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所有的腫瘤都算得上是「蓄謀已久」

林清玄曾說:「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樂。這就是成功。」

遺憾先生已作古,但書香仍存世間,先生通過文字傳遞的精神境界,將永葆芬芳。不過如此這般「成功」的人生,多少人可讀懂,多少人在嚮往,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就像「我們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未發生的總是在被有意無視,已降臨的不幸又總是追悔莫及。

那個混的最好的同學得了癌症

叔本華說過:「人類所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近日在網路看到這樣一則真實事例,唏噓不已。


年末大學同鄉聚會,偶然得知班裡唯一混到高層崗位的那位同學得了胃癌。一位與他聯繫較多的同學說:「他的病是在部門體檢時發現的,發現時已到了晚期。」「父母親得知兒子患了癌症後,一夜間全白了頭髮。」「妻子本來全職在家,不得已找了份工作,一邊上班,一邊去醫院照顧病人,上小學的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同學的話,讓大家唏噓不已。想當年,為了事業,他在同學中算是結婚最晚的,可謂拚盡全力。之前的一次聚餐,他的妻子還曾抱怨:「他平常非常忙碌,出差、開會、應酬,每天要到很晚才回到家,我們很難有機會聚到一起聊天」。他坐在旁邊也只是笑笑:「年輕時拚一拚,生活才能寬裕些,將來孩子也能上個好學校。」這些話猶在耳旁,可如今已物是人非。

其實現實之中,這樣的人並不是少數。生活不易,我們需要更拚著活;但如果因此失去了健康,可能就什麼都沒有了。

有一位朋友之前因為忙工作,熬夜加班、周末無休是常態,她常說「現在年輕,努力多賺些錢,對自己狠一點,以後會感謝自己的」。最近卻突然變了性子,並不總是顯得忙忙碌碌了,朋友間的互動交流也多了起來,工作與生活調整的更加平衡。

她的轉變是因為公司上司的一份體檢報告,上司是一位女強人,把業績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孩子沒時間陪,和老公的感情也越來越不好,她覺得自己是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物質條件,總有一天他們會理解她的。但近期的年前體檢卻被確診胃癌晚期,治療花費巨大不說,生命仍很難保障。朋友不無心痛的說:「想想她以前那麼拚,到頭來換了些什麼?」

而且,相似的案例真的還有很多:

▼31歲胃癌早期: 31歲的小朱是一家大型企業的白領文員,加班是家常便飯,一日三餐也沒了規律,特別是晚飯,常常就變成了夜宵。「很多時候下班還要加班,領導催的急,反正中午吃的就比較晚,晚飯乾脆等到晚上八九點鐘。」然而,讓小朱沒有想到的是,前不久在一次檢查中,他被查出胃癌早期。(錢江晚報)

▼25歲胃癌: 25歲的小麗創業初期起早貪黑地忙碌,飲食不規律,經常吃夜宵,且多以燒烤為主,「幾年下來幾乎吃遍了南京各大燒烤店」。半年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胃痛胃脹,開始她也沒在意,吃了點胃藥略有好轉,直到上個月胃痛加重,出現嘔血,到醫院急診胃鏡檢查才發現得了胃癌。(金陵晚報)

▼23歲胃癌晚期: 今年23歲小林,經常凌晨一兩點才睡覺;吃飯也特別不規律,一忙起來,飽一頓餓一頓,把各種零食和泡麵當正餐。她以前就覺得胃有些不舒服,直到出現嘔血,父母趕緊將她送至醫院,確診為胃癌晩期。(武漢晚報)

其實通過努力工作提高收入,保障家庭生活質量,這無可厚非。但如果是以不斷地消耗健康為代價,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有時候過度的忙碌並不會讓我們沉下心來,反而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浮躁和焦慮,熬夜加班、胡吃海喝,試圖用外在的一些東西填補內心的茫然和空虛。

到頭來呢?想要的沒得到,已經擁有的可能也會失去了。透支健康的生活從來就沒有來日方長。

所有的癌症都算得上是「蓄謀已久」

茨威格說過:「一個人年輕的時候,總以為疾病和死神只會光顧別人。」

的確,現在有多少自恃年輕的人,仗著身體素質好,吃夜宵、吃垃圾食品、熬夜透支、久坐久臥不運動、吸煙酗酒......知道這樣的生活方式不健康,卻鮮有反思,並習慣或享受著這種「身體被掏空」的感覺。

