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規頒布指明改造路徑 券商大集合躍入公募紅海

券商資管大集合改造路徑終於指明。11月30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操作指引》(簡稱《操作指引》),明確大集合產品進一步對標公募基金。本周一已經有多家券商暫停旗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申購業務。

大集合規範後將轉為公募基金或私募資管計劃。至此,“非公非私”的券商資管大集合終結身份之惑,而未來如何在公募紅海中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則是券商資管發展的關鍵。

為業務改造留足空間

某大型券商資管業務負責人表示,從最後公布的指引看,比之前監管召集討論時的情況更樂觀些。

“指引對大集合參照公募標準改造具有操作性,並且對管理人沒有增加額外的要求。”前述資管業務負責人表示,此前監管召集券商討論時波折較多,一開始要求包括管理人的經營環境等全面按照公募的規定,現在的要求顯然更為柔性,給券商留下的空間和余地也更大。例如給出在兩種情況下,大集合需逐步轉為私募資管計劃:一是連續60個工作日投資者不足200人,二是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

證監會要求,存量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應當在2020年12月31日前對標公募基金進行管理,特殊情況可再議。對所有券商來說,都要面臨產品淨值化轉型、調整產品投向、繼續清理存續資金池業務的問題。不過,從各種細節上看監管仍為此次改造留足空間。

“比如對於難以消化的低流動性及未到期資產,允許證券公司以自有資金購買、以存量大集合產品接續、以存量或者新設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接續等方式妥善處置,這都意在減輕券商規範大集合業務時的資金壓力。”有分析人士指出。

對標公募基金壓力不小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指引》的頒布從長期看對券商行業整體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短期內,由於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從設計到制度等面臨系統性的整改,耗時耗力,券商資管的壓力不小。

不過,由於對標公募,《指引》引導鼓勵還沒有公募牌照的券商積極去申請,或者傾向讓有公募牌照的公司管理公募基金;對於改造成效“顯著”券商資管,在申請公募牌照或設立、參股基金公司上審核進度將會加快。

這對部分想要開展公募基金業務的券商而言是一個契機。天風證券昨日在互動平台上表示,公司正在認真研究資管大集合的推出對公司的影響,並積極推進公募基金牌照的申請工作。

“持公募牌照的券商優勢會更加明顯,無牌照可能面臨公募基金的全面碾壓,無論是從免稅還是從投資門檻來講。”一位南方中小券商資管人士表示。

未取得公募牌照的券商需要向證監會申請驗收,參考公募基金的運作規範進行整改。有券商人士預計,這部分券商短期需要優先整頓集合資管產品,並盡快申請公募牌照。他同時稱,“目前,券商資管處於轉型關鍵期,之後將和公募基金同台競技。在整體資管業務規模持續調整的狀況下,伴隨通道類定向資管業務持續收縮,主動調結構的頭部券商資管利潤會進一步增厚。”

改造對券商業績影響有限

“下一步,主要會根據指引對老產品進行整改,安排一批產品上報,以盡快拿到整改批複。”前述大型券商資管人士對記者表示。

就整改細節方面,他表示大集合一旦公募化後,資訊披露、風控等要求無疑會抬升,產品運行的成本也會增加。此外,產品也從備案製轉向審批製,監管收緊態度明顯。“整改後,客戶的接受度如何也是一個未知數。作為資管產品的一大分支,大集合擁有一批較固定的投資群體,未來轉向公募後這部分人群是否會面臨流失?”前述南方中小券商資管人士問道。

2017年一季度,券商集合資管規模曾達到階段性高點2.29兆元。不過,隨著大集合資金池整改的推開,此後業務規模連續6個季度均回落。根據中基協數據,2018三季度券商集合資管規模1.93兆元。另據Choice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三季度,大集合產品規模為7576億元。

“從去年開始規範整改,到這次指引落地,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對行業影響整體偏中性。”國君非銀研究員表示,指引要求券商制定“進度明確”、“穩妥有序”的整改方案,強化風控,維護市場安全穩定運行,對低流動性資產以及期滿仍未到期的資產允許靈活處置方案,因此對市場衝擊將有限。

分析人士預計,大集合改造對於上市券商業績的影響十分有限。大集合收入為管理費和業績報酬,但整體收入佔比有限,2018年上半年券商集合資管收入28.52億元,佔全行業收入比例為2.53%。綜合2018年券商半年報,東方證券與財通證券集合資管收入佔比較高,為10%以上;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與華泰證券佔比均不足3%,廣發證券佔比超過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