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影票房數據將迎大調整,洞悉票房以外的七大焦點

據多家媒體報導,從今年5月1日起,電影專資辦正式停止對社會同步票房數據。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證實確有此事,原因不方便透露,但承認數據共享是大勢所趨,“停止對社會同步票房數據”的情況是暫時的。

受此影響,貓眼專業版、燈塔專業版、藝恩數據、拓普數據等在內的幾家目前行業較大的票房統計機構,都將暫時無法拿到準確、權威的票房數據。貓眼專業版、燈塔專業版等實時票房數據,先根據自己的賣票系統數據估算,第二日中午再根據專資辦權威數據進行校正。而專資辦自有的全國電影票房應用已在2015年上線,為用戶免費提供實時票房數據。

中國電影市場不斷向世界展現著其所蘊含的想象力,業界也在思考如何把中國電影推到下一個發展路口。作為電影產業的重要一端,面對銀幕數量對票房拉動力疲軟,一、二線市場過度開發的現實,影院方對發展瓶頸的突破極為關注。

這七大焦點問題值得影院人思考。

焦點1 尋找後銀幕時代票房“發動機”

當銀幕數量觸碰到市場容量的“天花板”,當IMAX、中國巨幕、雷射放映、環繞立體聲等硬體頂配逐漸成為影院標配,當觀眾不再糾結於去這個影院吃爆米花還是去那個影院抓娃娃,用什麽保住票房存量不流失?用什麽刺激觀眾增量?

也許,唯有質量的升華替代數量的單純堆砌,才能找到票房增長的新興驅動力。

焦點2 電影院與新終端角力

隨著觀影群的自然迭代,“95後”“00後”成為貢獻票房的中堅力量。他們伴隨著移動互聯網共同成長,習慣於使用移動設備在線上選座購票,喜歡有互動和代入感的映前廣告,也嚴重糾結於窩在家裡刷劇刷抖音還是充滿儀式感地走進電影院。

怎樣吸引來、留得下代際轉換而來的新觀眾,將是影院經營創新的重要課題。

焦點3 檔期與口碑影響力博弈

《戰狼2》成功樹立了主旋律電影的標杆,《岡仁波齊》《二十二》等紀錄片也憑借著深刻的內容與良好的口碑突破了大片的圍堵,《芳華》更是以情懷激活了“中老年觀眾”這一觀眾存量。從這個角度看,檔期排片的話語權似乎正在逐漸遵從於口口相傳的好口碑。檔期決定預期,還是口碑成就票房?“口碑為王”的時代真的降臨了嗎?

焦點4 問路中國影院轉型

觀影人次增長VS觀影頻次下降、影院銀幕增加VS上座率下滑、娛樂方式多元化VS影院場景體驗的降低……500億元票房下的三重冰火會倒逼影院出現怎樣的進化?激烈競爭之下,以放映端數量佔有市場還是向中上遊擴張,以內容打動市場,站在轉型的岔路口,影院公司該往哪走?

焦點5 未來發行模式進化

“發大片錢難掙活難乾,發小片能收回成本就算掙錢了”一直是發行公司的痛點,當更多人從互聯網中發現了幫助電影發行的方式,預售數據的透明化與提前獲取,發行從線下到線上的重心轉移,發行與行銷的邊緣模糊,都成為影響發行公司的重要因素。未來發行模式會有怎樣的進化?

焦點6 點播影院跑馬圈地

點播影院作為電影產業新的內容承載渠道,政策的靴子已經落下,主管部門的標準已經明確,似乎新的票房貢獻已在眼前。然而,伴隨政策頒布,點播影院市場階段性的陣痛期、兼並期、整合期也將來臨。光明的前路上還有哪些曲折?也許要伴隨大品牌的發力、大資本的進入才能逐步看清。

焦點7 “電影+”也需創新

“電影+”概念近幾年一直被行業熱議,比如萬達院線依托會員資源優勢入手構建電影娛樂生態圈;大地影院推出的“電影+戰略”致力於打造多業態經營的體驗式影院生態圈。

這也許是第一梯隊的兩個不可複製的大動作,規模相對較小的院線和影院也試圖完成+咖啡、+紅酒、+party、+兒童餐廳等附加內容的搭載。那麽,影院本身的創新過程中,高同質化的危機會不會再次出現?畢竟不是所有影院都能做到自上而下的系統化變革。(源丨鮮蜂電影)

播報當日票房、排片數據、檔期資訊、深度票房數據挖掘、電影產業觀點快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