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外名家論內異,精彩內容搶「鮮」看!|2018ESGE亞太區域會議

實用與前沿,子宮內膜異位症論壇精彩紛呈!

來源|醫學界婦產科頻道

11月25日,由歐洲婦科內鏡學會(ESGE)和上海市醫學會共同主辦的「2018歐洲婦科內鏡學會(ESGE)亞太區域會議」進入尾聲。

「啃」完了婦科腫瘤和普婦論壇,想休息?先等等,還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論壇在等你!

葡萄牙波爾圖大學中心醫院 Helder Ferreira

泌尿道內異症:腹腔鏡手術處理

Helder Ferreira教授開場分享了「泌尿道內異症:腹腔鏡手術處理」。泌尿道內異症多數累及膀胱,但其可影響子宮,陰道,腸道等盆腔內其他臟器,臨床癥狀包括疼痛,血尿(累及膀胱壁),背部疼痛(累及陰道)。但仍有50%泌尿道內異症患者無癥狀,導致其發現病症時腎功能已嚴重受損。Helder Ferreira教授認為,膀胱適合內異症病灶生長,術前需進行嚴密評估,包括超聲,MRI,膀胱鏡,術中應規範手術,注意分離輸尿管,避免損傷。對於僅累及膀胱漿膜層的內異症病灶,可進行病灶的削除,若累及膀胱肌層或黏膜層,需進行膀胱部分切除。Helder Ferreira教授隨後分享了不同的特殊案例的手術影片讓我們對泌尿道內異症的處理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


義大利都靈大學聖安娜醫院 Federica Campolo

既往剖宮產對內異症患病的風險

Federica Campolo教授分享了既往剖宮產對內異症患病的風險。剖宮產術後腹壁內異症的發生率為0.03%-0.047%,而順產分娩後會陰內異症發病率極低為0.0007%。Federica Campolo教授認為,不同分娩均存在內膜暴露,內異症發生的差異可能在於免疫耐受的不同。此外,剖宮產術中內膜隨著羊水流入腹腔增加了剖宮產術後內異症的發生率。因此,Federica Campolo教授認為,剖宮產術後內異症的預防措施在於關腹前清理腹腔以及隔離手術視野區。儘管剖宮產術後內異症的惡變率極低,但其惡變類型多為惡性程度高的透明細胞癌,因此,長期隨訪預防惡變亦十分必要。


馬德裡吉梅內斯大學醫院婦產科系 Maria Redondo Guisasola

當生活遭遇創傷。子宮內膜異位症:藏在明處的敵人

Maria Redondo Guisasola教授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給生活帶來的創傷這一問題進行了精彩的演講。內異症以盆腔痛及不孕為主要癥狀,發生發展過程漫長,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及心理健康,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社會影響。手術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手段,可緩解疼痛。應強調個體化治療,如年輕患者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強調保留卵巢功能的重要性。Maria教授通過1例巧克力囊腫剝除手術影片,指出術中剝除應輕柔,保留正常卵巢組織,推薦縫合止血;術前應告知患者術後出現併發症及持續性盆腔痛仍存在的可能。Maria教授的分享為臨床手術治療內異症提供了新的思考。

比利時LIFE醫學中心 Stephan Gordts

子宮腺肌症的保守治療-是否可能?

Stephan Gordts教授分享了子宮腺肌症的保守治療是否可能。30%的子宮腺肌症患者並無癥狀,其他臨床癥狀包括異常子宮出血,疼痛(包括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等),不孕。因此,子宮腺肌症的治療主要集中於緩解癥狀。子宮腺肌症的藥物治療主要為激素類藥物或採用曼月樂環,均存在停葯或節育環取出後病情反覆。保守性手術方式:腺肌瘤切除術,瀰漫型腺肌症病灶切除,囊狀病灶切除。但研究表明,保守手術雖能夠改善妊娠結局,但有並發子宮破裂的風險,可能與術中切口血供較差癒合不良有關。Stephan Gordts教授建議可行創傷小宮腔鏡手術。子宮動脈栓塞等新的保守治療方法仍需進一步研究。

日本京都府立大學醫學系 Khanleque Khan

隱匿性子宮內膜異位症:正常腹膜在腹腔鏡下難以辨別

日本京都府立大學醫學系Khanleque Khan教授帶來了「隱匿性子宮內膜異位症:正常腹膜在腹腔鏡下難以辨別」的精彩演講。隱匿性子宮內膜異位症(OME)於1986年首次提出,發病率達6-8%。收集的患者腹膜標本中10%-14%發現了OME,肉眼未見異常,但鏡下可見異位間質細胞,呈透明樣病灶。HE染色及免疫組化顯示EP4及CD10在病灶中呈陽性表達,Cadherin呈陰性表達,雌激素及孕激素受體,芳香化酶表達明顯升高,TLR4隨內毒素的表達而升高,表明腹膜上確實存在OME。OME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複發及術後仍然存在的持續盆腔痛的原因之一。OME使我們對內異症有了新的認識,對內異症的治療及管理提供新的思考。


泰國晁加阿巴比胡比爾醫院 Olarik Musigavong

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子宮內膜異位症管理中的規則改變者?

