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佑華 | 每個中醫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中醫夢

五 九 〇

這是一次曠日持久的

尋醫之旅

曄問

問尊嚴,問名聲

問靈魂,問態度

……

READ ON 「

王佑華

每個中醫人心中

都有屬於自己的中醫夢

人 物 介 紹

王佑華,中醫博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先後赴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學。龍華醫院「周端名中醫工作室」成員,2015年入選上海市中醫藥領軍人才學術共同體(嚴世芸教授、符德玉主任),並師從全國名老中醫藥學術經驗指導老師陳意教授、遊學跟師多位名老中醫。現為世中聯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心血管分會常務理事、中國中醫藥資訊學會膏方分會常務理事,先後主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上海市科委課題4項。臨床擅長中醫、中西醫結合防治高血壓、冠心病心衰、擴張型心肌病等心血管病,對中老年虛症中醫膏方調理有一定造詣。

採訪筆記

又是一位同齡人,我們的交談從「知機」這個詞開始,「機者動之微,言貴知其微也。」他說,讀王冰注釋的《內經》,發現了這句話,從而觸發了很多思考。我說,知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唐朝崔顥有詩,少年負膽氣,好勇復知機。

「是呀,《警世通言》裡也有一句:世事紛紛難訴陳,知機端不誤終身。其實,人生就是知機與失機循環往複的過程。每個階段都有一個所謂的機,一個觸點。一旦引發,下一段人生就不知不覺啟動了,無論主動或被動,一路走來,莫不如是,都是經歷。知機,用在中醫學上,就是把握病機,隨證治之,生老病死如是這般。」

王佑華,龍華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醫心血管疾病,臨床擅長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衰、擴張型心肌病等。

這是一個「心很定」的醫者,他有個特點,能迅速入靜,不受干擾,哪怕周遭燈紅酒綠,電閃雷鳴。「中醫人要修的學問裡,入靜絕對是一門真功夫。不論幾分鐘前有多大的驚濤駭浪,只要病人坐在面前,你得很快沉靜下來,不用說話,聽見自己綿長的呼吸聲,然後開始四診合參,帶著病人,進入你自己的節奏與狀態。」他說,這個時候,醫生的狀態可以影響到病人,幫助火急火燎的病人慢慢安靜下來,「你不得不承認,能彼此坐在一起,就是緣,難得的安靜時間就好好把握,真實的身體密碼,會一點一點通過各種管道,展現在醫者面前。」

從湖北到上海,從急診科錘鍊到專註於心血管、擴張型心肌病的中醫藥研究,從青澀到自信,從冷板凳到病人盈門,他說,近十年才悟到,中醫對社會與人類最大的貢獻,在於一個「防」字。

他的老家在湖北仙桃,距離湖北蘄州是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他說,蘄州有李時珍的故居,他會忍不住在「葯聖」故居留連,頂禮膜拜。

「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劄記,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對脈學、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頗豐。他是我們湖北的一代偉人,覺得無出其右者。」他說。

我告訴他,多年前我看過一部電影,趙丹的《李時珍》,我特別喜歡那部影片的結尾:晚年李時珍為刊刻發行《本草綱目》奔波,快到江邊的時候,忽然看見路邊一株萬年青。此時傳來縴夫拉縴的號子聲,就催促徒弟趕緊扶他去看,可急匆匆趕到江邊,卻見江上空無一物。他怔怔的凝視江面良久,此時的一句台詞令人印象深刻:我們寫書不是為了自己,我相信書早晚會刻出來的,一定會刻出來的。

「否極終會泰來。此時空空靜靜的江面,就成了一個新的開始,李時珍的胸懷一定豁然闊達。我想每個中醫人,心裡都會有那一株萬年青。」他想了想,認真說道。

1

中醫的領悟

王佑華出生在湖北仙桃,父母務農。要說那一點行醫的慧根,他說,來自他的祖父。「我從小就知道,爺爺是個不平凡的人。他之前當過當年國軍的軍醫,醫術了得,村裡人有什麼病痛都來找他治,一次,我在學校不小心腳崴了,當即難以行走,腳踝很快腫起來,等到晚上一跛一跛回到家,爺爺瞅了瞅,摸摸按按說沒事,然後抓起腳來,捏了幾下,用手法哢吧一聲復了位,當時就感覺可以行動自如了。」出於對爺爺的崇拜,王佑華一直想做一名醫生。 「記得家裡有套《醫宗金鑒》,但當時年紀太小讀不懂,只是覺得那些中草藥和方劑的名字都好有趣。」

