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韓國汽車在華銷量暴跌1年後起死回生?反轉仍需時間

  暴跌一年後銷量連續同比暴漲韓國汽車在華“起死回生”?

  高飛昌

  來源:經濟觀察報

  在中國市場沉淪一年之後,韓系車又開始重拾漲勢。4月份的銷量數據顯示,北京現代銷售7萬輛新車,較去年同比增長40%;東風悅達起亞銷售3.31萬輛新車,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106%。而2017年,韓系車曾在華經歷了最嚴酷的寒冬,北京現代銷售82萬輛,同比暴跌約30%;東風悅達起亞銷售35.95萬輛,同比暴跌45%,全年韓系車的市場佔有率跌破5%的歷史冰點。

  從暴跌到大漲,這一年韓系車發生了什麽?在過去的一年裡,韓系車明顯加大了產品投放力度,去年北京現代先後推出新瑞納、新一代ix35等新車,今年繼續推出ENCINO等6款新車;東風悅達起亞去年推出KX7、凱紳、KXCROSS等新車,今年將推出新一代智跑等7款新車。另外,韓系車的另一大殺手鐧是“性價比”,以北京現代的新一代ix35和東風悅達起亞的新一代智跑為例,這兩款車官方起步售價都降低至11萬元級別,比上一代車型降低了3-4萬元,與自主品牌展開正面廝殺。“新品轟炸”和“大幅降價”促使韓系車快速市場回暖。

  此前輿論認為,國際關係也是引發韓系車在華重挫的一大導火索,而當前隨著國際關係的改變,韓系車受到的影響也在縮減。然而,這是否意味著韓系車具備了足以掀起新一輪反攻的實力?與韓系車命運相似的是,日系車也曾在2012年因“釣魚島事件”而出現市場危機,隨後日系車用了兩到三年時間才真正恢復過來。

  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了解,韓系車在終端市場的銷量增長主要源於大幅度的降價措施。而兩大韓系車企因為銷量下滑引起的工廠減產、供應鏈停擺、經銷商高庫存等一系列體系危機,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完全解除。

  回顧韓系車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多年來依托高顏值和性價比脫穎而出,但由於品牌競爭力並不突出,一直在強勢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之間夾縫求生。隨著近年來自主品牌崛起和主流合資品牌下壓,韓系車的處境變得艱難。而今年,短期內韓系車通過大幅降價實現銷量回升,但是自降身段後與自主品牌站在同一戰線的韓系車能否贏得未來?

  開搶自主品牌的蛋糕

  4月份的銷量排行榜中,韓系車表現神勇。北京現代以7萬輛的業績在所有乘用車廠商中排名第七,旗下的領動銷量1.93萬輛,進入轎車排行榜前十,名圖銷量1.35萬輛,擠入中高級車前三;SUV方面,途勝銷量8872輛,ix35銷量7217輛,上市一個月的ENCINO銷售4385輛,表現不俗。另一家韓系車企東風悅達起亞4月份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旗下的轎車新K3銷量為7983輛,小型跨界SUV車型KXCROSS銷量為6902輛,而上市僅半個月的新一代智跑也銷售了4836輛。

  4月份,現代與起亞兩大品牌雙雙大漲,這與去年動輒“腰斬”的暴跌局面大不相同。從去年2月份開始,北京現代與東風悅達起亞連續多月出現銷量大跌約50%的慘烈局面,直接導致兩者在2017年未能完成全年的銷量目標。直到2017年7月,北京現代首次宣布止跌回升,當月銷量站上5萬輛,環比6月的3.5萬輛大幅提升42.7%。2017年底的12月,韓系車再出現一波回暖勢頭,而後在今年1-2月由於銷售淡季的因素出現同比下降,但在最近的3月和4月,韓系車連續兩個月實現暴漲,且上漲速度越來越快。

  客觀而言,韓系車近兩月的暴增與去年同期基數太低不無關係,實際銷量仍只是過去的一般水準,但這對處在逆境中的韓系車而言已是極大的信心提振。去年一年,韓系車在華經歷“至暗時刻”,銷量下滑導致一系列危機。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都傳出工廠減產、停產、經銷商庫存積壓的消息。“目前銷量回暖是自去年6月以來,經過去庫存、調結構、變思維、供資金等一系列主動調整措施實現的。”北京現代一位內部人士發給記者的一份官方檔案中顯示。該人士同時表示:“是綜合因素導致增長,包括戰略調整、新產品攻略等等。我們也在探討三四年前上市的產品為什麽回暖,最後認為是成熟產品帶來的口碑影響。”

