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HR職場天花板:是為老闆服務,還是為員工服務

周丹: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院長,首席人才測評專家

謝克海: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兼CEO,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

周禹: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組織生態與人才戰略教授、MBA中心主任,中國人力資源理論與實踐聯盟秘書長

這是 一刻talks X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X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的HR進化論系列分享。企業要想成功運轉,必須依附於一個完備的組織結構,HR部門亦是同理。隨著人力資源行業經過不斷地演進,過往“三支柱結構”要逐漸被“鑽石型結構”而替代,那麽兩者的區別在哪裡?鑽石型結構下,HR該如何開展工作?想要為自己賦能的HR又應該怎麽做呢?針對此,北大方正CEO謝克海在《HR進化論》的訪談中,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文章共5279字,閱讀需要14分鐘

周丹:我們也知道在過往的三支柱的一些模型裡面,有很多的企業有一些實踐,那今天我們關於整個的HR內部,我們如何去組搭我們的能力?如何使我們的能力能夠更好地去分工協作、發揮整個團隊的效能?想請謝總可以先給我們分享一下您的一些觀察和思考。

|鑽石結構論

謝克海:我對HR這個部門或者是HR隊伍內部自己的結構設置,我是有看法的,我先說個結論叫“有隊伍沒結構”,就是給他配了可能十個人、二十個人、三十個人,但是他不知道怎麽搭建結構,使這個隊伍變得非常有戰鬥力。

那麽我們說一個現在大家都在討論的三支柱這件事情,其實三支柱的話最起碼有二十年了,有很多公司搞三支柱,你搞了三支柱效果到底怎麽樣?據我所知很多企業沒有做到這一點,並沒有解決自己戰略資源的問題。

還有一個你們注意到一個現象沒有,我們實際上HR是圍繞著BU做事情,三支柱裡面說有HRBP、有HR Shared Service Center(人力資源研究服務) ,然後還有COE,COE也好、Shared Services Center也好,實際上圍繞著HRBP來的,因為要服務它,由它來服務業務,然後HRBP的話服務BU,這是整個邏輯。

但是這個邏輯對嗎?我想說是不完整的,如果你說這是唯一解就是錯誤的,如果說它還有我們允許做加法,至少起碼是不完整的。

什麽叫不完整的?你們注意看你們查所有的人力資源教科書,我沒有找到一本說HR應該以BU為中心。HR的目標是什麽?都談到是為了組織發展服務的,是為組織服務的,不是為BU服務的,但是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就偷換了概念,把為組織目標服務,變成了為BU的業務服務,我們走偏了,我們走窄了,我們忽略了還有其他的東西,需要我們HR去關注。

因此我說三支柱要被我後來提到的叫鑽石型結構取代。什麽意思?三支柱和鑽石結構差別在哪呢?我先從三視角說起。

就是HR你該服務給誰?我簡單地說你要服務整個組織,我們如果非要具體說一點的話,你要服務CEO,你要服務公司的最高管理層,簡單地說叫CEO視角。

第二個視角是什麽呢?HR你應該有一個全員視角,就是你要為全體的員工去服務。

第三個你要有BU的視角,所以叫HRBP,你如果分成HRAP、HRBP、HRCP分三個,那麽把COE裡面的研究職能我們留下來,我把它叫SRC——Shared Research Center(人力資源研究服務),然後呢,服務職能留下就是Shared Service Center(人力資源研究服務)留下來,於是乎這樣的話,就由原來的三支柱變成是有五個元素,也就是你的隊伍按五元素配置,這個就是鑽石結構。

這就是整個的核心邏輯。那麽核心邏輯裡面你一定會關注,你剛才提出來HRAP、HRCP、HRBP,到底你這個HRAP、HRCP和HRBP有什麽差別?我相信你們一定會關注這件事情。

我們這些HRAP是要站在組織的高度去思考組織的問題的,他關注的是全員想不想乾,能不能乾,我管他叫組織的傳感器。注意和那些人隻站在某些員工的角度,就是員工有什麽事,HREP、HREAP是研究這個事的。

HREP、HREAP一般來講隻關注中基層,我這邊是Across the board全員的,包括高層的,你看各個公司所謂的員工關係計劃裡面、員工關係裡面,一般來講高層沒人管,這個是都要做的,所以這個是它的概念,要超過HEEP、HEEAP的概念,這是關於我對於HEAP的看法。

HRBP我就不說了,HRBP還是忙他那個事兒,但是HRBP實際上我有一些新的看法,BP我認為不能光接單,要去下單。HECP的話最核心的就是,HECP要站在CEO的或者是組織的高度,就P和O提出建議,這是我對HRCP的要求。