高考結束後,王佑華第一志願報考了湖北中醫學院。最初的學習是枯燥的,大量時間是在死記硬背,卻又不明其意。「大概每一個中醫人都會經歷這樣似懂非懂的過程。一直到多年以後,有了一定的臨床經驗,再回頭看看《內經》中『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那些段落,才感覺那些文字在自己眼前鮮活起來。」

大學畢業之後,王佑華先在當地一家醫院工作了一段時間,然後繼續到湖北中醫學院讀研究生,一直做到心內科主治醫師。2004年,他來到了上海讀博,師承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名老中醫、膏方大家周端教授。「來到上海,就像是人生一個嶄新的起點,如果選擇留在湖北繼續工作的話,應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生了。」

2007年,王佑華博士畢業後留在龍華醫院急診科工作,那是一個幾乎每天都要見生死的地方。不過,王佑華覺得,這是一次不錯的人生歷練,他收穫了當機立斷的能力與後來中醫臨證時的篤定,以及和同事之間的深厚情誼。「急診醫生必須殺伐果斷,在極短時間內確診並治療,有一次半夜值班,同時送來兩個患者,都需要緊急救治——當時只有我一個醫生,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好在極快地調整了心態,按照流程進行診治,終於控制住了病情。」

在急診工作近兩年後,由於工作需要,王佑華轉到中醫心血管研究工作。「我喜歡中醫,也喜歡科研,正好可以把二者完美結合起來。臨床和科研密不可分,臨床為科研提供思路方向,科研思維方法有助於臨床總結提升。」在協助周端教授帶領碩博士生不斷產出科研成果的同時,王佑華也開始堅持中醫門診。「剛開始,只是照搬書和老師的經驗,書上和老師怎麼開方,怎麼闡述,照著做就行。慢慢的病人多了之後,就有一種捉襟見肘的感覺。」王佑華意識到,刻舟求劍似的照搬是不行的,遇到病症錯綜複雜的病人,必須構建自己的學術觀念才能形成一個合適的方案。

直到這時,王佑華才感覺到了中醫的樂趣,他開始縱情於此,覺得自己真正像一個醫生。

2隨證治之

「要想真正參透國學中的精粹,必須讀經典,必須遊歷,那裡有中華傳統的智慧。而且,還要有實事求是的實證意識。」

王佑華開始重新研讀中醫古籍,而且,他不滿足於案牘——世界那麼大,他想到處去看看,去看看海內外的中醫藥發展成什麼樣。第一站,他來到了「東方之珠」中國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學訪學。「那邊的中醫沒有西藥處方權,這也就意味著,發展必須靠過硬的實力。有句古話叫效如桴鼓,香港那邊的中醫踐行的很好。而且,香港人的工作作風,認真且嚴謹,研究水準也很高。」此後,在醫院長官支持下又先後赴澳門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學,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方法並應用於中醫藥心血管方面的研究,回院後參與平台建設並不斷產出研究成果,作為第二位主要完成人先後獲得中國中西醫結合科技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各類獎項。

2015年,又入選上海市中醫藥領軍人才學術共同體,跟隨嚴世芸教授、符德玉主任學習,並在學術共同體符德玉主任安排下先後赴廣東、四川、河南、新疆等地遊學跟師名老中醫,這些名老中醫無不學術造詣深厚、各懷絕技,從臨床到研究,乃至人文,讓他不斷開闊視野。

受多位老師、經典著作,以及留學遊歷海內外的影響,王佑華用藥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秉承「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他不拘經方時方,儘管大多是相對複雜的心血管疾病,一般藥味數不太多,劑量也不大,並擅用附子。