  據了解,韓系車在產品布局方面相當迅速。去年北京現代推出新瑞納、新名圖、新ix25、新一代ix35等新車,而東風悅達起亞也推出了新e代福瑞迪、凱紳、KXCROSS等新車,這些新車均對其銷量增長起到了不小的促進作用。而今年,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分別推出6款和7款新車。“現在訂購ENCINO需要排隊,而ix25、領動、名圖這些車店裡有團購促銷活動,因為之前的庫存多,這幾個月一直在清庫。”北京現代北京地區一家4S店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

  韓系車的快速提升與終端的大幅降價有直接關係。從去年6月起,韓系車為清理庫存出現價格大跳水,旗下多款車型大幅優惠,而後推出的新車更是大打“低價”牌,北京現代新一代ix35價格為11.99萬-16.19萬,而東風悅達起亞新一代智跑定價11.99萬-13.99萬元,兩者均比上一代車型大降4-5萬元。而搶走自主品牌的蛋糕,成為這一次韓系車回血的重要原因。

  真正反轉仍需要時間

  銷量的回暖是否意味著韓系車即將展開新一輪反攻?2012年,日系車企在華也曾因銷量下滑也曾出現減產和停工事件等危機,雖然在2013年即出現報復性反彈,但是真正重回主場花了三年時間。數據顯示,2012年之前日系車在華市場份額在20%以上,2012年下挫至16%,再度恢復到20%以上是2015年的事。而促成日系車回歸的,實際上是本田、豐田、日產等車企加大本土化研發和技術產品投入,包括國產關鍵零組件、引入渦輪增壓發動機和混合動力等技術,加大SUV產品供給等一系列綜合手段。

  目前,韓系車同樣在本土化和產品技術提升方面不斷加碼。北京現代今年目標定在95萬輛,確立“三縱三橫”產品發展思路,縱向上打造“基礎車系、性能車系、新能源車系”三元產品梯隊豐富產品組合,橫向上以“電動技術、智能技術、網聯技術”為主導,強化產品實力,北京現代的首要目標是盡快重回百萬輛之上。東風悅達起亞將今年目標確立為50萬輛,其去年發布的2020戰略目標則是2020年達到百萬輛。兩大韓系品牌都將通過更多的新產品和本土化手段來實現目標,包括推出新能源車型和智能互聯科技。

  這些手段能否幫助韓系車重新崛起?實際上,韓系車在國內的產品線布局已經足夠全面,全面覆蓋至轎車到SUV細分市場,並長時間進行“多代同堂”銷售。業內普遍認為,韓系車的主要問題在於品牌溢價不強,主要依靠前衛的設計和性價比競爭,帶來的問題是一直處於其他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雙重夾擊狀態。早在2017年之前,東風悅達起亞就已經處於連續下滑狀態,原因在於其自身品牌力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日系車的低迷給韓系車在華規模壯大提供了很好的契機。2012年之前北京現代僅有60萬輛規模,隨後在2012-2015年之間大幅上升,並在2013年超越百萬輛。但是當日系車回暖以及自主品牌的崛起,韓系車再次處於上擠下壓的狀態中。

  目前韓系車以價換量不得已而為之,但將目標對準自主品牌也並非穩操勝券。近兩年自主品牌已經不可同日而語,2017年自主品牌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吉利、長城、長安銷量已經超過百萬輛,其中吉利125萬輛的規模已經超過現代和起亞的總和。另外,吉利和長城分別推出了領克和WEY高端品牌,與合資品牌爭奪陣地。

  在這種情況下,韓系車將何去何從?實際上,韓系車有多年的體系化運營經驗和市場行銷經驗,這些仍舊是其長處,此前積累的口碑也仍然起作用。另外,韓系車也並非完全放棄高端化,現代索納塔將搭載T動力、HEV、PHEV三套動力系統,再征中高級車市場,起亞也引入定價30萬級別的轎跑車Stinger來刷新形象。但對於韓系車來說,要真正實現反轉,還需要時間和更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