Olarik Musigavong教授分享了「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子宮內膜異位症管理中的規則改變者?」。與中國相似,泰國的醫療資源也十分缺乏。床位、手術醫生的缺乏導致疾病管理的拮據。現今人工智慧帶來了新的疾病管理方式。Olarik Musigavong教授所在醫院使用了人工智慧錄入及管理,對內異症患者進行終生管理。在大數據管理下,可依據患者的心理生理,包括婚姻、社交、性生活方面等數據,制定相應的關懷管理。Olarik Musigavong教授認為,現今社會人工智慧普遍存在,給內異症管理及患者關懷方面帶來了新思路,希望人工智慧在不久的未來可以更好的服務於醫學界。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關菁

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輸卵管遠端微小病變

關菁教授帶來了題為「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輸卵管遠端微小病變」的精彩演講。關教授首先通過精彩的手術影片展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手術中的病變輸卵管影像。內異症引起的盆腔微環境的改變是引起不孕的原因之一。關教授從子宮內膜異位症對輸卵管的影響研究內異症導致不孕的原因,尤其是對輸卵管遠端的影響,包括傘端的粘連所形成的粘連橋,假性積水,傘端圓鈍,泡狀附件,副傘口、憩室形成等一系列的病理改變,正是這些病理改變影響了輸卵管的蠕動及拾卵功能,進而導致不孕。在內異症導致輸卵管微小病變的診治過程中應重視既往病史,並且可通過輸卵管造影片提供治療參考,手術可改善妊娠結局,而關鍵在於識別後的正確處理。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 汪希鵬

腹腔鏡廣泛全子宮切除之主韌帶遊離解剖結構辨識

汪希鵬教授為我們講解了腹腔鏡廣泛全子宮切除之主韌帶遊離解剖結構辨識。汪教授首先介紹了世界宮頸癌發病趨勢及廣泛全子宮切除發展歷史。隨後,介紹了最近2篇在婦產科界非常火熱的關於宮頸癌腹腔鏡及開腹手術預後文章。文章提示宮頸癌腹腔鏡手術較開腹手術複發及死亡率均增加了4-6倍,證據很強,值得我們思考。腹腔鏡手術雖然創傷小,失血少,但存在舉宮擠壓病灶,氣腹增加腫瘤轉移,對術者操作要求高及不易發現操作視野外情況等缺點。汪教授結合精彩的手術影片,認為宮頸癌腹腔鏡對於手術範圍是足夠的,文章未對術者資質及執業時間進行評估,可能是影響預後因素,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王國雲

多部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手術治療要點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王國雲教授分享了多部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手術治療要點。子宮內膜異位症存在病變部位廣、多部位多種類型同時存在的特點。王教授結合病例及手術影片對內異症手術治療方式的選擇及手術實施的要點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她強調術中應注意保護卵巢功能;仔細進行盆腔探查,儘可能地發現隱藏病灶,避免周圍臟器損傷。術後應加強管理,GnRH-a的應用等。最後,王教授呼籲建立合理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分期系統,完善子宮內膜異位症診治與研究路徑。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 許泓

DIE合併子宮腺肌病的微創診治難點

子宮內膜異位症(EM)與子宮腺肌病(AM)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既相互區別又緊密相連。許泓教授聚焦於內異症中最複雜、最具挑戰性的亞型——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症(DIE)合併AM的微創診治難點,為在場的學術同道們進行了細緻的講解。從DIE和AM的起源、流行病學以及發病機制三方面,許泓教授著重分析了兩種疾病各自的特點和相關性。DIE合併AM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各種癥狀的加重,因此PV在疾病的診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腹腔鏡依然是手術的首選方式,強調個體化和多學科聯合診治的必要性。最後,許泓教授通過分享DIE合併AM微創手術影片,以全新的視角提出了該病目前在臨床上的微創診治難點,為該病的研究和臨床診治開拓了思路。

花絮一覽:

更多閱讀:中西對話內異症,齊享學術盛宴!|2018ESGE亞太區域會議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