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節氣】今日立冬!了解這些讓你溫暖過冬

今年11月7日19時32分
迎來「立冬」節氣。

立冬●來源

對「立冬」的理解,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義。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防寒保暖顯得更加重要。

立冬●三候

我國古人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立冬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雉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習俗

立冬習俗以食為重,民間有「立冬補冬,補嘴空」之說。

立冬吃餃子

立冬,很多地方都要吃一盤餃子。餃子,源於「交子之時」,立冬是秋冬之交,故要吃餃子。與北方不同,江南地區的立冬吃的是湯圓,立冬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北方的餃子南方的湯圓,現在通通可以一起吃,就是這麼任性。

吃羊肉

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粘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賀 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肴,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


烤蕃薯

蕃薯經儲存入冬,則澱粉轉化為糖,香甜軟糯,烤食遠遠即可聞到烤蕃薯的焦香。

立冬之後,氣溫驟降,身體一些部位對寒冷非常敏感,大家要注意保暖,養精蓄銳,為來年的身體健康埋下根基。

立冬●養生

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吃些滋陰補陽、熱量高的食物,
到了冬天便能抵禦嚴寒的侵襲。

立冬養生溫補為主,不盲補。
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
保證優質蛋白質的及時供應,
因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的食物,
產熱量較多,禦寒效果最好。

調養作息,早睡晚起。
讀《黃帝內經》中指出:冬三月,
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意思是立冬後人們應該早睡晚起,
等太陽出來後再起床,養護陽氣。

溫養情志,振奮精神。
從立冬開始到立春叫「冬三月」,
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入冬後恬淡安靜、寡慾少求,
可神氣內收,利於養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