那麽HRCP是什麽?在人事部裡面兩個角色:第一個角色是參謀長,第二個角色是COO。

參謀長是幹什麽的?參謀長是安靜下來對全組織進行研究分析的,還有一件事情就是他扮演COO的角色,因為那麽多模塊、那麽多職能,那麽多BU需要去服務、去協調,還包括你下的單。到底那個單有沒有人去落實?它應該是扮演日常的協調角色,有人接著會問:那這個的話和COE有什麽不同嗎?我經常有時候去交流的時候問他們,我說你們誰是HRBP?大家舉手,你說HRCOE,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COE。

COE最大的問題是什麽?我告訴你三支柱裡面的毛病是,COE它是視角模糊、服務對象模糊、工作內容模糊,但是如果我強調,HRCP就不一樣的。

第一個CEO視角,第二你的角色很清楚——參謀長COO,第三的話你的工作內容很清楚,PO的診斷,所以這個是對HRCP的不一樣。

因此我的提議是什麽呢?我們要由三支柱過渡到鑽石型結構,這個過渡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解決結構問題,你不把結構調整好,你是解決不了後面的工作任務問題。

大家都知道鑽石和石墨這兩個的原子結構,都是由原子排列的,但是結構不一樣,但是由於排列不同而完全產生了不同的效果。金剛石是非常硬的、透明的、人見人愛的;石墨軟的、黑的,完全都是碳原子的結構,這個結構是一樣,就給你配了30個人、20個人、10個人,你怎麽去排列結構,這些東西是非常重要的。它說你要讓潛水艇飛起來,潛水艇飛起來,你先把結構解決了,你否則潛水艇飛不起來。

周丹:您覺得在這麽多種角色裡面,如果非要排個序,或者說某種程度上,您覺得哪個角色是最重要,或者是特別難的。

謝克海:我覺得比較難的是CP,HRD當然難了,CP的戰略性思維,整體性思維要求更高,而AP的話,其實你剛才談到員工感受觀也好,其實我們也不是說員工所有呼籲都要去搞這個,很多事情數字的背後,現象的背後,可能有好多邏輯。

所以我一直覺得,就是HR不光AP也好,BP也好,CP也好,HRD也好,對組織深刻的理解是最重要的,最深刻的,而不是淺顯的,要是整體性的深刻的理解。那麽這個恰恰就是那種所謂概念化的東西,你能不能有概念化的理解。這個是非常重要的,而這些東西的話,這種如果是核心素質的話,我認為HR今天,我們不是缺專業的東西,好多教材在談專業的事情,好多這樣的培訓班在談這個事情,但都理解的不夠深刻。

周丹:其實因為這種角色的拆分,我相信應該其實對我們的結構進行了一些重塑,但同時也對每一種角色的人,提了一些更明確的要求,您覺得如果在這種鑽石模型的結構性下,他會不會使,比如說我們整個人力資源的配置進一步增加呢?還是您覺得主要是分化?

謝克海:不會,我覺得是這樣我不主張加一個人,你只是結構配置合理、把角色分配合理、把任務說清楚就可以了,我們是這個環節有問題,不是人少了,人事部一個人都不需要加,你可以讓一個人,有雙責雙角色就夠了。

就相當於我們屋裡面應該有人掃地,還有人做飯,你突然間發現,比如說還需要有個人負責,比如說燈的維護,你就說還有這個事兒,加活就完了,不需要加人,我不覺得你需要加任何一個人,你只是結構變得合理了,角色分配合理了,把任務說清楚就行了,我們是這個觀念,不是人少了,一個人也能乾。

周丹:周教授在整個我們的學術界或者是理論界,我想對於我們整個HR團隊的建設,或者說結構性的一些發展趨勢,您這邊有沒有什麽新的發現?

周禹:其實這個是一個特別好的問題,剛剛謝總的分享從三支柱更新延展成我們的五個維度的鑽石模型,這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發展和貢獻。我們都知道其實從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我們中國的企業開始有人力資源這個專業或者實踐開始,似乎主流的關於HR功能,或者是一個部門條限的結構設置,其實都停留於叫做職能模塊型,這很好理解,就說大企業然後HR的團隊有倆做招聘的、幾個做培訓的、考核薪酬的,這能模塊型非常地傳統。

後來到了2.0版本的時候,其實他需要有叫做用一個老詞,叫做系統解決方案,就是抓那些真正具有戰略性、組織性的、關鍵的人力資源的工作,然後以這個任務為主軸,把做招聘的、做培養的、做考核做激勵的組成一個作戰團隊,也可以理解成為項目製。

後來到了3.0版本,西方90年代中後期,他們這個經濟周期下行的時候,當時就出現了一陣風潮,也是產生了所謂的人力資源部無用論的一個實踐基礎,就發現大企業病,最後企業開始Downsizing,開始瘦身健體,那個時候就出現了一個3.0版本的結構,我把它稱之為叫做專業外包型,或者也叫做經濟採購型 。

