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3國絲路文物精品相輝映講述千年交流故事

4月11日,“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圖為羅馬尼亞國家歷史博物館藏展品。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中新社北京4月14日電題:13國絲路文物精品相輝映講述千年交流故事

中新社記者 應妮

包括中國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13個國家博物館,聯袂用各個時期、不同門類的234件(套)文物實證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豐富多樣的文化交流。這是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的“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講述的千年交流故事。

展覽上的各種陶瓷器或許會讓觀眾眼界大開,也讓人深深歎服英語單詞china的“瓷器”之意。

例如,展品中一隻來自中國唐代的杯子,是迄今為止在拉脫維亞境內發現的唯一一件中國文物。它輾轉來到拉脫維亞的故事,恰好說明絲綢之路的歷史。

據介紹,這隻杯子是1835年在錫古爾達的撒庫卡爾斯考古發掘時被發現的。此次發掘的大部分出土文物,包括珠寶和武器碎片,如今多藏在倫敦大英博物館。這隻中國杯子可能是沿著絲綢之路來到中亞,再從那裡到達保加利亞的伏爾加,再經維也納商人轉手抵達波羅的海沿岸。

此次亮相的“唐三彩三足骨灰罐”來自韓國中央博物館,是統一新羅時代(公元668年—公元901年)的文物。當時新羅貴族將高檔陶瓷配上銀製壺蓋作為骨壺使用,骨壺上飾印花紋、施綠釉、青釉、三彩等。熟悉的唐三彩配了個銀蓋,就成了新羅貴族的骨灰盒。這樣的腦洞大開讓觀眾印象深刻。

事實上,絲綢之路上從中國走出去的遠不止瓷器,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藏的一個帶有丹尼斯·契切林盾徽的箱子,就是當年用來裝運茶葉的。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茶葉從中國北部出口,經西伯利亞歷時16個月。為保證貨物安全,茶葉用牛皮包裝,貴重的紅茶則被精心包裹在錫箔紙裡防止受潮,然後放入精美的竹盒裡,並捆扎結實。這類竹盒就是在模仿一種叫做次比克形製的銀質箱子。

國家博物館策展人閆志向記者表示,人們通常將西漢張騫通西域事件作為絲綢之路的開端,實際上,中國地區和歐亞大陸西部的連接從史前時代就開始了,黃牛、綿羊、小麥、鑄銅技術等,以及青銅時代的馴化物種、手工業技術,都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對於早期中華文明的形成貢獻巨大。

展覽中一件在中國境內出土的倒鉤矛正是這一關係明證。在青銅時代,遊牧文明勃興,歐亞大陸西部出現馴化馬,緊接著戰車也被發明出來;其中的圖爾賓諾文化,就是因鑄造精良青銅武器而著名。在絲綢之路沿線草原上,圖爾賓諾文化的遊牧民族縱橫馳騁將青銅武器風格和文化傳播四方,中國新疆、青海、甘肅等地都有該文化遺存。作為圖爾賓諾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這件倒鉤矛體現了青銅時代文化傳播的圖景。

此次大展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個板塊來表現和展示主題,依次呈現了中國和柬埔寨、日本、哈薩克、拉脫維亞、蒙古國、阿曼、波蘭、韓國、羅馬尼亞、俄羅斯、斯洛文尼亞、塔吉克斯坦等國的文物精品。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說,展覽倡導絲路精神,旨在通過凸顯“一帶一路”沿線各文明之間在藝術及技術方面的融合與互鑒,揭示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未來發展的大勢。

展覽將持續至7月14日。(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