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炎夏提示:情緒中暑可能帶來心腦血管疾病

中暑是夏季高溫氣象時常見的病症。說到中暑,大家可能就會想到頭暈、噁心、乏力、昏迷不醒等一系列中暑的癥狀,但卻很少有人將煩躁、焦慮、行為異常、思維紊亂等也視為中暑的表現。其實,炎炎夏日,不僅人的機體會中暑,人的心理和情緒也會中暑,心理學家們稱之為「情緒中暑」,也叫做「夏季情感障礙症」。

我們都知道,人的情緒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尤其是進入暑期,由於受外部高溫環境的影響,加之來自工作等的壓力,極易導致人們產生煩躁、不安的思緒,這時的情緒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通和釋放,就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危害。

「情緒中暑」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還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那麼什麼叫「情緒中暑」呢?「情緒中暑」是指當氣溫超過 35℃,日照超過 12 小時,濕度高於 80% 時,天氣條件對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就明顯增強,人容易情緒失控,頻繁發生摩擦或爭執的現象。主要癥狀為情緒煩躁、多變、愛發脾氣、思維紊亂、行為異常、記憶力下降,對人缺乏熱情,對事也不感興趣等。

在夏季,以下幾類人比較容易出現情緒中暑:①平時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大的人,長期處在相對緊張的情緒狀態,炎熱的外部環境很容易誘發他們一直壓抑的負面情緒;②平時情緒易波動、心理調節能力較差的人,在高溫環境下容易煩躁不安;③不善於溝通和表達的人,這一類人遇到煩惱事,不善於自我調節處理,也無處傾訴,更容易出現情緒失控。

在平常生活中,「情緒中暑」往往被人們忽視,而被當作是一種高溫環境下的正常生理反應。殊不知,它是由於炎熱的外部環境所引發的心理情緒問題。那我們的情緒為什麼會中暑呢?除了客觀存在的高溫原因外,造成「情緒中暑」的內因,歸根結底還是人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夠。我們千萬不要小看「情緒中暑」,它會損害人的身心健康,特別對於那些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由於情緒中暑而頻繁發脾氣,很可能會引發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或血壓升高,甚至發生猝死。下面就來說說高溫氣象和情志與心腦血管疾病的關係吧。

首先談談高溫氣象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影響。夏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高峰期,據資料顯示,進入 5 月份後,中風、冠心病等患者的住院率會明顯增加,在高溫氣象下,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會明顯上升。可能不少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會存在這樣一個疑慮,一年之中夏季血壓應該最低,癥狀相對較為穩定些才對啊,為什麼反而更容易激發心腦血管疾病呢?這是因為夏季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對氧氣和養分的需求量增加,但此時溫度較高,濕度較大,而含氧量就會降低,加之人體為了散熱,會使血液集於體表,因此心臟、大腦的血液供應就會減少,從而加重缺血缺氧反應。此外,由於人體大量排汗,體內水分流失過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環受阻,容易誘發血栓、心肌梗死、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而從中醫學角度來看,炎熱的氣候會使人正氣虛衰,耗氣傷津,造成「氣血經絡凝塞不通」,從而導致血壓升高、心肌缺血等而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其次,說一說情志與心腦血管疾病的關係吧。我們都知道,人在承受壓力的情況下,會產生興奮、焦慮、緊張、憤怒等情緒。而在情緒活動的同時,人體又會出現一系列複雜的生理變化,如心率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等。如果是面對良好的、積極的情緒,那會促進人的心血管系統活動;反之不良的、消極的情緒活動則會對機體產生有害的作用。

