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被殺熟的1500元,成就了一家巨頭公司

來源:投中網-CV智識 作者:Stephanie.Zhang 編輯:張麗娟

從17548元變成18987元,網友陳利人稱其日前在攜程前後兩次定的機票差價高達1500元,同一時間海航官網的機票則只需16890元。

一時之間,攜程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而這,都是大數據殺熟惹的禍。

越是熟客越是挨宰?

陳利人爆料後,事件發酵後不久,攜程便給出了官方回應。回應公告顯示,陳先生這種情況是由於系統bug產生的,目前已經修複。

為了挽回企業形象的損失,攜程董事長孫潔還曾特意回應了此事,她表示,我們的平台不允許這種價格歧視。

她進一步解釋道,航空公司的機票存在動態波動,攜程隻按照他們給出的價格做展示,而酒店存在星級之分,價格也都不一樣。但是攜程展示給每個用戶的價格是一模一樣的。

只是,關於這種回復,廣大網友並不買账,並紛紛拋出了自己被攜程等OTA平台(在線旅行社)殺熟的事例。不過遺憾的是,當CV智識私信這些受害者時,他們都選擇了沉默和回避。

在採訪中,CV智識分別請業內人士對自己使用主流OTA平台—去哪兒,攜程,飛豬和美團進行了優先排序,其中大部分人表示會優先考慮飛豬和美團。一位與CV智識熟識的採訪者就直言,他不會使用去哪兒和攜程,怕被坑。

但攜程如此並不是孤例。

一位受訪者對CV智識表示,他最早是在2017年的時候發覺真的存在大數據殺熟這件事的。該受訪者舉例稱,他與妻子同時計程車,同時發起,同樣的起止點,但是他的定價每次都會高一些。

後來他自己分析稱,因為他幾乎每天都要打這個路線的車,而他妻子是偶爾會打,就感覺是系統分析出來熟客吃定的感覺。

近日新華日報報導,接到消費者反映稱,花158元購買的京東會員竟然沒有優惠,京東PLUS會員專享價竟然無折扣。

具體來看,在“京東”App上,隨意搜索了一款由京東超市出售的、某品牌電熱水壺的商品,價格處顯著表明,作為“PLUS會員”,可享有專享價199元——這意味著,這一價格是PLUS會員享受到的特殊權益。

但是,當使用非會員账號查看同一商品時,卻發現價格沒有任何區別,也是199元。

其實這也是大數據殺熟的一種表現,或許在京東看來,購買PLUS會員的用戶不會費心思去比較價格,默認價格優惠,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熟客吃定的做法呢?

無獨有偶,網友王小山在微博上爆料稱,這幾年他訂票基本上用國內的APP,其中飛豬用的最多,曾遇到問題時,其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一直不錯,因此不疑有他。

但近期得他人提醒,才思索是否遇到了“殺熟”問題,後回憶加查看發現“在去年,同一班機,別人賣 2500 元,飛豬賣我 3211 元。”

特別地,在2018年12月20日,大數據殺熟還當選為了2018年度社會生活類十大流行語。但實際上,用戶所發現的大數據殺熟出現的更早。

根據相關調查發現,在機票、酒店、電影、電商、旅遊等多個價格有波動的網絡平台都存在類似情況,而在線旅遊平台更為普遍。

都是錢惹的禍?

百度百科上顯示,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

關於OTA平台對於大數據殺熟這樣明知故犯的理由,CV智識也谘詢了多位平台從業人員,他們一致認為企業這麽做就是想利用低價吸引新客戶,同時還能從熟客身上賺錢。

與此同時,其中一位平台從業者對CV智識談到,如果公司具備比較成熟的大數據技術&用戶分析系統,殺熟的操作基本是零成本,基本上只需要一個工程師開發不到一周就可以了。

此前網友“鐵之貝克Amadeus”吐槽說:前幾天在飛豬預訂了一家酒店,到酒店入住的時候大堂工作人員都驚呆了,問我為什麽訂貴了那麽多錢,比直接在酒店付的價格高了10%。

