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茶藝的頂峰竟然不是唐朝?

中國茶藝的絕響

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期,毫無疑問出現在 11-13 世紀,即兩宋時期。

何以見得?

從飲茶風尚所席捲的廣角來看,茶在民間的普及,是在宋代才完成的,宋人說,「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或無」,「蓋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可以很俗,俗到成為尋常百姓家的每日必需品。

從飲茶藝術所能達至的高度來看,宋朝茶道、茶藝的精緻程度,也是堪稱空前絕後的,宋人又說,「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戾家」。戾家,指外行人。茶可以很雅,雅到擠 入了不適宜外行人玩的文人四大雅道之列。

到處是茶坊

唐人封演這麼描述茶在唐朝之盛況 :「楚人陸鴻漸(陸羽)為茶論,說茶之功效,並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 統籠貯之,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 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但此時飲茶的風尚,不過流行於上層社會,「無不飲者」無非是「王公朝士」。

這一特點也可以從茶畫中看出來。你去看唐代的飲茶圖,就會發現唐人所描繪者,幾乎都是貴族生活。比如台北故宮博物院

唐人佚名《會茗圖》

藏的一幅唐人佚名《會茗圖》,便是描述一群宮廷貴婦聚會品茗、奏樂的場景。

現在我們再來看幾幅宋代的茶畫 :南宋劉松年的《茗園賭市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南宋佚名的《鬥漿圖》(黑龍江省 博物館藏)、元人趙孟頫摹宋畫的《鬥茶圖》(私人藏)。圖中 那些飲茶、鬥茶的人,不再是貴族官宦,而都是市井上的小商販。這也顯示出,宋代時,茶葉已成為市場上的尋常商品,飲茶已是販夫走卒的生活習慣。用宋人的話來說:「茶非古也,源於江左,流於天下,浸淫於近代,君子小人靡不奢嗜也,富貴貧賤靡不 用也。」

上 :劉松年《茗園賭市圖》;下 :南宋佚名《鬥漿圖》

趙孟頫摹宋畫《鬥茶圖》

這群鬥茶的小販,在宋代叫作「提茶瓶人」。北宋開封的夜市上,三更半夜都有提瓶賣茶者,「蓋都人公私榮乾,夜深方歸也」,「冬月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這些上夜班的公吏、市民,下班路上,都習慣賣一碗滾熱的茶湯喝,以暖暖身子。

而且,宋時的城市,滿大街都是茶坊、茶肆,就如今天城市中幾乎每一個要鬧處都會有咖啡廳。《東京夢華錄》說,汴京的朱雀門外,「以南東西兩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舊曹門街的「北山子茶坊,內有仙洞、仙橋,仕女往往夜遊,吃茶於彼」。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也畫出東京城外的多處茶坊酒肆,主要分布在繁華的汴河兩岸。

《夢粱錄》則說,杭州「坊巷橋道,院落縱橫」,「處處各有茶坊、酒肆」。還列出了一串茶坊的名字 :潘節乾茶坊、俞七郎茶坊、朱骷髏茶坊、郭四郎茶坊、張七相乾茶坊、黃尖嘴蹴球茶 坊、一窟鬼茶坊、車兒茶肆、蔣檢閱茶肆。《武林舊事》也羅列 了一串茶坊名 :清樂茶坊、八仙茶坊、珠子茶坊、潘家茶坊、連三茶坊、連二茶坊。單看這些茶坊的名字,我就覺得特別「酷炫」,有如起名特有個性的今日城市酒吧。

這些茶坊依其服務與消費水準,又可以分為不同等級。大眾茶肆茶價低廉,是「諸行借工賣伎人會聚行老處」,即城市傭工、賣藝人等候僱主的地點,你要是生活在宋朝,想雇請個保姆、奶媽之類,可以到大眾茶肆找「行老」介紹;上等一點的茶樓,「多有富室子弟、諸司下直等人會聚,習學樂器、上教曲賺之類」,是城市文藝青年搞音樂創作的會所 ;而黃尖嘴蹴球茶坊、一窟鬼茶坊、車兒茶肆、蔣檢閱茶肆比較清雅,適合開展文藝、學術沙 龍,是「士大夫期朋約友會聚之處」;俞七郎茶坊、朱骷髏茶坊、郭四郎茶坊、張七相乾茶坊,則都是「花茶坊」,「樓上專安著妓女」,「非君子駐足之地也」。