當時西方很多企業就做了這樣的事情,把人力資源部也Downsizing壓縮,最後相當於人力資源部變成一個具有專業識別能力的採購部門,它去採購外部的專業化服務。

後來到了4.0版本,我們說產生了我把它概括成叫用戶互動型,主要是指內部用戶開始互動了。在這樣的模式下其中最主要的代表,就是剛才謝總談到的,已經馳騁了20多年的所謂的三支柱。

所以不管是三支柱、還是四支柱,還是其他的模型,它的本質其實是在強化一個用戶視角,就是要強化了我的人力資源部,各項工作的價值靶向性要明確。

那麽還有最後一個階段,可能未來會是一個趨勢之一,當我在跟我內部的用戶高頻、更深入、更精深地開始互動的時候,它必然會讓我HR的這些分化的團隊,有更強的產品化能力,慢慢地升級成我說的5.0階段,就是價值經營型。它可以變成一個準利潤中心了,通過向內部的用戶交付產品,它可能可以有一個準市場化的機制,更加鮮明地體現人力資源部的價值創造。

周丹:我們在跟很多HR實踐的過程中也會發現,在我們很多實際的不管叫做它的人力資源項目一些聚焦,我覺得它的過程一直就分分合合,所謂的角色之間可能有分化,它的價值定位,或者讓它更加地專業化,但是另外一個趨勢我們看到,其實組織的問題,它很多時候不只是一個角色能解決,它可能需要很多角色,面對共同的問題,怎麽去銜接。

所以我們會看到比較多的組織裡面,它可能利用一些平台化、數據化,或甚至於它一體化的一些專業的主題,去將它的很多的角色又再次組織在一起,我覺得我們在這個結構化過程中,可能也要去提防,可能過分的分裂化,因為我覺得在三支柱的一些執行的過程中,在執行過程中慢慢地走到了我是COE,所以我隻做COE的事,你是HRBP,所以你就是圍繞這個BU去做的,SSC你就做共享。

謝克海:三支柱的最大的問題在於以BU為中心,就是所有的部門圍繞著BU轉,而鑽石型結構,談到的是以組織為中心,大家圍繞著組織能力的建設去做事情。我認為跟時代有關係,我再說30年前、50年前、100年前,可能三支柱是可以的,而VUCA時代變了,我們需要鑽石型結構,這就是我的看法。因此我就想問各位同行,你現在是什麽結構?你鑽石結構了嗎?這是我對同行的喊話。

|合夥人論

周丹:剛才我們談到了整個HR團隊的一個結構角色的分化以及設計,我想這個其實是一個基於組織設計的大話題,但是具象到可能我們的非常多的觀眾,大家很關心的個人的問題,我如果作為一個HR,有可能我現在只是一個剛剛入門的HR,或者說我已經在組織裡面有五到六年的工作經驗,那我也想問問謝總和周教授,從HR如何能夠更好地發展?如何能夠在組織裡面更具有更好的個人影響力?以及剛才兩位其實講到,比如說概念化思考深度思考,這些東西又如何去塑造?想聽一聽兩位給我們的HR的朋友們的一些更具像的建議。

謝克海:我以HRD咱們舉個例子,以HRD舉例子,我們在很多公司的HR做過接觸,我舉個例子你比如說調薪的時候,業務部門把調薪水的方案報到人事部了,那麽這時候你會發現不同的HRD有不同的表現。

一種表現是什麽呢?拿到統計表看看,可能發現裡面有不合理的,但是看看也就算了,他看完之後呢,他大概就把它報到下一級,送到那審批,他就完事了。那麽他像個什麽呢?他像一個,我說難聽點像個郵差,但是他是比較負責任的郵差,他每年啟動工資的調整,他每年把表收上來,每年把這個表報上去,每年報完以後再落實下去,他是一個很負責任的一個郵差,我如果管它叫段位的話這是一段。

那麽二段的選手什麽樣呢?二段是說我拿過來之後,我對它進行分析,我提出我的看法,甚至我在前端的時候,拿出很多很專業的方案,看上去就特別地職業,提出很多專業的意見出來,但是這是第二個階段的。為什麽呢?因為其實在公司裡面,要做事情的話,你提出了專業方案有時候=不把你當個事,上邊BU不聽你的,上邊可能也無動於衷,大概說說這事兒,當然這種人有個心態,大部分是我提完之後拉倒,你愛聽不聽,反正我提了,我表達了我的意見,表達完也就完了,我認為這叫段位二。