其實世界衛生組織早有提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佔健康因素的60%。同時癌症又被稱為「生活方式病」。

據抗癌協會數據統計:我國癌症發病年齡提前了15-20年,原來50-80歲才容易患上的癌症,如今已經提早到了30歲,正值家庭「頂樑柱」的年齡。

據《中國城市白領健康狀況白皮書》中揭露:中國主流城市的白領亞健康比例高達76%,約6成的人處於過勞狀態。

△截圖來自《你知道中國人有多拚嗎?》

從疲勞到癌症,只需要短短的四步:輕度疲勞→深度疲勞→重要臟器內部變異→誘發癌變。

當生命的臨界點出現,世俗的成功,對你來說,真的還重要嗎?這世間,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走。


上海復旦大學青年教師於娟,在患了癌症後,寫下這樣一段話:「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拚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但縱有這番醒悟,彼時躺在病床上的於娟也已經有心無力了。她以自身告誡世人,其實更值得我們反思:不要再瞎吃八吃、暴飲暴食、嗜葷如命,不要再拚命工作、天天熬夜,不要再小瞧周邊的環境狀態,特別是小心傢具中的甲醛!

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改變自己的飲食結構、增加運動鍛煉頻度,迫在眉睫。癌症的發生是一個「蓄謀已久」的過程,在能戰勝它時而選擇放縱,當戒之慎之!

青春的確是資本,可以揮霍,可以失敗。但是身體,任何時候都不可以。

為讓多年後有機會感謝現在的自己

曾在微博看到這樣一段話,或能更直白的釋義林清玄先生的「成功」:


「我吃東西越來越清淡,對待人情世故越來越寬容,不亂髮脾氣也學會了忍讓,慢慢地有了一顆成長的心。也開始害怕聽到任何與病痛有關的事,最大的心願變成了全家人身體健康。相比一兩年前迫不及待要去看遠方的心,我更喜歡花十分之九的時間在溫柔燈光下和媽媽一起吃完一餐飯。」

我們看到了現實的浮躁,難就難在用一顆沉穩的心去面對。習慣了社會的隨波逐流,自認光鮮,卻很疲倦,沒有自我。

高曉松前段時間去北歐旅行,回來後寫了一篇文章《在北歐,我覺得自己內心很醜陋》。


他說,到了北歐沒幾天,居然都不太敢跟人說話了。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內心很醜陋,很粗鄙。他每天琢磨的都是如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裡跟人勾心鬥角,跟北歐人的境界實在是差太遠了。在丹麥,人們出行就是騎一輛自行車。在瑞典,人們出行就是開一條小船。大家開著小船看看落日,釣釣魚,船上也沒有什麼先進的設備。自己動手解纜繩,啟動發動機,把船開出去,過著非常安逸、與世無爭的日子。他們穿著樸素、吃著簡單的食物,每天晚上七點以後街上就靜悄悄了。他們不喜歡攀比,不拿命換錢,每天下班後就是陪著家人閱讀、踢球、散步、畫油畫。

當生命去繁就簡,刪掉那些多餘的物慾、焦慮,竟可以變得如此純粹、幸福。

人生在世很短暫,除卻生死無大事,經常審視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吧!

就像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說:「人生的過程本身,就像磨練靈魂的砂紙,人們在磨練中提升心性,涵養精神,帶著比降生時更高層次的靈魂離開人世。我認為這就是人生的目的。」

2018年,扮演「法海」的乾德門、常飾「惡人」的計春華、畫「櫻桃小丸子」的櫻桃子、歌唱「朋友」的臧天朔、「相聲名家」師勝傑,還有我們最熟悉的「央視名嘴」李詠......因為癌症,在我們尚未學會告別之前,更多的人已猝不及防的離去。

2019年,我們依然不知道世界會變成什麼樣,還有什麼等待著我們。但在努力生活的同時,希望能更認真的照顧和約束自己。得到和失去註定是無法守恆的,耐下性子慢慢給自己的生活做減法,好好愛自己,一切也會變得與眾不同。

好好活著

好好照顧自己

這樣多年以後想起

才更值得好好感謝現在的自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