有一次,診室來了一位冠心病患者,有中風史,目前病情穩定。現症表現為無時無刻全身大汗,病人坐在王佑華面前,自陳大半年來一直輾轉求醫,服藥無數,但療效甚微。王佑華的腦子裡突然閃出《傷寒》一句話:「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於是,四診合參以後,當即開了三副葯。

「我直覺判斷,桂枝加附子湯對這個病人是有效的。但沒想到,病人再也沒出現過,心裡有些忐忑。後來過了好久,時間長到連自己都快要忘掉這件事的時候,那位病人又因其他病來找我了。病人說,你上次的方子吃了一副就止住汗了,吃了第二副鞏固,第三副就再也不必吃了。我鬆了口氣,靈光一閃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是朝思暮想,厚積薄發。」

3醫者意也

漢代名醫郭玉曾言:「醫之為言意也,腠理至微,隨氣用巧,針石之間,毫芒即乖。」

「醫者意也」這四個字,跟師的陳意教授經常提起,王佑華也深有體會。他認為,「意」在於醫患之間的默契和平衡,雙方氣場的同頻共振。「病人選擇醫生時,醫生其實也在選擇病人。兩者之間有這種默契,病人就會更信任醫生,醫生看病也更有感覺。」王佑華一直記著《大醫精誠》中的一句「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他有個習慣,會在病人一進門時就開始觀察,做出大概的判斷,之後是詳細的四診合參。他診病儘可能慢,不想錯過任何一個被遺漏的點,希望自己開出的處方可以沉痾立起。

掛他專家號的病人開始絡繹不絕。門口有時會有嘈雜,但他的診室裡安靜而祥和。「每次手一搭上病人的脈時,我的心就會瞬然平靜,腦子開始高速地運轉。」有時候,王佑華也會遇到心浮氣躁,大聲嚷嚷的病人,這時他會請病人坐下,安靜地對視,在王佑華用心感受脈象的時候,病人往往也能跟他一起平靜下來。

在中醫之路上,講究「戒定慧」的醫生才能真正被稱為智者,王佑華對此很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戒中生定,定中生慧。戒為首義——人是要有所敬畏的,在成長的路上不能違背道德行事,最重要是,要學會摒棄過度的瑣事,集中精力為病人診治時,物我兩忘的專註,是每位醫生都應該擁有的。」

黃帝內經有言:恬淡虛無,精神內守。這是一種超我的境界。王佑華坦言,一個中醫醫生天天診病,如果精神不內守,可能自己就會被病氣淹沒。王佑華在跟隨幾位名家學習時也發現,他們是如此遵從本心,精神內守。「名家都有共同的特點——慢而安靜,比如嚴世芸老師,半天只看20來個,看得多了就限號。這樣做的原因,實際是為了能夠更詳細診治。他自己慢慢看,慢慢寫,一點一點問,病人也不會輕易打斷這種時光靜好的美感,小心地呵護。」

做了這麼多年的中醫,王佑華認為,社會的節奏本應該慢慢的、靜靜的,帶有祥和的安寧,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火急火燎,喧囂浮躁。正是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人才容易得病,而中醫生的責任之一,便是幫人們把過快的節奏緩一緩,休養生息。

「有人就會問,現在社會中的誘惑那麼多,到底怎麼樣才能不被慾望的洪流吞噬呢?我只能說,如果節奏過於快了,很多東西的本質就不一定能體會得到,比如吃一頓飯,細嚼慢咽可以感受每一顆穀物裡的精華。生活是需要慢慢品味的。」

