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文匯報:觀眾對國產片的信任 定義中國電影的未來

《一出好戲》是演員跨界做導演的“潮流”裡為數不多的合格作品


2011年暑期檔票房37億元,銀幕數9600塊;如今國內的銀幕數量已過5.6萬塊,檔期預估在180億元左右。專家指出,在 “銀幕增長”“人口紅利”帶動市場發展的飽和臨界點到來前,有一系列問題越來越迫近——未來,中國電影銀幕的飽和數是多少?中國市場所能享受的 “人口紅利”臨界點在哪兒?如果說憑基礎建設來拉動市場只能稱作 “粗放式發展”的話,那麽中國電影“高品質發展”的下一步應該怎樣邁?


沒有《戰狼2》那樣單片突破56億元的票房“怪獸”,卻有30億元、20億元體量級的熱門大片各一,另有三片躋身 “10億元俱樂部”,六片邁過五億元門檻——如果電影市場也有體型,那麽2018年暑期檔有著健康意義上的標準身材。


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今年暑期檔票房達164.31億元,提前六天打破了2017年同期163.2億元的票房紀錄,並創中國影史暑期檔票房新高。加之最後幾天的增量,業內預估檔期數據將定格在180億元左右。


“撥開數字表層,我們看到了一個發展更均衡的市場,而均衡無疑是走向成熟和穩定的標誌之一。”即將過去的夏天,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關注到了不少亮點,但也反覆打量觀影人次、單銀幕產出等指標的不足。對於中國電影的未來,他態度鮮明:“我們需要在‘銀幕增長’‘人口紅利’帶動市場發展的飽和臨界點到來前,以高品質作品激發觀眾的新需求。一言蔽之,觀眾對國產片的信任度有多高,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太空就有多大。”


《動物世界》讓觀眾和業界看到了中國電影工業化路線的可貴嘗試


從一家獨大到普惠市場 “標準身材”的煉成在乎“三多三少”


“不再一家獨大”,所有暑期檔盤點裡言之必及。一個能惠及更多影片及公司的普惠市場的雛形,受到專家點讚。他們為普惠市場或曰“標準身材”的煉成歸納出了“三多三少”——長線口碑多了,“先聲奪人”少了;真創作多了,“人造檔期”少了;國產片主動對接觀眾多了,一味指望“保護”少了。


昨天是《一出好戲》上映第19天,在這個普通工作日,該片獲單日票房900萬元,總成績破13億元。一部稱不上“爆款”的作品能拿下第三周票房,細水長流的意義絕不亞於上映五天斬獲5.8億元的好萊塢出品 《蟻人2》。今夏,能走出長線口碑的中國電影不在少數。《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自不待言,《動物世界》也在上映兩周後依然攀上了單日千萬元大關。相比之下,迷信預售、仰仗情懷行銷、過分強調先聲奪人的影片,頂多能“打”兩天半,典型案例《愛情公寓》《歐洲攻略》《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


《快把我哥帶走》打破了大投入、大明星、大製作的“高概念片”才適配暑期檔的成見


薑文《邪不壓正》徐克《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僅從票房看,兩部名導新作難孚期待。但影評人兩極化的爭議恰能佐證,“屋頂上的薑文”“狄仁傑宇宙裡的徐克”都真正行走在了作者電影的路上,也許更久的時間會給出更全面公允的評判。值得好評的還有《巨齒鯊》《快把我哥帶走》,前者摘掉了中外合拍片“拚貼中國明星”的簡單粗暴標簽,憑質感贏得超十億元票房;後者衝破了“暑期適配高概念電影”的成見,以中小成本、無大明星的姿態,在大片堆裡湧出汩汩清流。“真創作”開道,“人造檔期”退場。市場專家陳昌業注意到,“七夕檔”毫無存在感的背後,是“逢節日即檔期”的功利式創作暫時消隱。


當然,整個暑期的最大贏家非《我不是藥神》莫屬。在許多專家學者看來,現實主義、接“地氣”的電影,永遠是國產片的剛需。能與觀眾的心聲、疾苦對話,如此互動太空,遠比一頂“國產片保護傘”更持久有效。


《西虹市首富》雖有不少瑕疵,但因為主動對接觀眾,最終成為了“爆款


在銀幕數超過8萬塊之前 中國電影還得從品質上苦練內功


整個暑期檔國產影片的市場份額將在下月初出爐。但據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學會的數據,截至7月底,2018年國產影片的市場份額佔到了66%左右。


國產片佔大半份額,原因無非此消彼長。那一邊是好萊塢多年來徘徊不前,同質化影片反覆轟炸視覺,對中國觀眾的殺傷力不斷減弱;這一廂則是國產片的類型拓展、品質提升、新力量不斷湧現。僅以暑期檔為例,《摩天營救》《蟻人2》以及8月壓線上映的《碟中諜6》無不是好萊塢自我效仿的N代產品,而大銀幕上的中國出品則經由現實、工業、喜劇、青春、荒誕寓言、人物紀實等多條路線闖蕩江湖。


“66%是個放到世界範圍內都值得驕傲的數據。”饒曙光評價,但他隨即話鋒一轉,“中國電影自己絕不能驕傲。”因為不可忽視的是,這些年可觀的市場增量很大程度是在享受“銀幕增長”與“人口紅利”這兩封大紅包。用2011年同期數據作對比:七年前的暑期檔票房37億元,彼時的銀幕數9600塊;如今,國內的銀幕數量已過5.6萬塊,檔期預估在180億元左右。一道簡單數學題可證,票房的長速並未與銀幕增速相匹配。


當暑期檔在觀影人次、單銀幕產出等指標上尚缺理想數據,有些問題越來越迫近並且不得不問:未來,中國電影銀幕的飽和數是多少?中國市場所能享受的“人口紅利”臨界點在哪兒?如果說憑基礎建設來拉動市場只能稱作“粗放式發展”的話,那麽中國電影“高品質發展”的下一步應該怎樣邁?


或許,八萬塊銀幕就是臨界點。在那之前,中國電影在品質上“苦練內功”,強化供給側改革等勢在必行。對此,饒曙光的理想是——“每位觀眾走出電影院時,對國產片的信任度和美譽度都在提升;國產電影滿足觀眾需求的同時,還能因這一次的滿足而激發出新的需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