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攜程到底有沒有殺熟?

來源 | CSDN

作者 | 胡巍巍

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但是機票漲價一定會來。讓用戶“說走就走”的攜程,又上熱搜了。

繼去年被曝“酒店同房不同價”之後,昨天,技術圈知名大牛@陳利人(以下簡稱“陳先生”)撰文《攜程的牌坊坍塌了》,文章透露稱,其在攜程買了張價格為17548元的機票,但是發現沒選報銷憑證,於是退回重選,此時卻發現沒票了。

無奈,陳先生只好再次搜索,這次價格變成了18987元。

“不死心”的他,退出、再重新登錄攜程,發現價格還是18987元。

後來,陳先生甚至卸載App再重裝,但是價格還是18987元。

最後,他想著去某航空公司官網看看,結果不僅有票,價格僅為16890元,比他在攜程看到的首次價格還便宜658元。

截止發稿時,攜程已發布《致歉及情況說明》,稱是因為程序Bug、且已經修複。

CSDN聯繫到了本次事件當事人陳先生,他表示對此不作回應。

而攜程公關方面(以下簡稱“攜程”)接受了CSDN採訪,對方表示,“我們絕不存在大數據殺熟。Bug的問題,我們也一定承認。但是這是分開來看。不希望其他用戶有誤解。”

Bug究竟有哪些?

Bug1:為什麽第二次搜索無票?

對於搜索無票的Bug,攜程向CSDN發來了截圖並解釋稱:

攜程發給CSDN的後台系統截圖

“當時M艙剩餘2個位置,即為M2。

根據系統顯示,陳先生預定機票價格對應艙位為M艙。

3月10日10:42左右,系統日誌記錄M艙開放了2個位置。

10:47分左右陳先生通過攜程App首次下單預定了2個位置(2位乘機人)。

後續返回選擇報銷憑證後,再次支付,顯示無票。

此時根據日誌,10:49分,航空公司M艙剩餘位置,顯示狀態為S(根據航空公司記錄規則,S為沒有可申請座位)。因為航空公司已經無可開放座位,故系統顯示無票。”

攜程還表示,”就陳先生的事情來說,Bug出在訂單重複下單,陳先生第一次下單之後,返回修改了報銷憑證,然後再回頭下單,發現這個位置沒有了,在沒有位置的情況下,可以讓他把第一個訂單去完成支付。因為他並沒有改變他的個人信息和行程信息,其實是不需要重複下單的。”

也就是說,陳先生之所以第二次查詢發現沒有機票,是因為機票位置已經被他未支付的訂單佔了。

所以系統Bug還出現在,該用戶第二次搜索機票時,系統(其實)應該去提醒他支付未完成的訂單。

Bug2:為什麽“越搜越貴”?

而關於陳先生稱後來搜索的機票價格更貴,攜程給出的原因如下:

“機票在同一班機上的價格,有多個艙位,一般航空公司先從低價票開始賣,或者可以理解為每一個折扣都有票,但是對應的座位數是不等的,所以同一個班機放出很多價格,用戶一定會選擇低價,而低價票一定是被最快賣完的,所以大家查到的‘越搜越貴’,就是低價票被賣完了,然後你再查,只能查到高價票的價格。”

記者就自己曾購買同樣的經濟艙、結果價格卻變貴一事詢問攜程,其表示“在經濟艙的艙位等級裡面,又分了多個艙位,也就是三折、四折、五折,它們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字母代碼。”

也就是說,越搜越貴,是因為重新搜索到的位置的艙位等級變(高級)了。

攜程始終表態“絕不殺熟”

去年7月,攜程CEO孫潔,在接受《中國經營報》的採訪時表示,價格歧視在攜程是完全不允許的。

還稱,“不同的使用場景,導致了產品和價格的差異。比如使用折扣,顯示出來的價格是不一樣的,再比如使用機加酒套餐,付費價格也是不一樣的。”

去年5月,攜程被曝“酒店同房不同價”後,發文稱《攜程“大數據殺熟”了嗎?並沒有》。

但在這條微博下,網友“女票今年18歲”說:“攜程酒店後台就是動態加價,針對不同消費者不同账號,就是會有不同的價格,賣的更貴,對消費者來說就是存在讓你比實際消費花更多錢的情況。”

那麽,如果真的有大數據殺熟,它是怎麽實現的?

“大數據殺熟”怎麽實現?

對於大數據殺熟的操作手法,某互聯網公司大數據工程師付軍分析稱:“大數據殺熟指的是對於同一個產品,假如我是老用戶,你是新用戶,我的價格可能高於你,老用戶反而需要更多的錢。

而網站的(後台)可以通過用戶歷史的瀏覽、搜索、下單等購物行為,刻畫出該用戶的畫像:比如對方是有錢用戶、還是一般用戶,有錢用戶一般會推薦價格更高的產品。

平台一般還會實時分析用戶,對該產品的購買意向,如果分析出購買意向非常強烈,平台認為你一定會下單,就有可能存在抬高價格的情況。”

判斷購票網站是否殺熟,只需看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如果平台覺得你肯定會買,而且那張票也還有,但是對該用戶設置為不顯示,在此之外還推薦出了一張價格更高的票,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是殺熟行為。

此外,和大數據殺熟很容易混淆的一個概念還有個性化推薦。

是大數據殺熟?還是個性化推薦?

之前CSDN也曾報導過飛豬、滴滴以及部分視頻網站等被質疑大數據殺熟的事情。

去年,微博大V王小山稱在飛豬上“同一班機,別人賣 2500 元,飛豬賣我 3211 元。”。

而飛豬則回應稱,“飛豬敢於承諾: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利用大數據損害消費者利益。”

回看CSDN去年的報導可知,“在飛豬方與當事人溝通後,王小山已將此前發的微博做了處理,設為‘僅自己可見’,並表示,‘飛豬工作人員一直挺靠譜的,有點不忍心。’”

但是網友的留言確實這樣的:

事實上,與大數據殺熟比較相近的,還有個性化推薦。

關於兩者的區別,付軍稱:“個性化推薦是為了減少用戶的搜索時間,對用戶是有幫助的,大數據殺熟是損害客戶利益的。”

那麽,如果真的遇到了大數據殺熟,該如何反製?

如何反製大數據殺熟?

關於反製大數據殺熟,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32836)的網友們,提供了不少方法,比如:

多個平台比差價,秉承貨比三家原則,偽裝價格敏感型用戶;

通過多個設備及账號驗證,如 Android 和 iPhone、自身账號和好友账號等等;

卸載 App 或清理緩存;

更改以往購買或查閱的習慣,即反用戶畫像。

那麽,你認為攜程到底有沒有“大數據殺熟”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