最後給大家舉個我身邊發生的實例吧。前幾天,我朋友的媽媽突發高血壓住院了,事情經過是這樣的:中午一家子人吃完飯後,文阿姨就去收拾刷碗,刷碗的時候就覺得有一點不適,頭有點昏脹,但是還能忍受,可以繼續把手中的活兒乾完。等收拾完了,文阿姨就越發覺得頭昏痛難忍,於是告訴了家人,家人以為她是感冒了,所以給她服了感冒藥,就扶她去睡了。剛睡下不一會兒,文阿姨突然覺得自己右邊整個身子都動不了了,連說話都很費勁,這時,她越發覺得不對勁兒,趕緊叫家人,家人將她送到醫院,到醫院時阿姨連話都說不了了,整個人昏迷了過去。醫生給她做了一番檢查,得出結論:高血壓合併腦梗塞。立即安排她住院治療,通過給她用藥等,到晚上時阿姨才醒過來,血壓雖然是降了下去,但還是不能說話,右邊身子依舊動不了。等到了第二天,情況有所好轉,血壓不算太高還算穩定,神志也基本恢復清楚,還能慢慢地說話,雖然聽不清講了些什麼,至少也算是好起來了。可是到了第三天,血壓突然一下又升高了,阿姨整個人狀態又不好了,這時家人又開始著急,本想等她血壓穩定了再轉去好點的醫院檢查,可這樣耽擱著也不是事兒,最後還是辦理了轉院。轉院後繼續治療了幾天,阿姨才一點點的好起來了,基本能說話了,手和腳也能動了,只是還沒有力氣,不如以前那樣活動自如。當我聽說阿姨生病的事後,才覺得後怕,因為我一直覺得阿姨身體特別健康,怎麼會突然就發病了呢,而且還那麼嚴重,幸虧及時發現並治療,不然後果真的難以想像。不過後來我細細想了一番,覺得阿姨之所以突發高血壓並引起腦梗,其實是多方面原因綜合的結果,情志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高溫氣象可能只是個誘因。

那麼在面對夏季諸多的危險因素時,心腦血管病患者要如何安然度過這酷熱的夏季呢?要預防「情緒中暑」,首先要特別注意養心。中醫學認為,「心主神明」,這裡所說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思維及意識等。也就是說,人的情緒是由心掌控的,當心氣平和時,情緒才會安寧;反之,心氣浮越,情緒就會躁動不安。而心還有另外一個功能是它可以主持全身血脈的運行,氣血有溫煦人體臟腑的功能,這點與火的特性相似,故心臟被稱為「火臟」。而夏季為一年四季中最熱的季節,屬火,又因火氣通於心、火性為陽,故中醫學認為心與夏季相應,夏季養生尤其應注重養心。心腦血管病人要特別注意靜心,靜則生陰,只有陰陽協調,才能保養心臟。具體方式可以通過閉目養神、靜坐、聽音樂、看書、釣魚、打太極拳等讓自己的思緒平靜下來,避免心火內生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此外,夏季還可通過多吃養心安神之品(如茯苓、蓮子、百合、小棗等)、養陰生津之品(如:藕粉、銀耳等)及養陰清熱之品(如苦瓜、綠豆等)來達到養心的效果。

其次,心腦血管病患者還應注意適當鍛煉,避免高溫環境。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傷心之陰陽。加之夏天溫度高,出汗過多,不僅易導致心腦缺血,還易引起血液濃縮及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加重心臟負擔,所以夏天活動鍛煉應適當,宜在較涼爽時進行,切忌在烈日下鍛煉,時間也不宜太長。可多做一些如散步、打太極拳、慢跑等中、輕強度的有氧運動。出汗過多時,可喝一點淡鹽水緩解。

最後要注意保證睡眠。由於暑熱,晚間入睡較晚,早晨不宜過早起床,中午要適當休息,以補充睡眠不足。

總之,對於心腦血管病患者來說,要預防「情緒中暑」,合理的鍛煉是康復的重要手段,而平和的心態則是疾病治療的重要保障。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2元

郵發代號:82-654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轉載、摘錄請註明出處。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葯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趙華葉 閆沛沛

本文編輯:秀瀧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