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肩周炎經常反覆發作?該如何有效防治

播放GIF

肩周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在實踐中中醫通常是如何調理的?

1肩周炎疾病認識

肩周炎,稱為肩關節周圍炎,俗稱「五十肩」、「漏肩風」、「冰凍肩」等,為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

本病是老年人常見疾病,多發生在五十歲左右,故稱為「五十肩」,本病急性期疼痛劇烈,後期則因炎性粘連而導致肩關節活動受限。該病屬於中醫「痹證」範圍。

何為痹症?

痹,即痹阻不通。痹症是指人體機表、經絡因感受風、寒、濕、熱等引起的以肢體關節及肌肉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症的一類病證,有漸進性或反覆發作性的特點。

2痹症的病因病機

痹症與外感風寒濕熱之邪和人體正氣不足有關。

風寒濕等邪氣,在人體衛氣虛弱時容易侵入人體而致病。

若素體陽盛或陰虛火旺,復感風寒濕邪,邪從熱化或感受熱邪,留注關節,則為熱痹。

總之,風寒濕熱之邪侵入機體,痹阻關節肌肉筋絡,導致氣血閉阻不通,筋脈關節失於濡養產生本病。

3肩周炎的表現與病因

肩周炎生活中表現以肩部疼痛、肩關節活動障礙為主。

1)急性期肩部自發性疼痛

其疼痛常為持續性,表現不一。

2)慢性疼痛

有的急性發作,但多數是慢性疼痛,有的隻感覺肩部不舒適及束縛的感覺。

疼痛多局限於肩關節的前外側,可延伸到三角肌的起止點,常涉及肩肉胛區、上臂或前臂。

局部壓痛點多位於結節間溝、喙突。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附著處、岡上肌附著處、肩胛內上角等處。

活動時,如穿上衣時聳肩或肩內旋時疼痛加重,不能梳頭洗臉,患側手不能摸背。

之後肩疼迅速加重,尤其夜間為重,病人不敢患側臥位。由於肌肉痙攣和疼痛,逐漸出現肩關節活動範圍減少,特別是外展和外旋受限最為顯著。

慢性期肩痛逐漸減輕或消失,但肩關節攣縮僵硬逐漸加重呈凍結狀態。

肩關節的各方向活動範圍均比正常者減少,嚴重時肩肱關節活動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關節的活動。

梳頭、穿衣、舉臂、向後結帶均感困難。

4肩周炎的調理方法

中醫認為,年老體弱,氣血不足,筋失所養,風寒濕邪侵入機體,致肩部筋脈氣血阻滯而成。為防止肩關節僵凝,應及早處理本病。

因其多由風寒濕邪乘虛而入,致使筋脈痹阻而發此病,中醫多用穴位推拿按摩、中藥湯劑、拔罐、刮痧等方式,祛風除濕、散寒化淤、疏通經絡,從而達到緩解病痛的目的。

推拿正骨在處理肩周炎時,主要運用正骨理筋及松解的方法。

一般性的肩周炎,松解要點:根據人體力學的概念,找到牽拉以及導致肩部活動受限的地方進行重點松解!

不僅僅是肩關節附近的松解,還可能涉及到頸部、胸腹部以及髖部,這便是處理方法的靈活運用,病症的處理忌頭痛治頭,腳痛醫腳。

肩周炎的活動受限,一般表現為手臂不能上舉、不能後背、或是活動範圍減小,這時,重中之重便要放在喙突和三角肌這一塊。

不能上舉者需重點松解三角肌一圈的痛點筋結;不能後背者需重點松解喙突處。

綜合靈活運用上述方法,便能有效緩解肩周炎帶來的困擾,而且複發率低。

5防護肩周炎

1)注意防寒保暖

肩部受涼是肩周炎的常見原因,由於寒冷濕氣侵襲機體,導致肩部經脈氣血運行不暢。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避免肩部受涼,對於預防肩周炎十分重要。

2)加強功能鍛煉

肩周炎的鍛煉非常關鍵,要注重關節的運動,可經常打太極拳,或在家中使用拉力器、啞鈴以及雙手擺動等運動。

但要注意運動量,以免造成肩關節及其周圍欽組織的損傷。

3)糾正不良姿勢

經常伏案、雙肩經常處於外展姿勢工作的人群是肩周炎的高發人群。

因此,這類人群應注意調整姿勢,避免長期的不良姿勢造成勞損。

4)對健側肩積極預防

對於已經發生肩周炎的患者,除了要積極治療患側外,還應同時預防健側發病。

◆ ◆ ◆ ◆ ◆

如果你想步入中醫殿堂,掌握更多中醫入門知識,可學習潤德中醫推拿正骨特訓班,有專業的名師教你中醫基礎知識+病症實操,還有助教老師一對一課後輔導,讓你學得會、用得好。

這個課程,將徹底顛覆你的認知,讓你了解到中醫針灸的博大精深。明白古人治病的言論,並不只是誇大其詞!

福利來啦

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這門課程,我們還額外加開放了3天的直播課程。想要了解學習的同學可聯繫老師提前預定名額。

課程直播時間:7月26日 早上9點;7月27-28日 下午2點

可添加runde776,領取直播鏈接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