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宗情四季:立冬——朔風起,遙見北山輕帶雪

用千年的智慧講述四季有時的變化

這裡……

有四季更替、時令記憶的共鳴

有美食鑲嵌情思、光陰賦予詩意的情懷

有凝練在城市匆忙間的冷靜思考與淡雅性情

讓我們從節氣出發

以傳統文化為佐

陶冶性靈、宗情四季

播放GIF


播放GIF

立冬,十月節。冬為終,萬物收藏;立冬,朔風起,水始凝冰。五天后,地始凍,拂曉朔風悲,「蓬驚雁不飛」。

立冬可以說是一年中最後一個季節——冬季來臨的標誌了。而這一季節每年彷彿都是在深秋的猶疑中姍姍來遲,是否不忍枝葉的飄搖與伶仃?是否不捨搖落一樹的鳥鳴?其實冬季萬物深眠、乾淨開闊的這種灰暗的色調也不失為一種情調,自由簡單而極具寓意。

播放GIF

古人謂立冬有三候:「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水始冰」是指立冬之日,地面的水開始有結冰的跡象,而冰寒於水,所以河湖等水源表面會呈現水與凍的結合。「地始凍」是指立冬之後五日,土壤開始結冰,冰壯曰「凍」,地凍為凝結。「雉入大水為蜃」是指再五日雉入大水為蜃,與寒露三候中「雀入大水為蛤」相對應,蜃是大蛤,古人認為,海市蜃樓便是蜃吐氣而成。


孟冬風物,傳統習俗深諳朔風粗礪


祭祖祭天迎冬令

傳統習俗中,立冬這天都要舉行祭祖祭天的活動。即便再忙的農人也要在立冬當天回家休息一天,殺雞宰羊、準備時令佳品。

立冬祭祀就是為了在一年將盡的時節,祭祀蒼天、感謝上天恩賜的豐年,並祈求上天賜給來歲風調雨順,而祭祀儀式後的酒食也可讓辛苦一年的農人,好好犒賞一下自己。


拜望師長行尊教


古時,在立冬這日,好多村莊都舉行拜師活動,是學生拜望老師的日子。

沿至今日,在國內很多省份相對傳統的生活區域,有些老師的家裡,在立冬或冬至這天,都像過大事一樣,設宴招待前來拜師的學生。學生則提著果品和點心前往慰問老師,叫做「拜師」。


恭賀新冬閱往來


立冬這一日的賀冬習俗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歷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開始呈現簡化的趨勢。但賀冬的有些活動如更換新衣、走街串巷等還是在國內的部分地區盛行。


喜食「嬌耳」寄關懷


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自古就有諺語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天涼了,耳朵暴露在外邊很容易就被凍傷了,因此,吃點長得像耳朵的餃子,補補耳朵,這可是家裡人對親人最貼心的關懷了。這一給予美好期望的習俗也沿襲至今。


避寒藏暖宜補冬


立冬後,就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帶,人們會在立冬這天吃些滋陰補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如雞鴨魚肉等,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直到現在,每逢立冬,江南多地的中醫館以及一些老字號藥房都會專門開設進補門診,為市民煎熬膏藥,講授冬令進補的常識。


冬令養生,自立冬子午覺始


中醫學講究「天人合一」,認為自然界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因此,到了冬季,人體也同樣處於「封藏」時期,為來年積蓄力量。而睡眠,正是養氣的重要方式之一,《黃帝內經》也有雲「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

播放GIF

因此,自立冬始的「封藏」為目的的養生便自史盛行。其目的重在對於起居的調養,最終達到身體與四時和晝夜變化的契合。其中睡子午覺就是自古以來應從立冬一日開始推崇的冬季養生法首選。

播放GIF

子午覺就是每天子時和午時按時入睡,其主要原則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子時是指晚11 點至凌晨1點,自古認為是陽氣最弱、陰氣最盛之時,從中醫理論來講,這個時間段是「肝經循行時間」,這個時候睡覺,最能養陰,睡眠品質也最佳,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午時是中午11時至下午13時,此時陽氣最盛、陰氣衰弱,稍作小憩往往可以釋放很多生活中的疲憊與壓力,起到頤養身心的效果。

播放GIF

冬季將至,也許寒風凜冽、也許風景蕭素,但我們都應該無比堅信,空氣再寒冷、冬季多漫長,都無法阻止來年溫暖的回歸。冬來臨,我們要做的且為提醒心裡的那些人:立冬天漸寒,老友且加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