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什麼時候斷奶最好?斷母乳後營養怎麼辦?

寶寶一直是母乳餵養的,但是產假快休完了,沒有時間哺乳了,雖然可以奶 擠 出來給寶寶吃,但是擔心上班後奶量會減少,什麼時候斷奶最好?斷母乳後營養怎麼辦?

產後10個月,母乳的分泌量及營養成分都減少了很多,而寶寶此時卻需要更加豐富的營養,如果不斷奶,可能會患上佝僂病、貧血等營養不良性疾病。同時,媽媽餵奶的時間太久,會使子宮內膜發生萎縮,引起月經不調,還會因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營養消耗過多造成體力透支。因此,適時、科學地給寶寶斷奶對寶寶和媽 媽的健康非常重要。

逐漸加大輔食添加的量

從10個月起,每天先給寶寶減掉一頓奶,輔食添加量相應加大。過1周左右,如果媽媽感到乳房不太發脹,寶寶的消化和吸收得情況也很好,可再減去一頓奶,並加大輔食添加量,逐漸斷奶。最好先減去白天喂的那頓奶,因為白天有很多吸引寶寶的事情,他不會特別在意媽媽。但在清晨和晚間,寶寶會非常依戀媽媽,需要從吃奶中獲得慰藉。斷掉白天那頓奶後再逐漸停止夜間餵奶,直到過渡到完全斷奶。

媽媽對斷奶的態度是決定性的

在斷奶的過程中,媽媽既要使寶寶逐漸適應飲食的改變,又要採取果斷的態度,不要因寶寶一時哭鬧就下不了決心,從而拖延斷奶時間。而且,反覆斷奶會接二連三地刺激寶寶的不良情緒,對寶寶的心理健康有害,容易造成情緒不穩、夜驚、拒食,甚至為日後患心理疾病留下隱患。

媽媽不可採取生硬的方法

寶寶不僅把母乳作為食物,而且對母乳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因為它給寶寶帶來信任和安全感,所以雖然斷奶態度要果斷,但千萬不可採用倉促、生硬的方法。這樣只會使寶寶的情緒陷入一團糟,因缺乏安全感而大哭大鬧,不願進食,導致脾胃功能紊亂、食慾差、面黃肌瘦、夜臥不安,從而影響寶寶生長髮育,使抗病能力下降。

注意撫慰寶寶的不安情緒

在斷奶期間,寶寶會有不安的情緒,媽媽要格外關心和照顧,要花較多的時間來陪伴寶寶。

寶寶生病期間不宜斷奶

寶寶到了離乳月齡時,若恰逢生病、出牙、或是換保姆、搬家、旅行及媽媽要去上班等情況,最好先不要斷奶,否則會增大斷奶的難度。給寶寶斷奶前,最好帶他去醫院做一次全面的體格檢查,若寶寶身體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月齡標準,身體狀況良好,消化能力正常才可以斷奶。

寶寶斷奶不是不喝奶

多數嬰兒在滿周歲時斷母乳,開始適應新食物的階段。有些爸爸媽媽錯誤地認為斷奶就是停掉一切的奶類,連配方奶都斷掉,隻吃主食、少量的肉類和蔬菜。實際上,1周歲左右的嬰兒腸胃道還不能完全消化吸收新食物,完全斷掉乳類食物會,使嬰兒微量元素補充不足,使孩子缺鐵、缺鈣,從而導致貧血或佝僂病等。

所以寶寶周歲後仍然應該保留每日2次奶(600毫升~700毫升)的習慣,一是可以增加水分的攝入,輔食變主食之後,嬰兒的水分攝入會減少,喝奶可以使他獲得一些水分;二是可以補充鈣、蛋白質等必須營養素,以及一些其他食物中易缺乏、能促進生長的活性物質,有利於寶寶的生長髮育。緩慢增加輔食,使腸胃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逐漸增強,才能保證體重按月增加。

另外,牛奶中的礦物質,比如磷、鐵的含量過高,這會加重嬰幼兒腎臟的負擔。更為關鍵的是,鮮牛奶或者普通奶粉的成分構成基本上是不變的,而配方奶粉則會根據嬰幼兒不同時期的生長髮育,添加有助其健康成長的各種營養物質。

溫馨小貼士:寶寶配方奶粉至少要喝到3歲,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喝到7歲。這是因為斷奶後,如果媽媽隻給3歲以前的孩子吃飯,不添加配方奶粉,就會造成孩子體內優質蛋白質缺乏,而這會影響孩子的體能甚至智能的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