那段位三是什麽情況呢?段位三是在一和二的基礎上,第三個是很有態度的,這個態度你看對於什麽,他拿到名單之後,他會對這名單裡面的每一個人,他會有他的態度,這個態度不是基於個人我喜不喜歡他,而是基於比如說業績問題到底怎麽回事?真是這個業績嗎?你提交的名單區分度夠嗎?為什麽這人漲了20%?那麽好憑什麽不是80%?他就有非常明確的態度的,他對名單會有好多的想法,他有好多的意見,並且就這意見,要和BU和決策的那個機構,要去深度交流,堅持自己的觀點,這個就是說他不光有前面的那兩點,第一點我認為是一段的人有敬業,二段的人有專業,三段的人要有強烈的合夥人意識。

所以第一種人我管他叫什麽呢?我管他就叫局外人;第二種人我管他叫職業人;第三種人叫合夥人。

所以段位的結果,就你是局外人,對HR來講,你是局外人,你還是個職業人,你還是個合夥人,合夥人都是我們家的,憑什麽?憑什麽就得給他漲工資?憑什麽那個人那麽重要,不給他漲工資。我就以漲工資為例,其他都不講了。培訓名單也是一樣,我別的就不展開說了。所以的話,就是說第三個是合夥人,只有到合夥人的這種狀態,還是我想要看到的狀態,還是有可能CEO也好,總裁也好,公司最高層也好,他才真正覺得你這個人,用你當HR就對了。

如果是第一種人是什麽呢?是有敬業沒專業;第二種人是有專業沒態度;第三種是人是什麽呢?我們要做到有態度還要有專業,然後有那種主人意識,這個才可能是作為個人來講,作為HRD來講,你才可能是一個稱職的HRD。

周丹:我們從敬業的員工,到職業的HR,再到有態度的HR,這其實是一個進階的過程,但是我是覺得在這個中間,非常非常重要的其實是第二階段。

我們會看到的在不同的組織裡面,當然有一些不錯的組織,它的第二階段已經OK了,所以它開始走向第三階段了。但是我們有非常多的一些成長型的組織,其實還有非常多的過程,我覺得還在從1到2,你怎麽能夠把HR的真正的這種專業性能發揮好,當然這種專業性我覺得並不簡單是,我怎麽招人?我怎麽發薪?我怎麽熟悉《勞動法》?我覺得這個還是屬於我們講的HR職能性的專業,但我覺得很多時候來自於對人,就是最早的時候,謝總其實提到的會用人、如何用人、如何發展人、如何識別人,在這個上面我們會覺得,現在的很多HR在真實提升自己的能力上,是可以下一點工夫的。周教授有沒有什麽補充?

周禹:我們的觀察,發現一個好的HR有態度、有能力、有段位還得有一些基本功、有專業能力,但是其實總結我們今天前面都談到的,看似一個好的HR,他其實不僅有自己的專業基礎,他還是應該有一些戰略高度的站位,如果更好的話,他有專業的歷練也好、他有深度的互動也好、他有一些業務的深度,今天一個好的HRD,他應該還有點視野的寬度。

我的理解是他看組織,不僅看我們自己整體的組織,他還看整個產業鏈的組織,他看人不僅關切咱們企業家裡的這點人,他配合著我的產業鏈的布局,我看整個產業鏈上的人,這是視野的寬度。

第四個,做HR真的不容易,我們還得有點人文的溫度,因為很多政策、很多變革,你涉及張力、涉及矛盾、涉及利益和立場,那麽在具體跟相關方的互動過程當中,我的政策可以是有力度的,但是我的溝通可以是有溫度的,所以這個溝通的軟技能,這個人文溫度也很重要。

最後一個軟實力,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的HR他還得有人員的黏度,他可能不見得是企業裡面權力最大的、可能也不是掙錢最多的、但他可以是人緣最好的,在梯隊上、在層次上、在辛勞上、內外上,他有很強的人員黏性,可能是大家口碑裡面都善交、能帶來正能量的。

周丹:聽起來我們的HR團隊的這種多樣性感覺格外的重要一些,因為全部凝結在一個人身上,真的是比較難。

謝克海:我們的HR同行們想一想真的不要有專業沒段位,你要想一想你現在是段位幾?你是合夥人嗎?這是我對HR同行的喊話。

周禹:關於HR的段位,其實把我們今天的兩個議題,包括上一期的兩個議題,一個好的HR跟CEO的互動和戰略價值的連接,跟BU的互動,跟業務價值的共創和增量的創造,還有我們對整個HR條限的結構搭建,以及我們HR自身能力素質和段位的提升,我最後一句話是受謝總和周院長的啟發,其實就是從一個專業的到一個更具綜合項目的職業人,最後成為企業的合夥人。不僅HR成為企業的合夥人,還能幫助企業和企業家團隊打造更多的合夥人,那可能就是一個高段位的HR。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