等級稍高一點的茶坊,裝修都特別「高大上」:「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店面」;又「列花架,安頓奇松異檜等物於其上,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的一處茶坊

裝飾店面」。有些茶坊還會邀請藝人獻藝,以招徠顧客,如黃尖嘴蹴球茶坊內應該就有足球表演,又如洪邁《夷堅志》載,乾道年間,呂德卿偕其友前往杭州,在「嘉會門外茶肆中坐,見幅紙用緋貼尾雲 :『今晚講漢書』」。這家茶坊不但有說書節目,還張貼齣節目預告。今天的酒吧不也是邀請歌手駐店演唱?

而平康諸坊的清樂茶坊、八仙茶坊、珠子茶坊、潘家茶坊、連三茶坊、連二茶坊,平日裡都有歌妓迎客 :「莫不靚妝迎門,爭妍賣笑,朝歌暮弦,搖蕩心目」。需要提醒的是,宋代的歌妓 就如今天的女藝人,並不是娼妓。你剛踏入這些茶坊,立即有「提 瓶獻茗」的美貌服務生給你奉上茶湯一杯,這時候你需要付一 點小費,叫作「點花茶」。你也可以叫歌妓陪著飲茶,彈奏唱曲 助興 ;如果你對這茶坊的歌妓不滿意,還可以召喚他處的歌妓過來陪飲:「或欲更招他妓,則雖對街,亦呼肩輿而至,謂之『過街轎』」。那歌妓就在大街對面,才幾步路遠,卻不肯走路,要坐著轎子過來。

家家尚飲茶

尋常的宋朝人家,平日裡接待賓客,也必用茶與飲料。當客 人來訪時,主人家要先敬茶招待 ;當客人告辭時,主家則奉上飲料送客。宋人筆記《南窗紀談》與《萍州可談》都記錄了宋朝的這一習俗 :「客至則設茶,欲去則設湯。不知起於何時,上自官府,下至閭裡,莫之或廢」;「今世俗,客至則啜茶,去則啜湯。湯取藥材甘香者屑之,或涼或溫,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這裡的「湯」,是宋人最喜歡的飲料,一般由中藥材、果子、鮮花煎製而成,又叫「香飲子」。看得出來,宋朝人家還是挺追求 生活品味的。

上層社會更是以烹茶為風尚。南宋有一位叫作張約齋的雅 士,寫了一篇《張約齋賞心樂事》,文章列舉了一年四季中最適 宜做的賞心樂事,其中三月季春最賞心之事,是「經寮鬥新茶」; 十一月仲冬最賞心之事,是「繪幅樓削雪煎茶」。許多宋朝士大 夫也都撰文述說茶道,如蔡襄著有《茶錄》,黃儒著有《品茶要錄》, 周絳著有《補茶經》。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收藏的一幅宋人《飲茶圖》, 表現的正是上層仕女飲茶的日常生活。

當時的文人雅集,品茶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環節。許多士大夫還會定期舉行「茶會」,邀三五好友,擇一清雅之所,品茗鬥茶。蘇軾詩曰:「禪窗麗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潔。」1說的便是他在揚州石塔寺參加茶會的事情。傳為宋徽宗作品的《文 會圖》與《十八學士圖》(均為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宋代佚名的《春宴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都描繪了文人學士在庭院中舉行茶雅集的情景。此三圖烹茶麵畫的構圖相似,當有傳承關係。

宋人《飲茶圖》局部

可以這麼說吧,到了宋朝,上至皇室貴族,下至販夫走卒, 都以飲茶為生活時尚。難怪宋徽宗要誇口說:「(本朝)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故 近歲以來,採擇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

上 :趙佶《文會圖》局部 ;中 :趙佶《十八學士圖》局部 ; 下 :宋佚名《春宴圖卷》局部


精選具有寫實功能的宋代畫作,展示了宋人起居飲食、焚香點茶、趕集貿易、賞春遊園、上朝議事等「風雅」生活圖景,其間不乏對宋代風俗禮儀的細緻考證,以及橫向或縱向的比較,從而展現了宋代文明的獨特性、頗為前衛的一面和對後世綿延不絕的影響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