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益謙增資國華人壽創壽險三年之最 保險公司資本補血已超700億

  作為資本市場的奇人,能夠穿越“牛熊”的劉益謙絕不會缺乏耐心。

  4月10日,國華人壽歷時將近三年的增資事宜終於塵埃落定。銀保監會批複同意國華人壽注冊資本變更為48.46億元,國華人壽控股股東天茂集團以及三家新股東完成95億元增資,創下近三年來壽險行業增資數額之最。而在大手筆增資國華人壽的同時,劉益謙還在出清安盛天平的股份。

  事實上,國華人壽的大手筆增資僅是一個縮影。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今年以來,保險公司增資、發債規模已達711.9億元,這一數字和往年同期相比是比較多,但增資、發債從申請到獲批時間上的不確定性,具體情況要因公司而異,有些是未雨綢繆,而有些則確實是資本金掣肘。

  劉益謙“進出有術”

  劉益謙的資本算盤打得響,但國華人壽的增資事宜並不如想象般順利。

  2016年2月,天茂集團募集資金97.93億元收購國華人壽43.86%股權,使其合計持股達51%,進入控股子公司之列;3月,天茂集團發布了總金額不超過95億元的新募資計劃,用於收購安盛天平40.75%的股權、對國華人壽增資以及償還銀行貸款。

  然而,中途生變。

  4個月後,天茂集團放棄了增持安盛天平的計劃,原因在於交易雙方難以完全達成一致。為此,天茂集團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改為僅募集資金48.45億元用於對國華人壽進行增資。按照天茂集團的計劃, 是其與國華人壽其他三家股東海南凱益實業有限公司、上海博永倫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漢晟信投資有限公司擬對國華人壽共同增資95億元。

  不過,這一方案遲遲沒有下文。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18年10月,鑒於國華人壽出於戰略發展考慮、積極優化股權結構,天茂集團擬引入湖北省宏泰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地產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市江岸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等三家國資公司成為直接股東,與其一起向國華人壽增資95億元,天茂集團增資48.45億元,與募集資金使用計劃一致。

  當市場還在議論新增資方案能否順利過關時,今年4月,天茂集團表示,已經接到銀保監會批複,國華人壽注冊資本由38億元增加至48.46億元。

  增資的具體方式為,國華人壽以9.08元/股的價格發行10.4625億股, 以現金方式增資95億元。其中,天茂集團現金出資48.45億元,佔增資後國華人壽總股本的51%,仍是國華人壽第一大股東;湖北省宏泰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地產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市江岸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分別出資40.55億元、5億元和1億元,分別佔增資後國華人壽總股本的9.2150%、1.1363%和0.2273%。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國華人壽成立以來,共計完成增資11次。隨著此次增資的落地,國華人壽的注冊資本金將從開業時的3億元增至48.46億元,股東累計資本投入達到175億元,淨資本超過250億元。

  對於持之以恆增資的原因,是因為“天茂集團看好國華人壽未來的長遠發展。湖北三家國企聯袂攜手國華人壽,也是對壽險行業以及國華人壽的未來充滿信心。同時,隨著國有資本的注入,將進一步優化國華人壽股權結構,提升公司治理水準。”國華人壽方如是解釋。

  國華人壽確實需要增資。2018年1-12月,國華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為345.25億元,同比下滑25.16%。這意味著,國華人壽是上市保險公司中,唯一保費出現下滑的保險公司。

  某壽險公司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坦言,“一些壽險公司之前的產品與業務結構以理財型、短期業務為主,躉交多、續期業務佔比較低,渠道以銀保、互聯網保險為主。在轉型的要求下,銀保渠道下滑比較迅速,行業大致如此,且銀保轉型銷售期貨和保障程度高的產品目前還面臨不少挑戰。”

  不僅如此,根據2018年國華人壽償付能力報告,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國華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15.6%、125.73%和122.69%,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07.54%、116.95%和131.28%,雖然這兩項指標有所上升,但是距離監管紅線並不遠。

