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按這4種方法吃五穀雜糧,血糖升得更快,看看你做的對嗎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吃五穀雜糧有助於控制血糖,可你知道嘛,如果五穀雜糧的烹調方法不對,不僅不控糖,可能還會升高血糖。

以下四種烹調方法都是錯誤的。

錯誤一:雜糧做成糊糊

現在很多超市都有專櫃在賣雜糧雜豆粉,回家後可以輕鬆地用沸水沖泡成雜糧糊。

也有很多人用家用豆漿機或「破壁」食品加工機來做雜糧糊,覺得口感特別細膩好喝。然而,我們的研究發現,這不一定是控制血糖的優良選擇。

因為雜糧雜豆經過焙烤、打粉、沖糊之後,對細胞結構的破壞程度都較大,澱粉顆粒能夠快速吸水,消化速度隨之也大幅度上升。

而食品加工機和豆漿機制作出來的糊糊,消化速度也比打漿之前大幅度上升,特別是雜糧食材。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把雜糧做成糊糊顯然不是一個好的烹調選擇。

錯誤二:煮得太軟爛

同樣的糙米(比如黑米、紅米等),做成粥後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會比較高,做成飯會相對低一點。

這是因為做粥用的水量比做飯更大,能夠使澱粉粒更充分地吸水膨脹、徹底地糊化,容易消化。

此外,流質的粥在胃內的停留時間也比固態的飯要短,能夠快速地進入到小腸從而被消化吸收。

很多家庭還有加鹼煮粥的習慣,加鹼會讓粥煮得更快更軟爛,即便是雜糧粥,這種方法也不適合糖尿病患者。

可見,糖尿病患者製作五穀雜糧時不要做得太軟爛。

錯誤三:炸了吃

有的糖友為了改善粗糧的口感,會把粗糧炸了吃,但是高脂飲食同樣也對控制血糖不利。

高脂肪的食物往往所含能量高,這樣很容易造成總能量超標,而糖友需要控制總能量的攝入,控制好體重,因此僅注意控制主食類食物顯然不可以,控制每日油脂攝入也很重要。

另外,在炸粗糧主食時,還需要裹麵粉和澱粉,這些都是能快速升糖的食材。

可見,為了追求粗糧好的口感反而喪失了粗糧對控制血糖的好處,得不償失。

錯誤四:長時間浸泡

米浸泡時間越長升糖越快。

港台學者在試驗中發現,在做米飯的時候,提前浸泡大米的時間越長,做出來的米飯質地越柔軟,消化起來也越快,血糖也會升得越高。

所以說,糖尿病患者做米飯不要提前浸泡。

總結:

  • 糖尿病患者應當少選細膩的糊糊,多選整粒的穀物;少選純米飯,多選雜糧飯。

  • 喝雜糧粥最好其中一半是澱粉豆類(比如紅小豆、菜豆、鷹嘴豆等)和燕麥、大麥等食材,盡量降低白米的比例,以保證餐後血糖反應顯著低於白米飯。

作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營養與安全系副教授 范志紅

精品推薦

許樟榮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

糖尿病基礎知識100問

許嶺翎 北京協和醫院

如何駕馭胰島素,達到最佳控糖效果

《糖尿病之友》雜誌社

破解餐後高血糖,食物血糖生成指數

《糖尿病之友》雜誌社

糖尿病一周專用食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