於是馬上用朋友的手機查了一下價格,比其手機上便宜30%。飛豬客服說是因為價格實時變動,從此告別飛豬。

網友“張氏微言”表示也遇到過類似問題,“帶老婆孩子出去玩兒,用攜程訂酒店。結果同一家酒店,經常出差的我竟然比基本不出門的老婆查的價格貴好多。”

據了解,在用戶分析系統中,我們每個用戶都會被打上標簽,這也是用戶分析系統的主要作用。

一位OTA平台的技術從業人員向CV智識介紹稱,用戶分析基於大數據,是根據用戶的整體行為來打標簽,也會有專門找出有某些特定行為的用戶的場景。

此外,談及用戶分析系統的主要作用時,一位熟知行業情況的內部人士透露稱,該系統的用途主要分為精準推薦,用戶運營和搜素結果排序。

而我們現在所關注的大數據殺熟只是用戶分析系統眾多用途中的一個,它的本質是利用用戶分析來做的一種定價策略邏輯。

該內部人士進一步指出,整體來看,用戶分析系統能夠有效提升GMV(網站成交額),因為對用戶來說 個性化更強,並且可以接入個性化推薦,大數據殺熟也是實時提升GMV的一部分,而且很明顯。

在被問及能否給出相關數據時,該人士表示各個公司不一樣,而且直接跟賺錢相關,屬於公司機密。早在2018年3月28日,光明日報就發表了《大數據殺熟,無關技術關乎倫理》的文章,文章指出,有聲音指出將“大數據殺熟”歸咎為“大數據精準靶向坑人”。

當然,也有些業務場景是沒辦法殺熟的,比如淘寶、美團,每個人看到的定價都是一樣的,不然合作的商家也不會答應。

遊戲行業人士也表示,在他們的領域就完全不存在大數據殺熟的事情,因為遊戲行業基本上是免費製,是先體驗後付費的。

如果讓專業人士對飛豬,去哪兒,美團和攜程的用戶畫像系統排序,則是飛豬第一,美團次之。

“殺熟”背後是人心

本質上說,大數據技術並無原罪,由此所衍生的“殺熟”,歸根結底不過是一種商業套路。這一定價“潛規則”,正是依據大數據所形成的用戶畫像和消費習慣進行精準溢價。

企業殺熟的好處肯定是為了獲取更多利益,當然一個企業出現殺熟行為反應了高層領導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問題。

2017年10月9日,韓雪曾在微博上揭露攜程在售票中的違規問題,但是她表示,自己投訴後,除了等來了一句抱歉,別無其他。從中,可見攜程對用戶,對消費者的冷漠態度。

但反過來說,它也可以對老顧客實行精準優惠。所以,不必將“大數據殺熟”視為大數據發展的必然現象。

真正要擔心的是,這一現象可能給大數據這一技術的未來發展製造“汙名效應”。

行業觀察人士也對CV智識表示,大數據殺熟這個問題涉及方面很多。

他覺得技術不是最大問題,問題在於政策和法律法規,數據的不透明,用戶沒有決策權只能被動接受,缺乏對企業的監督,缺乏對殺熟這種投機行為的法律層面懲罰制度。

最後,專業人士對大眾給出了面對大數據殺熟的建議,即如果想維護自己的利益,遇到殺熟不能保持沉默,同時積極支持其他用戶的維權行為,促進相關的立法和監督。

而在前些日子的攜程大數據殺熟事件中,就有這樣一個敢於發聲,敢於維權的人——北京鳳凰聯動的總裁張小波。

在張小波的置頂微博裡,我們可以看到,他已經就自己與攜程的”服務合約糾紛“稟入法院,希望得到滿意的結果。

結語

大數據殺熟,你被殺了嘛? 這個問題的回答者中十個怕是有九個的答案是肯定的。

轉眼間,又一年315將至,巧合的是,去年315晚會就將多個平台的大數據殺熟作為了十大熱點事件,而今年“大數據殺熟”能否上演兩次連續登315晚會黑榜的傳奇大戲,答案今晚就能揭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