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622期】

藍色字

播放GIF

「醫承有道」關注我們

今日練習

馬某,男,43歲,農民。病結核性胸膜炎,服雷米封等抗癆葯治療。近一周腹脹嘔吐,粒米不進。

患者面色萎黃,形容憔悴,舌質淡紅,舌苔白膩,兩手捧腹。口稱憋脹欲裂,嘔吐清水,口乾不欲飲、更不欲食。診其腹,腹脹如鼓,無壓痛,無移動性濁音。切其脈,細緩無力。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竹葉石膏湯

上期原醫案

韓某,女,63歲。咳嗽四月,初由感冒而起,早上咳甚,呈嗆咳狀,痰白黏稠,咳之不爽。口苦咽乾,思飲思冷,神疲乏力,胃納一般,小便利,大便日一行。望其面色微紅,目下浮腫,舌紅無苔,少津。診其脈,沉細略數。觸其腹,無壓痛,脛踝壓之成凹。

擬:竹葉10g 石膏30g 麥冬15g 沙參15g 蘇子15g 甘草10g 粳米15g 三劑

按語

脈證觀之,此熱邪未凈,氣陰兩虛證也。氣陰不足則體倦少氣,咽乾思冷;熱部猶存則口苦、思冷。咳嗽者,非肺氣失宣,乃「諸逆衝上,皆屬於火」也。水腫者,通調失職也。治當清邪熱,益氣陰,不治咳,咳自愈;通調復,則腫亦自退也。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397條: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竹葉石膏湯主之。

各家論述

《註解傷寒論》:辛甘發散而除熱,竹葉、石膏、甘草之甘辛以發散餘熱;甘緩脾而益氣,麥門冬、人蔘,粳米之甘以補不足;辛者,散也,氣逆者,欲其散,半夏之辛,以散逆氣。

《傷寒溯源集》:竹葉性寒而止煩熱,石膏入陽明而清胃熱,半夏蠲飲而止嘔吐,人蔘補病後之虛,同麥冬而大添胃中之津液,又恐寒涼損胃,故用甘草和之,而又以粳米助其胃氣也。

《血證論》:方取竹葉、石膏、麥冬以清熱,人蔘、甘草、粳米以生津。妙在半夏之降逆,俾熱氣隨之而伏;妙在生薑之升散,俾津液隨之而布,此二葯在口渴者,本屬忌葯,而在此方中,則能止渴,非二葯之功,乃善用二葯之功也。

——END——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瘋狂中醫基礎班!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