口述實錄

唐曄
您從醫二十多年了,您覺得,我們該怎麼做一個中醫人? 王佑華 從行為處事上說,中正平和,點到即止,做事留三分。從自我修養上說,是要參透中國文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四書五經、梅花易數等等,什麼都應該有所涉獵。這些方面,周端教授、符德玉主任他們都是身邊的好榜樣。至於我自己,還需要修鍊(笑)。 唐曄
經典是不是常看常新?
王佑華 對,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有時候突然靈光一閃就參悟了。前段時間我讀《神農本草經》,書中說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我突然想到,所謂的神農嘗百草,神農很可能不是一個人,可能是一群人,也可能是幾代人。藥性是他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得出的結論;而所謂一日而遇七十二毒,也許並不是某一天,可能是很長一段時期。也就是說,一群人在一個特定歷史時期內,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遇到很多藥物,將其療效、毒副反應,甚至毒副反應的處理,逐步篩選出來。為什麼成為經典?因為這是經過多少代人長期實踐總結下來的,在當時各種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能把這些知識著書,流傳後世,多麼偉大。所以,經典就是長盛不衰,常看常新。 唐曄
現在這個階段,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王佑華 我是中醫心血管專業的,長期研究高血壓、冠心病心衰,現在致力於擴張型心肌病,從臨床和基礎兩個方面。此病發病率不高,但病情較重,文獻報導五年生存率只有一半。西醫缺乏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但是中醫藥治療效果較好,能夠顯著改善生活品質甚至延長生存時間,是一個整體治療方式。至於為什麼選擇這個病,是因為有需求,正因為病人相對較少、臨床專註研究的不多,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提升診治水準。 唐曄
臨床上,您有沒有遺憾的事情? 王佑華 遺憾肯定是有的。實事求是的說,有時候有些病人即使醫生想盡辦法,可能還是束手無策,這時候會感到很無奈。這也正是我們不斷提升的動力所在。 唐曄
業餘的時間,您在乾什麼? 王佑華 平時除了帶教研究生之外,看書比較多,我喜歡金元四大家的著作——劉完素的火熱說、張從正的攻邪說、李東垣的脾胃說和朱丹溪的養陰說。我特別喜歡李東垣,他是少有的既留下理論,臨床功底也很深厚的一位大家,他的書裡既有理論上的突破,也有臨床上的突破,創製很多名方,臨床很有療效。不僅脾胃病,也可以用於指導我們心血管病臨床。此外,我還愛古詩詞,最愛讀蘇軾的詩詞。我們都知道蘇軾是北宋文學家,但其實他中醫藥功底也很深厚的。他曾詠中藥薏苡:「不謂蓬狄姿,中有葯與糧,春為芡珠園,炊作菰米香。」 薏仁兼有葯食同用,既醫病也養人,詩又清新素樸,何嘗不是我們中醫人的寫照。其實,每個中醫人的心裡,都有自己對中醫之路的理解,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中醫夢。 唐曄
您現在的目標什麼呢? 王佑華 我始終是臨床和科研相結合的。作為個體的醫生,終其一生能看的病人也是有限的,但是將臨床和科研結合起來,如果有所突破就可以造福更多的人。 唐曄
您覺得中醫的優勢在哪裡? 王佑華 給病人提供更多的選擇。中醫人要有中醫自信。現在的醫學環境下,中醫至少可以更好地補充西醫之所未能及。曾經有一個心臟冠脈重度狹窄的老年女性,會診都認為必須裝心臟支架,但是老人因自身原因堅決拒絕做支架,多番周折找到我。我也認同同行的觀點,但是在病人的強烈意願下,就在西藥基礎上斟酌予以中醫藥治療。慢慢的,她的癥狀逐漸緩解,重度狹窄也轉為輕度狹窄。雖然這只是個案還不宜推廣,但至少說明,有時候在無法手術等情況下,中醫、中西醫結合也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唐曄
現在是冬季,您對於冬季養生有沒有建議? 王佑華 養生進補是中醫的傳統和特色,中醫膏方是不錯的選擇。但不要盲目進補,如果要開膏方,最好還是去正規的醫院,辨體、辨證養生進補,以免適得其反。未病先防很重要,中醫藥在這方面有很多的特色手段。 唐曄
您認為,醫生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王佑華 在於預防,特別是心血管的一些疾病,可能會反覆發作,現代醫學也強調三級預防。能不能通過中醫藥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後防復,得有預防的意識在裡面,我想,這才是體現醫家的核心價值。

採訪/唐曄 編輯/黃馨雨

曄問仁醫已入駐知乎專欄、,歡迎前往訂閱。

如有相關問題需要提問此醫生,

或有感而發,

請在文章最下方評論區留言;

您身邊若有工作在三甲醫院的仁心醫生,歡迎提供線索或者直接引薦。

曄問仁醫 |真實,真切,真相 添加關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