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一種智慧叫孫叔敖:恪守兩大原則,保子孫世代平安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中學課本裡選錄了一篇著名散文,題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出自《孟子·告子下》,其中有這樣的一句:“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這裡提到的所有名字都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代表,也都是先秦時期的大牛人,孫叔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孫叔敖是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宰相),孫叔敖並非姓孫,名叔敖,而是羋姓,蔿氏,名敖,字孫叔,孫叔敖只是後人對他的習慣性稱謂。

說孫叔敖是個舉世罕見的大牛人,那是因為他不僅有治國才能和高潔品格,更有過人的智慧。

孫叔敖在擔任楚國令尹期間,主張以民為本,止戈休武,休養生息,使得經濟繁榮,政績斐然,正是在孫叔敖的輔佐下,楚莊王才得以獨霸南方,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司馬遷的《史記》中有一篇叫《循吏列傳》,記敘了春秋戰國時期五位賢良官吏的事跡,而孫叔敖居首,有“天下第一循吏”之美譽,可見其歷史地位之高。

另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孫叔敖除了有卓越的治國才能和軍事才能,更是一個了不起的治水專家,由他主持修建的安豐塘等大量水利工程,2600年過去,至今仍在發揮著作用。新中國成立後,主席在視察淮河時曾多次盛讚孫叔敖的不朽功績。

說完孫叔敖的功績,再說說他的官風和品格。

孫叔敖之所以能成為《呂氏春秋》、《荀子·非相》中記載的聖人,其為官之道和高潔品格自然是常人無法比擬的。

孫叔敖以清正廉潔聞名天下,他雖貴為宰相,卻做到了輕車簡從,吃穿簡樸,妻兒不衣帛,馬兒不食粟,甚至去世時仍家徒四壁,連棺材都沒準備。

西漢劉向所著的《新序》記載,孫叔敖年少出遊時曾遇兩頭蛇,這在當時人看來是非常不吉利的,一定會慘遭橫死之禍。孫叔敖因為此事回家大哭起來,母親問其緣故,孫叔敖說自己見到了兩頭蛇,將不久於人世。母親又問他兩頭蛇現在何處,孫叔敖說,他擔心其他人再看到不詳的兩頭蛇,所以把它殺死埋掉了。母親說:“暗中助人的人必有善報,你不會死的。”

孫叔敖自幼就是這樣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即便是當自己面臨滅頂之災時仍能為他人著想。所以當他長大當上楚國令尹時,還沒推行主張國人就已經信服他的仁義了。

《列子·說符》和《韓詩外傳》中都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一位名叫狐丘丈人的隱士曾對孫叔敖說:“我聽說,有三利,必有三患,你知道嗎?”孫叔敖謙恭求教,狐丘丈人解釋說:“所謂三利三患,就是說,爵位高的,人們會嫉妒他;官大的,君主會厭惡他;俸祿厚的,怨恨會集中於他。”孫叔敖卻說:“不然,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心志就越居下;我的官職越大,我的野心就越小;我的俸祿越多,我給予他人的布施就越廣。如此一來,我可以免於三患嗎?”狐丘丈人聞言大驚,對孫叔敖讚不絕口。

由此可見,孫叔敖不但品行高潔,而且智慧超群。這一點從著名的《孫叔敖戒子》典故中最可見一斑。(注:《孫叔敖戒子》出自《呂氏春秋》)

公元前593年,年僅38歲的孫叔敖積勞成疾,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叫來兒子,叮囑說:“楚王為嘉獎我的功勞,曾多次要封賞我,都被我拒絕了。等我死後,如果楚王給你封爵,你千萬不能接受,如果楚王給你封邑,你一定要拒絕,如果實在推辭不掉,你就請求他把寢丘封給你。聽父此言,可保子孫後代平安。”

孫叔敖如此安排,是因為知子莫若父,他知道以兒子的能力平庸,難當治國安邦大任,勉強接受高官厚祿必定後患無窮。富饒的封地容易招致禍端,而寢丘位於楚國和越國的交界處,地勢偏遠,土地貧瘠,名字又含有“死者停處”之意,非常不吉利,所以沒人會來爭搶。

孫叔敖死後,楚王果然要封他兒子做大官,兒子謹遵父命,堅辭不受,楚王又要把最肥沃富饒的土地封給他,他也拒絕了,反而請求楚王把寢丘封給他,楚王應允。

後來,楚國經歷了幾代政治動亂,好的封地頻頻易主,只有寢丘無人理會,孫叔敖的後人因此世代在此繁衍生息,百年不衰。

這就是孫叔敖,一個集才華、品格、智慧為一身的偉大聖人,我們後人在欽佩他的才華和讚揚他的品格的同時,更要學習他的智慧,恪守兩大原則:一要居安思危,二要低調守貧。

參考資料:《呂氏春秋》、《史記》等,詳見原文。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