食兩用」的植物,可以很好的保護肝臟健康,可清肝毒,且能增強肝臟再生能力,預防酒精性肝損傷。

並且,菊苣根的有效物質,還可以促進尿酸排泄,預防痛風。

每天喝上2~3杯蒲公英玫瑰茄茶,堅持一段時間,養肝護肝效果會很明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