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朝向東方的沙海奇遇:沙漠之舟

13世紀以來,一條穿越歐亞大陸的通道溝通了東西,如沙海行舟般引領著兩個文明的相遇。在這幅絲路地圖上,青銅、玻璃、陶瓷、絲綢等藝術共同形成了令人歎為觀止的文明奇觀,它們以跨越海陸的影像坐標,勾連起東方之國與永恆之城。

今夏,兩個綿延至今的古代文明在亞洲大陸相遇,讓我們“穿行”在正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無問西東——從絲綢之路到文藝複興”展覽,沿著發自東方的步步腳印與次次航跡,進入大陸另一端的文藝複興。

遇見花神

公元1世紀?花神芙羅拉 ,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藏

18世紀中葉,若乾件精美的龐貝壁畫經考古發掘重見天日,身姿曼妙的一位位女神形象進入了時人視野,她們身上衣袂飄飄,帶有東方絲綢的輕薄質感,而早在西漢時期,輕若浮雲的素紗單衣所體現的紡織技術已然應用於貴族時尚,絲綢的技藝與成品伴隨著行客的腳步走入西方,在文藝複興的舞台上以多變的身份煥發新生。

伴隨而來的還有另一項來自中國的傑出技藝——陶瓷,在喬萬尼?貝裡尼的《諸神之宴》中,林中仙女寧芙手持和地上放置的中國青花瓷器、左方薩提爾頭頂的仿中國青花的意大利陶器,均顯示出這一時期製瓷領域的東方趣味以及影像跨媒介傳播的巨大影響力,它們同一旁明永樂年間的青花束蓮紋盤、纏枝蓮紋盤相映成趣,使觀者的視線穿梭在東西之間,交融於影像之中。

沙漠之舟

(攝影/范立)

別樣的青銅

在第一單元的開始,“別樣的青銅”部分進一步呈現出羅馬帝國與中國文明的種種相遇:東漢三羊鈕銅酒樽和承自伊特魯裡亞文明的古羅馬青銅遙相呼應、神人同性的完美形體和靜穆肅然的審美意趣彼此相遇,共同展示出青銅技術在世界兩端作出的璀璨功績

公元前5世紀?男青年青銅凋像,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藏

來自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的男青年像利用青銅完成更為細致的人物造型,進一步突破了古風時期的程式化表達;另一件青銅容器則帶有典型古羅馬雙耳敞口罐器型,整體風格典雅質樸。材質變化在造型演變中的重要作用同樣體現在大陸的另一邊:中國的三星堆銅人頭像利用青銅質料的威嚴與震懾力,使作品凌駕於世俗生活之上。

商代?縱目青銅面像,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玻璃的流傳

除服務於日常生活外,多樣的藝術創造更體現在細節的裝飾之中,“玻璃的流傳”部分將觀者的目光引向日常之物的大千世界,這些來自東西方的玻璃製品承載著各自的技藝與審美、觀看與信仰,卻保留下跨越時空的交流痕跡

戰國 蜻蜓眼玻璃珠,湖南省博物館藏

北魏 網紋玻璃杯,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這一時期,源自古埃及護身符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在歐亞大陸流行開來,後輾轉傳入楚地,產生了本土化的再創作,如帶有幾何紋間隔同心圓的珠面圖案等,不僅使自身創作融入東方裝飾傳統,更承載著特定的文化信仰。本次呈現的來自羅馬國家博物館和湖南省博物館的蜻蜓眼分屬東西玻璃製作傳統,卻和一同展示的玉器、玻璃器一樣,在色彩與造型上顯示出共通的審美意涵,以生活化的細節表現影射出兩個帝國間藝術交流的各個面相

唐代 長沙窯貼花椰棗紋瓷壺,湖南省博物館藏

遠去的駝鈴

無論是乘風破浪的海船,還是滿載貨物的駝馬,絲綢之路上的行者們永遠不乏繼續前行的動力,第三部分“遠去的駝鈴”呈現出這些藝術交流背後“人”的力量,展出的胡人牽馬俑、西域人俑、彩繪昆侖奴等作品構建起商路行者們的生動面貌,如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的彩繪陶馬與胡人馴馬俑,馴馬者右手拉緊韁繩,筋腱鼓起,而馬身體後坐,作桀驁不馴狀扭頭反抗;另外的彩繪西域人俑多深目高鼻,大眼卷髯,生動再現了奔波在絲綢之路上的西域商人形象,真實展現出昔日絲路之盛況。而來自長沙窯的件件外銷瓷,則以模印貼花技法裝飾以西亞風格圖案或文字,作為唐代中國與阿拉伯文化交流與融合的見證,伴隨著駝鈴漸行漸遠,終化為一個個傑作呈現在今日大陸的一端。

(賽裡斯)林中產絲,馳名宇內。絲生於樹葉上,取出,濕之以水,理之成絲。後織成錦繡文綺,販運到羅馬。富豪貴族之婦女,裁成衣服,光輝奪目……

——《自然史》

唐·彩繪陶馬與胡人馴馬俑(攝影/范立)

女神的姿態

公元1世紀—公元2世紀·阿弗洛狄忒大理石雕像,意大利羅馬蒙特馬爾蒂尼中心博物館藏

東漢?彩繡雲紋香囊,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在這條路線上,最引人矚目的仍是那件件旖旎在清晨與日暮中的絲綢霞衣,“女神的姿態”部分在單元末尾展示了流通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國絲綢,其中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絲織品包括了目前所知漢代織物的大部分品種,如此次展出的國家博物館藏“長壽繡”絳紅絹、“乘雲繡”黃棕絹便是其中的重要縮影,體現出漢代絲織技術的極高成就。來自北朝的“印花對鳳對馬連珠人物紋中衣”以精湛的製作技藝和不凡的審美趣味詮釋了這一時期西方“奢侈之風”的來源所在;這些精美織物在來自羅馬的雅典娜、阿芙洛狄忒大理石雕像上得到生動顯現,為追求表現人體之美的古羅馬雕塑更添靈動與風韻,並賦予了“羅馬時尚”以現實的東方意涵。

絲路版圖中的文明坐標遠不及如此,大漠之舟中的行者們迎著東方之光不斷前行,而穿梭在他們沙海奇遇之間的,正是這些“來自東方的神奇”。

(本文作者劉爽系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跟隨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李軍教授深入參與了此次展覽)

(未完待續)

接下來將依展覽架構,分單元由李軍教授的學生們帶來解讀文章,敬請關注。

展覽資訊

無問西東——從絲綢之路到文藝複興

展期:2018/6/9 - 8/19

地點:國家博物館 南7、南8展廳

票務:成人票50元/人,學生票20元/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