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免疫聯合治療進入肺癌一線,這些問題必須搞清楚!

文|菠蘿

精華看點

  • K葯是目前為止,唯一被FDA批準用於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PD-1抑製劑。

  • 日前,國家藥品評審中心已受理K葯和化療聯用,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申請。

  • 選擇K葯一線用於肺癌治療之前,推薦做PD-L1蛋白標記物檢測。

  • 對於沒有EGFR或ALK突變的腫瘤,如果高表達PD-L1 (≥50%),可以嘗試單獨使用免疫藥物,不然的話,推薦考慮和化療聯用。

  • K葯也被FDA批準用於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的小細胞肺癌。

(一)

著名的免疫葯帕博利珠單抗(俗稱「K葯」),最近在中國剛剛被批準上市,針對的是黑色素瘤,一種國內比較罕見的皮膚癌。但眾所周知,K葯這類PD-1抑製劑之所以受人關注,是因為它屬於廣譜型的藥物,在多種癌症的治療中都可能有效果。

事實上,K葯目前在美國FDA批準的適應症就已經有12種。

K葯在中國上市後,也在很積極地申報各種新適應症。

肺癌是中國癌症第一殺手,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佔所有腫瘤的第一位,因此有效的新葯意義重大。幸運的是,最近多個免疫藥物和靶向藥物在肺癌臨床試驗中都展示了不錯效果,給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K葯是近年來肺癌治療中的一匹黑馬,最近它在中國的申請,就是作為一線藥物,聯合化療葯來治療非小細胞肺癌。

肺癌按照病理分為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後者又可以分為鱗癌、腺癌和大細胞癌。在討論免疫治療的時候,腺癌和大細胞癌經常合併,統一被稱為「非鱗癌」。

不同的肺癌類型,從基因突變,到免疫逃逸機制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分開研究。

從臨床數據來看,K葯在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中是當仁不讓的領先者

它有兩個最重要的數據。

首先,如果腫瘤高表達PD-L1((PD-L1≥50%),且沒有EGFR或ALK突變,那K藥單獨使用,效果明顯好於目前的標準療法:化療。

無論是鱗癌,還是非鱗癌,K葯在臨床試驗中都顯著延長了患者的總生存期,降低31%-40%的死亡風險。下圖就是著名的Keynote-042臨床試驗的總生存期曲線。

相反,如果患者的PD-L1表達不是特別高,甚至是陰性,那麼單用K藥效果就不是最佳選擇,而應該考慮和化療聯用。

臨床試驗中,K葯和化療聯合一線治療PD-L1弱陽性,甚至陰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都比化療本身更好,延長了患者總生存期,降低了40%左右的死亡率。

從下圖可以看出,無論腫瘤表達的PD-L1比例是<1%(陰性),1%~49%(陽性),還是≥50%(強陽性),使用K葯的患者都比化療更受益。


值得強調的是,對鱗癌和非鱗癌,和K葯配合使用的化療葯是不同的。

鱗癌患者使用的是K葯+卡鉑+紫杉醇(或白蛋白紫杉醇),而非鱗癌患者使用的是K葯+培美曲塞+卡鉑(順鉑)。

(二)

無論是靶向葯,還是免疫葯,大家經常有一個問題:最好的葯是不是應該留到最後來使用?

靶向藥物如果有一代,二代,三代,是不是應該先用一代,再用二代,三代?

答案是:不一定。

應該先用老一代葯,耐葯後再換新葯,還是直接用最新的葯,有幾個重點因素要考慮,包括總生存期,無進展生存期,轉移控制,副作用,醫療總費用等。

通常而言,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對錯選擇,對不同患者,最佳選擇也不一樣。

比如,無論是EGFR,還是ALK靶向葯,目前都有一些數據顯示,如果直接用新一代靶向葯,可能對腦轉移的控制會更好,但這往往意味著更高昂的治療費用。最重要的是,很多時候到底哪種策略能讓患者活得更久,並不完全清楚。

那免疫藥物呢?

我們是否應該等到化療,靶向葯等已經失敗了,再考慮呢?

答案也是:不一定。

免疫藥物最開始的試驗確實多用於二線,甚至三線,四線,在其它治療失敗以後再使用。但越來越多人開始推薦儘早使用免疫療法。

為什麼呢?

因為早一點使用免疫療法可能效果更好。

從理論上來講,因為免疫療法的本質是激活自身免疫細胞來攻擊癌細胞,因此,免疫細胞越「健康」,免疫葯的效果應該會越好。如果患者應該用過多輪化療葯,那免疫細胞狀態可能已經比較差,免疫葯的效果也可能要打折扣。

理論如此,實際呢?

確實有這個趨勢。

比如,如果對照K葯自己的臨床試驗,就發現當它被一線用於PD-L1強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時候(臨床試驗代號KEYNOTE-024),客觀緩解率是44.8%,中位無進展生存是10.3 個月,而用於PD-L1強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二線治療時,客觀緩解率是30%,中位無進展生存大約5.1個月(臨床試驗代號KEYNOTE-010)。

需要說明的是,這是兩個獨立臨床試驗,數據不能直接對比。但參考更多其它的臨床試驗,以及免疫療法的機理,我個人認為免疫療法早些使用效果更好的趨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三)

每次說起免疫治療或者靶向治療,大家都會問:為啥總是非小細胞肺癌?難道小細胞肺癌就沒用麽?

不是的。

在靶向葯時代,確實幾乎沒有針對小細胞肺癌的新葯,無論EGFR,ALK,ROS1還是RET,都是主要存在於非小細胞肺癌,尤其是其中的腺癌。

但到了免疫時代,其它的肺癌亞型開始獲益。

對於小細胞肺癌,無論PD-1抑製劑(K葯、O葯),還是PD-L1抑製劑(T葯),都展現了一定效果。

可以看出,如果不加選擇,它們的整體響應率比較低。所以當下研究重點,是通過生物標記物,來篩選和預測最可能響應免疫療法的患者。

這方面已經開始取得一些進展。

比如,上圖中,K葯使用PD-L1強陽性作為標記物後,顯著提高了響應患者比例。

再比如,如果小細胞肺癌屬於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的亞型,那麼K葯起效的概率也會大大提高!

事實上,美國FDA已經批準了K藥用於所有MSI-H或dMMR亞型的腫瘤,無論是肺癌,結直腸癌,胃癌,還是其它。這是全世界第一個不按照腫瘤發病部位,而是按分子生物學特性而獲批的案例。

下面的統計顯示,K葯在這些患者身上客觀緩解率到達了40%,同時一旦起效,持續緩解6個月以上的患者佔了78%。

免疫藥物當然不是包治百病的神葯,但確實給很多癌症患者帶來了希望。無論是什麼肺癌亞型,都有可能從中獲益。隻不過,不同患者使用免疫葯的最佳方法可能不同,有些人可以單用,有些人更適合聯用。

希望科學家和醫生緊密配合,儘快找到能預測療效的生物標記物,讓免疫療法越來越精準。

希望政府和保險公司能找到方案,幫助降低新葯經濟毒性,讓能從中獲益的患者都能有葯可用。

致敬生命!

重磅新聞!Keytruda(K葯)在中國大陸獲批上市!

參考文獻:

1:Pembrolizumab versusChemotherapy for PD-L1-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6Nov 10;375(19):1823-1833.

2:Pembrolizumab versusdocetaxel for previously treated, PD-L1-positive,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cancer (KEYNOTE-010):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16 Apr9;387(10027):1540-50.

3:PD-1 Blockade inTumors with Mismatch-Repair Deficiency. N Engl J Med. 2015 Jun25;372(26):2509-20.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