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69期】

播放GIF

「醫承有道」關注我們

1

今日練習

張某某,男,8歲。家屬代訴:患兒夜間遺尿已4年余。近4年多以來,每夜必遺尿1一2次,經常咳嗽,口渴,大便正常,小便微黃。

診查:舌苔黃而微白,脈數,右脈偏大。根據咳喘、口渴、舌苔黃白、右脈偏大而數,乃肺熱鬱結之遺尿。

處方:——答案下期公布。

2

上期答案:竹葉石膏東加味

3

上期原醫案

鄧某,女,82歲。左側下牙疼痛20餘日,晝夜不得眠,呻吟之聲不絕於口。牙不鬆動,齒無齲孔。注射青黴素,口服消炎劑;牛黃解毒丸、黃連上清丸,雖倍量之服,皆難得減。服強痛定、美散痛亦僅緩解一時。後到某醫院口腔科行拔牙術。豈料術後鄰牙疼痛益劇。

患者大便乾秘,數日一行,口乾口苦,思冷欲飲,舌苔黃膩,顯屬胃熱無疑。

繼從牙齦雖紅不腫,舌紅多裂,脈沉滑、兩尺無力論,則系少陰不足之候。陽明有餘、少陰不足之證,單純苦寒清熱,徒有敗胃傷陰之弊。

況耄耋之年,陰血不足,縱有胃火,亦當滋水清之,豈可苦寒燥之?是宜大隊滋腎益陰,少佐苦寒清降以治。倘若津血得充,陰液得復,則少陰自有歸藏之安,陽明絕無赤旌之搖。

擬竹葉石膏東加味:竹葉10g 石膏30g 麥冬15g 甘草6g 半夏10g 生地30g 知母10g 懷牛膝10g 骨碎補30g 白芍15g 丹皮10g 二劑。

二診:葯後當晚疼痛減輕,複診時僅留微痛而已。大便仍秘,於原方加肉蓯蓉30g,三劑。

4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397條: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竹葉石膏湯主之。

5

各家論述

《註解傷寒論》:辛甘發散而除熱,竹葉、石膏、甘草之甘辛以發散餘熱;甘緩脾而益氣,麥門冬、人蔘,粳米之甘以補不足;辛者,散也,氣逆者,欲其散,半夏之辛,以散逆氣。

《傷寒溯源集》:竹葉性寒而止煩熱,石膏入陽明而清胃熱,半夏蠲飲而止嘔吐,人蔘補病後之虛,同麥冬而大添胃中之津液,又恐寒涼損胃,故用甘草和之,而又以粳米助其胃氣也。

《血證論》:方取竹葉、石膏、麥冬以清熱,人蔘、甘草、粳米以生津。妙在半夏之降逆,俾熱氣隨之而伏;妙在生薑之升散,俾津液隨之而布,此二葯在口渴者,本屬忌葯,而在此方中,則能止渴,非二葯之功,乃善用二葯之功也。


——EN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