  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下稱《規定》)的要求,保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達標標準為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達標標準為100%、風險綜合評級達標標準為B類以上,三個指標同時達標的為償付能力達標公司;任意一項指標不達標的,為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

  而在大手筆增資國華人壽的同時,劉益謙還在與安盛天平其他幾家中方股東一道擬出清安盛天平的股份。目前,安盛天平保險共有6家股東,除了持股50%的大股東安盛,還有上海益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日興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海南華閣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海南陸達科技有限公司和天茂集團5家公司分別持股14.89%、7.45%、10.10%、8.31%、9.25%,合計持股50%。

  出售完成後,安盛將持有安盛天平保險100%股權,交易總對價為46億元。其中,天茂集團擬將持有的安盛天平保險7828.4萬股全部轉讓給安盛,轉讓總金額約為8.51億元,每股轉讓價格約為10.87元。根據公告,天茂集團持有安盛天平保險的持股成本為2.28億元,預計將實現投資收益約6.23億元。

  看來,劉益謙這次是準備和安盛天平說“再見”了。

  9保險公司資本“補血”之道

  國華人壽的此次增資因“歷時近三年”、“95億創下壽險業三年之最”,以及“資本奇人劉益謙”而備受關注。

  其實,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今年以來,還有眾誠保險、中郵人壽、中國人保、國元農險亦相繼獲批了增資事宜,金額分別是25.6億元、65億元、18億元、3.3億元,加上國華人壽合計增資206.9億元。

  而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一些保險公司在發行資本補充債上也頗為“起勁”。其中,中國人壽、珠江人壽、百年人壽、平安產險分別獲批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10年期可贖回資本補充債券,中國人壽發行規模不超過350億元、珠江人壽不超過35億元、百年人壽不超過20億元、平安產險不超過100億元,合計發行資本補充債規模不超過505億元。

  對比來看,今年以來,保險公司增資、發債規模已達711.9億元;2018年,17家保險公司合計增資423億元,9家保險公司合計發債715億元,二者共計1138億元;2017年,二者共計637.73億元。

  大額增資之外,又大手筆發債,難道是保險公司也“缺錢”了嗎?一位保險公司負責人表示,“2019年的這一數字和往年同期相比是比較多,但是增資、發債從申請到獲批時間上有不確定性,整體來看屬於正常水準。”

  某保險資管公司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這些要因公司而異。“保險公司增資不外乎提高償付能力、抵禦風險,以及謀求轉型發展等。自償二代試運行以來,不同風險的業務對資本消耗不同,之前一些業務風格激進的保險公司補充資本金壓力明顯。”

  “一些保險公司以往保費規模增速相對較快,但隨著從嚴監管、回歸保障,保費規模增速出現下滑,並且受資本市場行銷投資收益率下降,流動性或多或少存在壓力,而內生資本補充能力相對減弱,所以需要外部融資。外部融資可能首先考慮發債,因為速度快,而股權融資則相對周期長、門檻高。”前述保險資管公司人士續稱。

  中國人壽副總裁趙立軍在“2019年中國人壽開放日”上表示,資本始終是公司未來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優勢、資源、實力,如果出現資本不充足,將是一件令人十分擔憂的事情。對於中國人壽而言,主要是未雨綢繆,同時也通過發行資本補充債的方式增強與資本市場的互動,進一步豐富資本渠道。

  2015年1月,央行和原保監會聯合下發《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有關事宜》,其中規定“申請公開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保險公司必須滿足5項明確的要求,包括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連續經營超過3年;上年末和最近一季度淨資產不低於10億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最近3年沒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資本補充債可在央行的監督管理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和交易。這種方式流動性更高,投資者容量更廣,保險公司多了更多銀行等重要的融資對象,更有利於籌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說。

  從理論上說,保險公司依然具有充沛的發債空間。根據《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有關事宜》,保險公司持有其他保險公司的資本補充債券和次級債券的餘額,不得超過該公司淨資產的20%,而保險公司發行的資本補充債券及次級債券之和,不得超過淨資產的100%。

  21世紀經濟報導及其客戶端所刊載內容的知識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信息請點擊此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